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一个点评出现三处错误
3月20日,余秋雨在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请问下面哪个国家不属于‘战国七雄’”的点评中,说了以下长长的一段话(视频):
“鲁国很出名,因为出了孔子和孟子——我们在第一场比赛中,考了孔子的题目,就有这个题目——但是在战国七雄中,它挨不到了。像陈国,东周这些养在大国的夹缝中担惊受怕地过日子,它已经挨不到战国七雄了,因为即使有孔子、孟子——孔子是战国后期的了——即使有孔子、孟子它也无法面对金戈铁马,但是这个战国七雄呢最后全被秦国灭了,所以这样的一些封建主之间打来打去,互相之间灭得也很快。那么多年过去了,鲁国虽然不是战国七雄,因为它拥有那么丰厚的儒家文化,所以它成了千年大雄,所以这说明文化的力量。”
余秋雨这一段话,竟然出现了三处错误:
1、孔子是战国后期的人吗?
当然不是,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这个错误已经被广大网友指出,但也有很多人说,这不过是余秋雨的口误。我却不认为这是口误:首先,第十二届青歌赛上余秋雨就说过:“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可见他一直没有把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分清楚过。而且,这一次余秋雨还说鲁国“即使有孔子、孟子它也无法面对金戈铁马”,可见他的确把孔孟都当成战国时期的鲁国人。在此之后,中央电视台青歌赛的负责人陈斌又在网上为余秋雨找台阶下,说:“余秋雨本来是想说孟子是战国后期的,口误说成孔子”。可是,这能说通吗?既然如此,余秋雨提孔子干什么?难道他想说孔子是战国前期的?(补记:况且,几乎所有中国历史书籍都写着: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08.4.15)
2、孟子是鲁国人吗?
余秋雨说“鲁国很出名,因为出了孔子和孟子”;鲁国“即使有孔子、孟子它也无法面对金戈铁马”。但是,战国时期的鲁国既没有孔子——孔子已于春秋末期的公元前479年辞世,更没有孟子——孟子从来就不是鲁国人而是邹国人。孟子的远祖孟孙氏的确是鲁国贵族,但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邹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颛顼帝之后代曹挟于周武王时被封于“邹”,建立邹国。邹国最初附庸于鲁,春秋时逐渐强盛,进为子爵之国,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尽管离鲁国很近,但却是“独立”的国家。邹国后来被楚宣王灭掉。
3、陈国是战国时期的国家吗?
余秋雨提到了三个小国——鲁、陈、东周(一般称周国,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也统称为东周——北京方雨注)。其中,周国是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的。周灭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55年,楚国军队入侵鲁国,将国君放逐,6年后的公元前249年鲁国国君被废为平民,鲁国彻底灭亡。所以,严格地说,真正的战国七雄强盛时期鲁国和周国其实已经不存在了。不过,毕竟周、鲁灭亡前七雄已经崛起,所以余秋雨说这两个国家处在七雄的夹缝中还算勉强说得过去。但是陈国则在孔子辞世的公元前479年就被楚国灭了(一说灭于前478年),根本就不是战国时期的国家,哪里谈得上夹在战国七雄中间担惊受怕?
本来想保持沉默,但电视台和越来越多的余迷们用“口误”为余秋雨开脱,倒好像指出他错误的人是多事。请问,这些错误,难道都能用口误来解释吗?
(博主注:有的网友留言说:余秋雨这段话实际上是四个错误,因为秦国灭的是六国,余秋雨说“战国七雄呢最后全被秦国灭了”,岂不是说秦国自己把自己灭了?这位网友说得很对,不过,我们宽容些,这句算他是口误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