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甲午秋学期教学手记5·初地班
(2014-10-18 17:25:09)
标签:
青少年国学雒诵堂檀作文论语声律启蒙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2014年10月18日星期六
因为国庆节放假的缘故,停了20天没有上课。初地班二十位同学,今天居然齐刷刷到齐了,也只有个别人因为堵车迟到。
第一节课学《论语》。抽签过堂,一共抽了六支签。一位同学过堂未遂。数位同学字音有问题。字音读错了的,我都一一指出,并且强调上课要注意听老师是如何读的,而不能课后找一本注音本照着念。因为雒诵堂诵经最重字音。每一字音,皆有根据。凡入声字,必有别于今音。凡古今异读,必用民国以前的旧读音。对于过堂未遂的同学,更是严厉批评,重申雒诵堂的原则:凡三次过堂未遂,将取消下学期入学资格。雒诵堂的性质不是义务教育,而是课外兴趣班,欢迎所有对雒诵堂国学课程有兴趣的同学,但是来雒诵堂必须尊重雒诵堂的规矩,接受不了过堂要求的,最好自动退出。
新讲《乡党》篇数章。
“入公门鞠躬如也”章,孩子们的困惑是不解何为“公门”,我说即鲁公之门。“摄齐”句,诸生亦不解。告诸生“摄齐”之“齐”读zi1,万万不可读qi2,此“齐”即“齐衰”之“齐”,指衣下缝。又恐诸生不解,告诸生曰譬如我常穿长衫,上阶梯时必须小心翼翼,得用手将长衫下襟牵起,以免踩到长衫摔倒。既然用手牵起长衫下摆走路,必然小心恭敬。旧注“摄齐”为“抠衣”,“抠衣”即《礼记·曲礼》“抠衣趋隅”之“抠衣”,意为提起衣服前襟,乃古人迎趋之动作,表示恭敬。“出降一等”句,诸生亦费解。我告诸生古之升堂必由阶,阶有三级,“出降一等”指下堂,下了一级台阶。“没阶趋”句,告诸生曰朱子本径去下一“进”字,“没阶”走下尽台阶。升堂上阶,须毕恭毕敬。出堂下阶,下了一级台阶,脸色可以缓和;下尽台阶,则可以快走。
“执圭鞠躬如也”章,诸生不知圭为何物,乃为之讲解,并命课后至博物馆看实物。“执圭”指受鲁公之名,执圭为使。“如不胜”乃举轻若重、郑重其事意。“上如揖,下如授”指执圭手位高低,高不过揖,低不过授,其要乃在大致与心脏位置平齐。“足缩缩如有循”,是指小心谨慎拖着脚步(不离开地面)往前走,即朱子注引《礼记》所谓“举前曳踵”。“享礼,有容色”句,有人译作“享受别人给自己行李,脸色很愉悦”,我说这可是大错特错,此“享”恐不是享受之享,而是献圭于人。“有容色”,朱注“和也”,窃以为仍主庄重。“有容色”与下文“愉愉如”,应是相对为文。“享礼”乃正式场合庄重仪式,“私觌”则为私下见面乃非正式场合。复告诸生礼分场合,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宜有不同。
“君子不以绀緅饰”章,乃讲服饰问题。甚是麻烦。涉及染色与裁缝诸端。“必有寝衣”,诸生或译“寝衣”为睡衣,我说错了,前人多说是被子。
第二三节课学《声律启蒙》。抽签过堂,大家都跟着吟,我说你们这是在起哄。回讲,亦差强人意。我跟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都喜欢《声律启蒙》,要想将来能写漂亮的诗文,务必要背得烂熟,还要记住常见典故。
《声律启蒙》,新教“六麻”第三段和“七阳”第一段。告诸生曰“六麻”和“十一尤”乃万全韵部,若未带韵书而须赋诗,选这两个韵部,万无一失。因为依据口语音即可。若出门与人联句或限韵作诗,为免他人出丑,宜选此二韵部。
正音之后,命诸生吟之。“六麻”第三段尾联“书箧琴囊,乃士流活计;药炉茶鼎,实闲客生涯”,诸生多以五言近体诗吟诵法吟“乃士流活计”“实闲客生涯”,处理成二三结构,我说此处当处理成一二二结构,将第一个字理解成衬字为好。并强调雒诵堂吟诵调尊重文体文法,节奏优于平仄。如此吟诵,是读书人之吟诵,非文盲戏子之吟诵。诸生听了,确有所悟,而能举一反三,吟“七阳”第一段尾联“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兴常记于重阳”,能处理成“事/不忘于/端午”“兴/常记于/重阳”。
讲读阶段,诸生所问,多为典故,兼及语词。“六麻”第三段,讲“设桥偏送笋”、“开道竟还瓜”、“楚国大夫沉汨水”、“洛阳才子谪长沙”四句之典故,重点讲贾谊故事,并推荐诸生课外读《纲鉴易知录》。“七阳”第一段,讲“绛霄唐帝殿”、“绿野晋公堂”、“寒集谢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鬓边霜”四句之典故,有人说“晋公”是晋文公,我说此“晋公”乃是中唐宰相裴度。
亦有人关心“六麻”第三段尾联“书箧琴囊,乃士流活计;药炉茶鼎,实闲客生涯”之含义,于是强为剖析,诸生乃悟“书箧”“琴囊”“药炉”“茶鼎”为文化人之道具,于是纷纷讨论如何装文化人,说要在屋子里配古典实木家具,放线装书,墙上挂古琴,桌上放功夫茶具,再用瓦罐熬几味中药,将签名档改成“我是文化人”。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敏宽说还得在窗外种一排竹子,方然说种竹子太麻烦,挂一窗帘,画几杆竹子就可以了。
讲完声律启蒙,还剩五分钟。于是开始训练诗词写作启蒙训练。让写一句话,五个字,要求:(1)意思完整;(2)文从字顺;(3)第二字与第四字节奏须相反。诸生有应声对“我是某某某”的,我说大家自己判断啊,“我是陈敏宽”不行,“我是陈星月”可以,但这样的句子不够美。小城对“我狗是牛牛”,我说平仄没问题,但不美啊。彤彤对了三句,依次是:“梦中生玉树”、“菊花遍地金”、“飞花轻似雾”。彤彤这水平,估计能秒杀初天班所有的师兄师姐了。我以前担心子琳子彧毕业之后,雒诵堂后继无人。现在看来,这个担心纯属多余。彤彤2011年就来过雒诵堂,只上了一节课就吓跑了,因为觉得跟初天班同学比差距太大。13年初又来雒诵堂,跟着蒙班念了一年,14年初才升到初地班。但因为声律启蒙和千家诗念得烂熟,语感极好,而今看来,诗才应在初天班诸生之上。彤彤的例子,再次证明读书宜早。启蒙越早,语感越好。接触诗文太晚,很难把诗写好。佳灿回家的路上,也写了好几句:“竹林如翠海”、“江水起波涛”、“黄鹂枝上鸣”,并且都记在妈妈的手机备忘录里。我说这很好啊,好比李贺将警句储在锦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