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檀作文
檀作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46
  • 关注人气:1,9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文字音韵学教席著名文字音韵学家冯蒸教授简介

(2015-06-05 16:14:05)
标签:

雒诵堂

冯蒸

文字学

音韵学

国学教育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冯蒸,男,汉族,194812月生,师从王静如教授学习汉语音韵学,1989年于杭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首师大主讲课程:古代汉语、音韵学基础、《说文解字》研究、历史语言学、汉语语音史、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等

 

获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2007-2009年资助项目“《说文解字》大小徐对照本整理与研究”。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藏语同源词综合研究”

 

代表性论著有:《说文同义词研究》(1995)、《汉语音韵学论文集》(1997)、《〈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五代宋初重纽韵演变》(1998)、《论汉语上古声母研究中的考古派与审音派:兼论运用谐声系统研究上古声母特别是复声母的几个问题》(1998)、《论〈切韵〉的分韵原则:按主要元音分韵,不按介音分韵》(1998)、《论〈切韵指掌图〉三/四等对立中重纽和准重纽》(2001)、《 冯蒸音韵论集》(2006)、《藏文sdod与汉语“辍”》(2007)等。和潘悟云教授合译有《原始汉语与汉藏语》(1995)。主编《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卷》(1991)。


 

冯蒸  论著目录

19772013

 

一、汉语音韵学

二、汉语词汇学

三、汉语语法学

四、文字学

五、汉藏语比较语言学

六、翻译与评介

七、其他

 

 

 

 

 

 

 

 

汉语音韵学

1984

◆★1. 《圆音正考》及其相关诸问题  《古汉语研究论文集》(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北京出版社,1984年,83102页。

2. “攻吴”与“句吴”释音  1)《古汉语研究论文集》(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北京出版社,1984年,103107页。[节本];(2)《文博通讯》(江苏省考古学会·江苏省博物馆学会编),19841期,3541页。[全本]

 

1987

◆★3. 北宋邵雍方言次浊上声归清类现象试释  1)《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期,8086页转40页;(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879期。

4. 近十年中国汉语音韵研究述评  1)《研究生学刊》(北京师范学院)19871期,1015页;19872期,714页;(2)《文字与文化丛书》(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12月第1版,5676页;(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8711期,19883期。

 

1988

5. 论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方向—为纪念李方桂先生而作  1)《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2期,8184页;(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885期;(3)《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4557页。[修订本]

6. 音韵学名词术语的性质与分类  《辞书研究》19882期,6271页。

7. 关于《汉语音韵学辞典》编撰中的几个问题  1)《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期,3743页;(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8810期。

◆★8. 魏晋时期的“类隔”反切研究—根据“词汇扩散理论”论证“类隔”切的性质  《魏晋南北朝汉语研究》 (程湘清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300320页。

 

1989

◆★9. 汉语音韵研究方法论 1)《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3期,123141页;(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8911期。

◆★10. 历史上的禅日合流与奉微合流两项非官话音变小考  1)《汉字文化》19893期,3638页。[署名“刘云凯”];(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8912期。

11. 关于汉语诗律学中的两个问题  1)《汉字文化》19893期,3941页转45页。[署名“齐月丰”];(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8912期。

◆★12. 《切韵》祭泰夬废四韵带辅音韵尾说  1)《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6期,9097页;(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02期;(3)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01期。[19903月获中国语言文化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国语言文化学会学术奖一等奖”]

13 .中古果假二摄合流性质考略  1)《古汉语研究》19894期,6166页;(2)《语言学与汉语教学》(胡盛仑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172178页。[摘要]

 

1990

14. 关于《正音切韵指掌》的几个问题  1)《汉字文化》19901期,2440页;(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06期。

15. 《谐声韵学》作者蠡测  1)《汉字文化》19902期,5152页转12页。[署名“刘云凯”];(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08期。

16. 清玉裁《古十七部谐声表》初探  《汉字文化》19902期,5357页。[署名“殷方”]

17. 明清曲韵家对于汉语韵尾分析的贡献  《语言文学论丛》(第三辑),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168179页。

18. 现代“新派”北京话有/ər//ar/两个卷舌元音音位说  1)《汉字文化》19903期,4144页转14页;(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011期;(3)《补遗》载《汉字文化》19904期,63页。[1992120日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局颁发的“北京市高等学校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

