为什么东北人死于醉酒的多
(2009-10-27 16:05:42)
标签:
酒害酒后驾车法律酗酒东北健康杂谈 |
分类: 新自由谈 |
为什么东北人死于醉酒的多
酒后驾车造成的祸患已经越来越严重,有关部门治理无效,居然提出司机醉驾乘车人也要连坐的奇怪法律。照此逻辑,以后恐怕还要有新的法律:与吸烟的人同坐一个公共空间也要罚款,因为那同样是姑息纵容。其实,规避这个法律的最好对策是干脆乘客也喝醉——遇到警察罚款就说:“我先喝醉了,但我没开车,可我神志不清的情况下怎么能知道送我的司机也喝醉了?”
在今天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所谓“酒文化”影响下,全国各地劝酒、斗酒、拼酒成风,完全消灭酒后驾车谈何容易!试想,仅北京就有几百万个开车的人,即便仅有百分之一禁不住诱惑而酒后驾车,那也是一个可观的数目!事实上,我参加各种聚会时,经常有人微醺后仍然开车,乘车的则个个酩酊大醉。而那个法律预想的情况却是如此简单:一个醉鬼,拉着一车清醒的蠢人。
总之,出台那个不合逻辑的法律不仅不可能解决酒后驾车问题,反而会引出无穷的纠纷。不过,我今天想说的是关于酒的另一个话题,那就是: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喝酒造成的另一个危害也已经越来越严重,那就是酗酒直接致死。
就在十几天前,我东北老家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不幸死于醉酒。他和朋友狂饮后酩酊大醉回家,坐在床边低头脱鞋时突发脑溢血,一头栽倒在地。由于是一个人独居,两天以后才被发现。他本来就有严重的类风湿,是根本不应该喝酒的。他父亲是1930年参加红军的高级干部,小时候家庭生活很优越。因为成年后肢体残障,家庭破裂,孩子不在身边,工作不太理想,所以他还不到50岁就开始自暴自弃,多年来一直酗酒。他的死已经让很多人扼腕叹息,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他去世前不久,他的一个同班同学刚刚猝死于酗酒。
回想起三年前,我大学时的班长也死于醉酒。他毕业后做了东北某省委的公务员,虽然后来升到处长,但觉得是个清水衙门收入不高,于是决意下海经商。可惜商场如战场,他不善经营,人又太实在,在对俄贸易中连连吃亏,最后公司破产闲居在家,整天沉浸在酒里。有一次我去看他,他老婆向我哭诉,这个人从早到晚躲在家里醉生梦死,连早餐也要喝小半瓶白酒,怎么劝也没用。终于有一个早晨,他最后一次喝酒后一头栽倒在卧室地上。他壮硕的身体堵住了向里开的房门,老婆叫了110才将房门打开,但人早就没有了呼吸。
我上大学之前的师兄,本来在东北一家机械工厂操作大型机床,是个心灵手巧的技工,而且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但40多岁就下了岗,只能给一个大学看大门。两年前的一天晚上,他值班时喝了一瓶高度白酒后睡觉,第二天早上被人发现七窍流血死在值班室床上,身旁倒着空空的酒瓶。我这位师兄,年轻时就能连续喝24瓶啤酒。我曾亲眼见他直接用一个“魏德罗”(俄语“小水桶”)盛满散装啤酒,一杯接一杯地舀着喝,几乎一口就喝下一杯,但那时他并不大喝烈酒。他也是被大家公认为够朋友、讲义气的人。
看到这些年龄并不算老的朋友成为酒的牺牲品,我总联想起小时候读过的高尔基《母亲》中描写旧俄时代工厂区那些工人们时的一段话:“这些人的身体因过度劳动而十分疲劳,喝起酒来很容易醉,酒醉后,心里很容易产生病态的无名怒火,人们会紧紧抓住每一个机会发泄这种烦躁心情,......一个人这样活到五十来岁——就死去了。”记得当时读到这一段时,心里有一种非常晦暗的感觉,觉得那是万恶的沙俄时代造成的。其实后来才知道,前苏联和现在的俄国,酗酒仍是一大社会问题。留学俄国的朋友就告诉过我,冬天大街上经常见到醉酒后冻死的“路倒”。而10多年前,我还极少听说中国人有醉酒而死的,所以觉得中国人喝酒是世界上最有节制的。谁知现在我最熟悉的人竟这样接二连三地不到五十岁就因酗酒而死去了。
这些朋友都是直接喝死的。我还有几个朋友虽不是直接死于醉酒,但长期酗酒导致英年早逝。比如,我大学最要好的一个同学,十多年前做了大连某开发区管劳动人事的领导,因为应酬太多而几乎天天喝酒。他本来就有慢性肝炎,在长期的酒精刺激下终于患了肝癌。他死得很刚烈——在一次偶然的体检中知道自己已是肝癌晚期后,他最初连家人都没告诉,只是冷静地向弟妹们一件一件交代后事,并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一个一个打电话,但绝不告诉大家他生病的事。他来京看病时也给我打了电话,却只是一如往常地问候、叙旧,并说是来京接受封闭式培训,不告我住址,说十天后再来看我。谁知十天后他竟溘然长逝。记得电话里他跟我照样开玩笑,而且声音洪亮妙语连珠,我根本没想到他已病入膏肓,是在与我诀别。他死后同学们无不赞叹他是条汉子。但在弥留之际,他也跟家人长叹,说是酒害了他。
我发现,直接死于醉酒的,往往是所谓弱势群体,而且以东北的乡亲们居多。东北人本来就善饮,就像《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里唱的:“喝得少了他不干。”而近些年东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下岗的也多,老百姓生活、工作压力很大,文化娱乐活动又少,所以喝酒的风气更甚,很大一部分人是借酒浇愁,逃避现实。而且,他们喝的酒质量显然不会很好。而那些生活富裕和身居高位的,虽然也有很多人喝酒无度,但似乎直接醉死的不多(但可能是在慢性自杀),大概一是因为心态好不容易醉,二是因为酒好有毒物质少。所以,喝闷酒、喝穷酒对身体的危害更大。
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全面禁止香烟广告,这是好事。但酒的广告却铺天盖地,愈演愈烈。而且,还有很多媒体在宣传什么“喝酒有益健康”!其实,不少医学专家说,所谓“红酒有益健康”的说法也不过是商家的推销策略。我很奇怪:为什么媒体上老是宣传吸烟有害健康,却很少宣传酗酒危及生命?说老实话,我还不知道有哪个人被确认死于吸烟——甚至有些患肺癌的人也根本不吸烟,但我熟悉的同龄人喝酒直接或间接致死的却已经有五六个。所以我认为当前喝酒造成的危害远大于吸烟。当然我并不吸烟,也认为吸烟有害健康。
现在喝酒的人越来越多,这除了人们生活逐渐富裕、社交日益频繁,压力不断加大等原因之外,酒类广告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视。几年前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让不自量力的秦池酒拍得,给国人的印象极深。作为国家电视台,有政府的投资,本来就不应该做商业广告,更不应该做酒的广告。拿我所在的大学来说,过去大学生喝酒的很少,可现在大学生喝酒已经“蔚为风气”,酒量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每年毕业前夕,“班班扶得醉人归”已成为校园一大景观。这都要给酒类广告记上一“功”。
为了防止更多因酗酒而造成的悲剧发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像禁绝香烟广告一样全面禁止酒类广告,同时在媒体上和学校中加强酗酒危害生命的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