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的方雨
北京的方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97
  • 关注人气:8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海外的衣食住行之吃在海外(2)

(2006-11-14 20:50:45)
标签:

文化

美食

生活

谈天说地

旅行

休闲

感悟随笔

分类: 海外亲历

回忆海外的衣食住行之吃在海外(2)

                      英国著名快餐——fish and chips

 

三、英国人吃饭似乎带有歉疚

英国人大概从来不认同“民以食为天”,他们热衷的是体育锻炼。林语堂在《吾国吾民》里有这样的话:“关于食物问题的态度,在欧洲可以英法两国为代表。法国人的吃是热烈地吃,而英国人的吃是歉疚地吃,中国人就其自谋口福而论,是天禀的倾向于法国人的态度的”。他还写道:“我们有所谓‘东坡肉’,又有‘江公豆腐’。在英国,‘华兹华斯肉排’或‘高尔斯华绥炸肉片’,将是不可思议的”。

林语堂的这些评论我深有同感。在我看来,英国人在饮食上的简单、随意,实在可以用“敷衍了事”来形容,说得过分一点,简直可以用得上“自虐”二字。比如,我在英国参加过两次所谓正式宴会,每次都令人大失所望。

第一次是一所大学举办的大规模国际学术会议的宴请。宴会厅就是学生食堂,桌子也就是学生就餐的长条桌。记得主菜是每人巴掌大一片薄薄的烤牛肉(决不是牛排!),配上白水煮的青刀豆、芽菜和胡萝卜。这些蔬菜不知煮了多久,青刀豆软扒扒的,与罐头里倒出来的口感绝无两样,芽菜(上网查了查,英文叫Brussels Sprouts,也叫苗芽菜或苗甘蓝,国内没见卖过,外形与口感都像微型的甘蓝,但极老,很难煮软)也被煮得入口即化,胡萝卜就更别提了,软得勉强能用叉子叉起来送入嘴里。而且,菜里不放任何佐料,全凭自己洒上盐面儿和胡椒粉才能吃。主菜仅此一道。另有沙拉一小钵,无非是生菜、黄瓜、西红柿拌上沙拉油。面包放在小竹篮里,附有奶油,自己取用。这种菜式,主人居然还发表了长篇祝酒词!

我在英国参加的另一次宴会是我所在系的员工新年宴会(我属于“列席”),这回是教工食堂,桌子是教师就餐的长条桌。主菜仍是牛肉,不知是烤的还是煮的,但样子有所不同,是用肉片松松卷成的肉卷,直径约二指,长度约三指,裹有不知名目的酱料,但每人的盘子里只有孤零零的一只。配菜令我瞠目结舌——居然还是白水煮得软绵绵的青刀豆、芽菜和胡萝卜!那唯一的一道主菜——肉卷味道似乎尚可,但没来得及细品,因为那肉卷大小正好,已被我一口吞掉了,接下来只好就着“盐拌水煮蔬菜”多吃些面包填充肚子。红酒是一个条桌一瓶,这对嗜酒的英国人当然不够,所以每桌都有人另外自带(!)了至少一瓶红酒。席间我没话找话地问系主任:“听说吃西餐有种说法,干红配牛肉,干白配鱼肉或鸡肉,是这样吗?” 系主任一边细细地切割着肉卷一边说:“嗯,也许吧,我倒是不论这个,只要有酒就可以。”回来一想,这种说法肯定是来自食不厌精且餐桌上有很多繁文缛节的法国,而英国人一顿“大餐”可能就那么一个小肉卷儿小肉片儿,喝啥酒也确实关系不大。

 

回忆海外的衣食住行之吃在海外(2)

苗芽菜

 

英国的饭店虽然也非常多,但多数是法式、意大利式、中式的。快餐店当然也是必胜客(我不知道必胜客算不算快餐,在国内似乎只能像吃大餐那样正襟危坐着吃,但在国外可以只买一角,就像快餐的吃法)、麦当劳、肯德基三足鼎立。英国式的快餐主要是所谓“fish and chips”,华人称“鱼条”,即炸鱼加炸薯条,多数是外卖,价格比较便宜。路上常见英国绅士淑女托着一个油乎乎的纸袋子,一边走一边用手抓里面的“鱼条”来吃,成为英国的一道风景。“鱼条店” 似乎也没有统一的标志,大多是家庭作坊,店面寒酸得很,开在背街小巷的居多。这种鱼条的口感实在不敢恭维,炸鱼和国内食堂做的味道差不多,薯条粗的粗、细的细,软不拉叽的。我的一个朋友就曾在一家鱼条店打工,他说他的工作就是削土豆皮、切土豆条,因为老板为了节约成本不买半成品的速冻土豆条。据他说麦当劳和肯德基的薯条要用水浸泡脱去部分淀粉晾干再炸,所以很脆,而鱼条店的薯条常常是直接把土豆切好立即下锅炸,当然就软软的。

英国的外卖店似乎很发达,特别是中餐外卖店,几乎连每个小村镇都有不止一家,原因可能就是便宜、简便,符合英国人的饮食哲学。英国人喝酒的热情比吃饭要高得多,特别是英国的工人,到了每周发薪的日子(英国工人是周薪制),会先到酒馆(Pub)喝到半夜,然后再到外卖店要个古老肉或酸甜炸排骨,再加上一份炒饭来犒劳自己。所以这一天外卖店的生意火得不得了,这天过后,外卖店马上就会冷清下来,等待下一个发薪日的到来。说实在的,这古老肉在国内饭店十几年前就早已绝迹,炸排骨更是把不知道冷冻了多久的排骨化冻后裹上淀粉,用糖醋泡了,再染上鲜红色食物颜料炸的,又干又硬外带点儿哈喇味,但这些东西居然令英国大众乐此不疲!当然,即使是最穷的中国学生,想中国菜想疯了也决不会去吃这些东西。虽然这些都是我十几年前的经历了,但听最近英国回来的朋友说,英国佬仍然对这几样“中国菜”情有独钟。朋友传达的另一个信息是:中国留学生不再像十几、二十年前那样完全自己做饭吃了,特别是一些小留学生,几乎顿顿下饭店,而且专挑贵菜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