19.  “尃古”与“薄姑”释音  《汉字文化》19903期,4546页。[署名“刘云凯”]

◆★20.  汉语音韵札记四则  1)《汉字文化》19904期,2232页转11页。[署名“陈晨”];(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11期。

 

1991

21. 《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卷》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73171页。[主编]

22. 《实用古代汉语》  程湘清、何乐士等八人合著,北京出版社,199112月第1版。[合著。撰写“第六章  音韵”,468564页。]

23. 《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宋初零声母  1《汉字文化》19911期,29-36页;(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16期。

◆★24.  释湖南双峰话的部分古合口三等见系字读t-系声母 《汉字文化》19911期,3739页。[署名“王畅”]

◆★25.  《汉语音韵札记四则》补论  1)《汉字文化》19911期,5861页转12页。[署名“陈晨”];(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15期。

◆★26.  《说文》中应有两个“去”字说—上古“去”字*-b尾说质疑  《汉字文化》19912期,914页。

◆★27.  “漦”字今读考 1)《汉字文化》19912期,42-49页。[署名杨义];(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112期。

28.  周德清是“最小对立”理论的创始人  《汉字文化》19912期,50-55页转62页。[署名“李文煜”]

29. 《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宋代浊音清化  《语文研究》19912期,21-29页。

◆★30. 《切韵》“痕魂”、“欣文”、“咍灰”非开合对立韵说  《隋唐五代汉语研究》(程湘清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472509页。

31.  北京话元音音位系统新探   汉字文化》19913期,54-61页。[署名“王毓英”]

32.  论《四声等子》和《切韵指掌图》的韵母系统及其构拟  《汉字汉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129152页。[署名“陈晨”]

33. 《正音切韵指掌》再探  1)《汉字汉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153176页;(2)《古汉语研究》(第一辑),古汉语研究编辑部编,中华书局,1996年,331347页。

34.  19651979年国外汉语音韵学研究述评  《汉字汉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209270页。[署名“殷方”]

35. 孙文昱是《广韵》五十一声类说的创始人  汉字文化》19914期,57-62页。[署名“王平”]

36. 《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宋代k-/x-相混  《语言研究》(增刊),1991年,78103页。

 

1992

37. 《桐庐方言志》  浙江省桐庐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方言调查组著,语文出版社,19921月第1版。[合著。撰写“语音”部分]

38. 现代北京话的儿语或昵称边际音位/ɯ̃/  汉字文化》19922期,37页。[署名“李诗涓”]

39. 《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宋初四项韵母音变  《宋元明汉语研究》(程湘清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5月第1版,510-578页。

 

 [82836三文分别刊于《魏晋南北朝汉语研究》、《隋唐五代汉语研究》、《宋元明汉语研究》三书,此三书均属于程湘清主编的《汉语史断代研究丛书》,该《丛书》于199310月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

 

40. 中国大陆近四十年(19501990)汉语音韵研究述评 1)《第二届国际暨第十届全国声韵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19925月,771807页;(2)《汉语音韵学论文集》(冯蒸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76531页。

 

1993

41. 《古代汉语三百题》  陈必祥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月第1版。[合著。撰写“音韵”部分中的第404148495060等共6题。]

42. 《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宋初浊上变去  《大陆杂志》第八十七卷第二期,21-25页,1993年。

43. “《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宋代浊音清化”补遗  《语文研究》19934期,封三。

◆★44. 上古汉语的宵谈对转与古代印度语中的-a ṃ>-o/-u型音变—附论上古汉语的宵阳对转和宵元对转以及宵叶对转 1Current Issues in Sino-Tibetan Linguistics Edited by Hajime KitamuraTatsuo NishidaYasuhiko Nagano.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The 2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Tibeta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Osaka 1994pp.497505;(2)《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3期,5359页。[节本]

 

1994

45. 《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宋代知庄章三组声母演变  《汉字文化》19943期,24-32页转23页。

46. 汉语中古音的日母可能是一个鼻擦音  1)《汉字文化》19943期,62页;(2)《首都师范大学四十周年校庆学术论文选》 (人文社会科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859页。

47. 《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宋初非敷奉三母合流—兼论《音图》微母的演化 1)《语言研究》(增刊),1994年,53-62页;(2)《云梦学刊》19944期,72-78页;(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54期。

48. 语音描写中的on-glideoff-glide及其汉译名问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3期,2832页。

◆★49. 从汉藏语系的角度论辅音三级分类法的一种新模式—兼论中国传统音韵学者对辅音分类的贡献  1)《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期,2838页;(2)《首都师范大学四十周年校庆学术论文选》(人文社会科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4259页;(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52期。

 

1995

50. 海外的中古音研究 1)《学术研究》19951期,113117页;(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61期。[与李葆嘉合著]

◆★51. 国际音标元音舌位图中与舌位高低有关的几个问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期,716页。

52. 《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宋初三、四等韵合流  《汉字文化》19954期,48-62页。

 

1996

53. 《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五代宋初等位演化—兼论《音图》江/宕、曾/梗两组韵摄的合流问题  《语言研究》(增刊),19966月,195-212页。

54. 赵荫棠音韵学藏书台北目睹记—兼论现存的等韵学古籍  1)《汉字文化》19964期,4960页;(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73期;(3)《声韵学会通讯》第六期,19975月,台湾声韵学学会,106125页。

55. 《说文》部首今读新订并说明(上) 《汉字文化》19964期,6164页转封三。

56.《尔雅音图》的声调 1《中国语学研究:开篇》,vol.14,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古屋研究室,株式会社好文出版,19961231日发行,18-31页;(2)《语言研究》19971期,148-159页。

 

1997

57. 《汉语音韵学论文集》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月,15+2+716页。

58. 《说文》部首今读新订并说明(中) 《汉字文化》19971期,5864页。

59. 《说文》部首今读新订并说明(下) 《汉字文化》19973期,5464页。

60. 《尔雅音图》的疑母  《云梦学刊》19971期,73-76页转52页。

 

1998

61. 《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五代宋初重纽韵演变  《走向新世纪的语言学》(申小龙主编),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394-489页。

◆★62. 论庄组字与重纽三等韵同类说 《走向新世纪的语言学》(申小龙主编),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490-519页。[署名“刘云凯”]

63. 《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五代宋初重韵演变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一辑),巴蜀书社,1998年,384-409页。

64. 汉语上古声母研究中的考古派和审音派—兼论运用谐声系统研究上古声母特别是复声母的几个问题  《汉字文化》19982期,1730页。

65. 论《切韵》的分韵原则:按主要元音分韵,不按介音分韵—《切韵》—/三等韵、二/三等韵、三/四等韵不同主要元音说 《语言研究》1998年增刊,164185页。

66. 大匠示人以规矩—从王静如先生教我音韵学看王先生的治学方法  《新学术之路》(下),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印行,1998年,565583页。

 

1999

67. 《语言文字词典·汉语音韵学》  学苑出版社,19992月第1版,323446页。

68. 中国大陆近三年(19961998)汉语音韵研究述评  1)《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91期;(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9  期。

69. 陆志韦四种音韵学著作的补正与说明  《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二),中华书局,1999年。

 

2000

70. 论中国戏曲音韵学的学科体系—音韵学与中国戏曲学的整合研究 1)《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6574页;(2)《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CUPA),2000583页摘转;(3)《声韵论丛》(第九辑),台湾:学生书局,200011月,229254页。

71. 《圆音正考》定本与校勘记  《语言》第一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月,206231页。

72. 汉语音韵研究概述  《汉藏语同源词研究》(一)(丁邦新、孙宏开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17308页,20009月,(与潘悟云合著)。

 

2001

73. 汉语音韵学应记诵基础内容总览 《汉字文化》2001年第2期,57-64页。

74. 论《切韵指掌图》三/四等对立中的重纽和准重纽—兼论《指掌图》重纽和准重纽与《蒙古字韵》的关系 《语言》第二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月,103178页。

 

2002

75. 论《切韵》的“开合口”与等韵的“独韵/开合韵”—《切韵》音系构拟商榷之一  (1)《语言》第三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月,207231;(2)《音韵论丛》,齐鲁书社,20041月第1版,274-308页。

76. 《广韵》反切上字分等分类表并说明—为研究《广韵》反切“类相关”理论而作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一辑),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212月,7795页。

77. 唐代方音分区考略  《龙宇纯先生七秩晋五寿庆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200211月,301-382页。

78. 二十世纪汉语音韵学研究的七十五项新发现与新进展 《语言文字学论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0月,272303页。

 

2003

79. 评龙宇纯教授著《中上古汉语音韵论文集》  1)台湾《全国新书资讯月刊》54期,20036月,4043页;(2)《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394—封三;(3)人大复印资料H1《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988-91页。

80. 《说文》形声字基本声首音系研究(上) 《语言》第四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月,47-117页。

81. 跋《陆志韦未刊上古音论稿二篇》 《语言》第四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月,15-16页。

 

2004

82. 高本汉、董同龢、王力、李方桂拟测汉语中古和上古元音系统方法管窥:元音类型说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73-82页。

83. 汉语音韵学应记诵基础内容总览(续一)  《汉字文化》2004年第412-16页。

 

2005

84. 汉语音韵学应记诵基础内容总览(续二)  《汉字文化》2005年第124-26页。

85. 汉语音韵学应记诵基础内容总览(续完)  《汉字文化》2005年第314-18页。

86. 《尔雅音图》与《尔雅音释》注音异同说略——附《尔雅音图》与《尔雅音释》注音对照表》  《音史新论》(董琨、冯蒸主编),学苑出版社,2005年,101-175页。

87. 《广韵》重纽韵又音研究—李荣提出的“重纽三等字的又音是纯三等韵,重纽四等字的又音是纯四等韵”假说考论及其他  《语言》第五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月,94-229页。

88. 论《切韵》的分韵原则:按主要元音和韵尾分韵,不按介音分韵:《切韵》有十二个主要元音说   《中古汉语研究》(二)(朱庆之编),商务印书馆,20059月第1版,151-180页。[65的修订本]

89. “音韵学”教学改革的两点尝试  《教学的责任和艺术》,华文出版社,20058月第1版,11-16页。

 

2006

90. 《冯蒸音韵论集》  学苑出版社,20066月第1版,6+702页。

91. 王力、李方桂汉语上古音韵部构拟体系中的“重韵”考论—兼论上古音冬部不宜併入侵部和去声韵“至队祭”三部独立说  《冯蒸音韵论集》,学苑出版社,20066月第1版,55-182页。

92. 《切韵》咸、蟹二摄一二等重韵中覃咍韵系构拟的一处商榷——论前、央、后/a/不能共存于一个音系  (1)《冯蒸音韵论集》,学苑出版社,20066月第1版,344349页;(2)人大复印资料H1《语言文字学》,2007年第3期,58-61页。

93. 原始印欧语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述略  《冯蒸音韵论集》,学苑出版社,20066月第1版,574-590页。

94、跋王静如先生的《近五十年来中国汉学之研究:音韵学》—兼论汉语音韵学史上的“陆(志韦)王(静如)学派”  《语言》第645-47页,200612月。

 

                                       2007

95. 从黄永镇的古韵29部表看黄侃派学者对《广韵》离析的贡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82-89页。

96. 论《尔雅音图》的音系基础  《汉字文化》2007年第321-25页。

97. 汉语音韵学必读与必备书目述要  《汉字文化》2007年第522-28页。

 

2008

98. 黄永镇是上古音觉部独立说的创始人  《古汉语研究》2008年第113-18

99. 第三次古音学大辩论——关于梅祖麟讲话引起的古音讨论介绍  《汉字文化》2008年第47-32页。

2009

100.论构拟上古复声母的原则与方法 《汉字文化》2009年第五期55-65页。  

 

2010

101.上古音单声母构拟体系的方法论考察——兼论构拟上古声母的四种方法:谐声分析法(离析字母法)、等韵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和汉藏语比较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五期84-97页。

102.二十世纪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一百项新发现与新进展()  《汉字文化》2010年第五期23-37页。

103.二十世纪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一百项新发现与新进展()  《汉字文化》2010年第六期12-30页。

 

2011

104.二十世纪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一百项新发现与新进展(补正)  《汉字文化》2011年第140-44页。

105.论魏建功先生对北京话语音史研究的贡献——兼论北京话音系历史来源的几种学说和有关音变理论  《汉字文化》2011年第429-35页。

 

2012

106. 论黄侃派传统声韵学体系中关于中古音的五个理论()  《汉字文化》2012年第320-27页。

107. 论黄侃派传统声韵学体系中关于中古音的五个理论()  《汉字文化》2012年第417-30页。

 

2013

108.北京方言土语、口语辞书和语汇索引述要——附论孙德宣先生的《齐如山〈北京土话〉动词补释》和《〈白话聊斋〉中的北京话词语》两篇论文  《汉字文化》2013年第134-47页。

109.《儿女英雄传》与十三辙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93-101页。

110.桓欢(-on)类韵为近代汉语北方方言普遍特征说,载《语言研究》2013年第4,20-36页。

111.《切韻·序》今譯與新注,载《大江东去:王士元教授八十岁贺寿文集》(石锋,彭铎主编),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385-97页。

112.谢灵运《山居赋》自注音切考,载《黄典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320-325页。

113.论赵荫棠音韵学藏书的文献学价值和音韵学价值:尤其是在北京话语音史研究中的价值载《汉字文化》2013年第622-32页。

114《文海研究》夏-汉对音字中汉字中古音韵地位标注指误,载《跨越古今:中国语言文字学论文集(古代卷)》,2013,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出版,183-196页。

115. 超级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理论》述评 , 载《汉字文化》2013年第290-92页。

 

       

汉语词汇学

1987

1. 古汉语同源联绵词试探  1)《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期,2633页;(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875期。

 

1989

2. 《说文》声训型同源词研究  1)《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期,2532页;(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894期。

3.  论《说文》同义词的形成  《汉字文化》198912期合刊,108115页转73页。

 

1991

4. 古汉语词汇研究与人类语言学  《文化的语言视界:中国文化语言学论集》(申小龙、张汝伦主编),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221234页。

 

汉语语法学

1987

1. 古汉语语法研究与汉藏语比较 1)《文字与文化丛书》(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12月第1版,195198页。[节本];(2)《语文导报》198712期,3839页。

 

1988

2. 谈古汉语词类系统中的“状词”词类—《马氏文通》“状字”卷非副词部分考源  《中学语文教学》19883期,4345页。

 

文字学

1977

1. 关于西周初期太保氏的一件青铜兵器  《文物》19776期,5054页。

 

1990

2. 古文字札记二则 《汉字文化》19903期,2831页转16页。[署名“周萌”]

 

1992

3.“声符表义”说与索绪尔的“音响形象”理论  1)《汉字文化》19924期,3439页;(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33期。

 

1995

4. 《〈说文〉同义词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2月。5+2+256页。[199612月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附:(书评)余延: 《同义词研究的新视角—评冯蒸〈说文同义词研究〉》  《汉字文化》19963期,4648页。

 

2004

5. 汉字通用研究的创新性实践  《山西大学学报》20046期,(20041115日出版),100-101页。(合著)

 

2006

6. 论“说文学”的体系  《冯蒸音韵论集》 学苑出版社,20066月第1版,591596页。

 

汉藏语比较语言学

1979

1. 近十五年来国外研究藏语情况简述(19631977 《语言学动态》19791期,618页;19792期,1221页。

 

1981

2.“华夷译语”调查记  《文物》19812期,57-68页。

3. 敦煌藏文本《孔子项托相问书》考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12期,622页。

 

1983

4.“白狼歌”族称研究质疑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期,5358页。[署名“彦华”]

5. 关于汉藏语系空间指示词的几个问题  《均社论丛》(INSHA RONSO13,日本,1983年,119页。

 

1984

6. 试论藏文韵尾对于藏语方言声调演变的影响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42期,3554页转78页。

7. 释“昨弥”  《青海社会科学》19846期,8586页。

 

1985

8.《西域尔雅》中的“西番语”词考略  《西藏研究》19851期,95101页。

 

1986

9. 《河西译语》初探  《亚洲文明论丛》(黄盛璋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165198页。

 

1988

10. 论汉语和藏语进行比较研究的原则与方法—西门华德《藏汉语比较词汇集》评析  1)《温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期,1321页。[节本];(2)《词典研究丛刊》(10),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177203页;(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892期。

 

2007

11. 藏文sdod与汉语“辍”  民族语文2007年第1期,31-34页。

 

2009

12.汉藏语比较语言学重要论著述评与初步研究—附论:提高汉藏语比较研究水平亟需编纂《从现代汉语查找古汉语同义词的词典》、《按韵母编排的藏汉词典》两部基础性词典   《汉字文化》2009年第120-47

 

2011

13. 论古汉语和藏语同源词比较的音韵框架模式  《汉字文化》2011年第640-4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