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甲午秋学期教学手记2·初地班
(2014-09-14 19:31:06)
标签:
雒诵堂檀作文论语声律启蒙飞花令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雒诵堂甲午秋学期教学手记2
初地班第二课,到了十九位同学。其中,甜甜同学是从蒙地班升班过来的;另有三位同学是来试听的。按照雒诵堂惯例,来试听的同学只能坐最外面的座位,俗称待定区。我跟大家说,今天来试听的同学,下次课是否还能来,就看今天的课堂表现。如果三节课下来,我没有批评你,说明你已通过考核。通过考核的同学,如果喜欢雒诵堂课程,下次课直接来即可。考核未通过,说明你准备得不够,或许是因为年龄小,受不得雒诵堂的约束,或许是因为跟不上我们的课程进度。这都不要紧。等准备好了,再来不迟。
让大家填写完入学登记表,我看了一眼,跟大家说:这个学期开始,多数同学已经是小学四年级了。我们对大家要按四年级的标准要求。上课要有上课的样子。上课之前,须先检查凳子有否摆正,书本有否摆正,更重要的是自己做得是否端正。上课的时候,不能趴在课桌上,也不能用手支着腮帮子。下课的时候,要把凳子摆回原处。我们的课堂很拥挤,因此要求大家一定做到“并坐不横肱”,不能影响到身边的同学。课堂纪律方面,要求比以前更高。课程进度,也会加快。这学期,每次课会读两篇声律启蒙。争取本学期读完声律启蒙。下学期,开始带大家读诗,并教大家写诗词。
原首座世嘉因为初三功课太忙,这学期没来。艺霖升任首座。我跟大家说,雒诵堂的惯例是班上年齿最长者为首座,此外还要推选一位“绣虎”——诗文方面才华最出众者。雒诵堂初天班首座是子琳,绣虎是子彧。初地班这个学期也会推选绣虎。声律启蒙和飞花令表现最突出者,可获此称号。
第一节课学《论语》,先带大家将《子罕第九》已学过的部分诵读一遍。带大家诵读完,专门订正上学期讲错了的一个地方。又新教数章。凡新教者,依旧是先正音,然后让大家疏通文意。“法语之言”章,孩子们疏通有困难。重点讲“法语之言”“巽与之言”以及“绎之为贵”的“绎”。“法语之言”,我跟孩子们说西汉末年有位大儒写了本叫《法言》,有人说是子云吧,我说子云是扬雄的字,《法言》之外,他还有本书叫《太玄》。《法言》是仿《论语》的,《太玄》是仿《老子》的。“法言”的意思是可以师法的话。法语之言,就是很严肃的话、批评性的意见。“巽与之言”,主要讲“巽”字,我说这个字是易经八卦之一,是柔顺之意。“绎之为贵”,我说这个“绎”字我们学过的啊。有人背出了“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我说可还记得当初我怎么讲的。又让大家组词,有人说出“演绎”“抽绎”。我说这字从糸,既然是绞丝边,说明它的意思和丝有关。蚕丝需要抽,越来越长。“绎”为抽丝之义,所以有演绎、寻绎之说,即是把后面没说的也找出来。“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的意思,是说人家婉言相语,我们要知道人家真实的导向。怕大家不理解,我跟大家做比喻:我上课对大家很严厉,总是跟大家强调雒诵堂的堂训“思无邪,毋不敬;慎于言,敏于行”,老是提醒大家“席不正则不坐”“并坐不横肱”,这是“法语之言”。但课前课后,往往和大家闲聊,夸奖大家的时候也无所不用其极。我夸你,你要知道我的目的。譬如我夸世谦领悟力好,我分析过的字形字义记得清楚,世谦不可因为我夸你而洋洋自得,而要知道我其实是希望你学说文部首。还有,我夸敏宽做飞花令裁判太投入,过于激动,把雒诵堂的钟摔坏了,敏宽要知道我的意思是要爱惜东西。“三军可多帅”章,世谦(敏宽?)翻译说:三军没了统帅,都不要紧。一个人要是没志向,可就是大问题了。我说讲得好。讲“匹夫不可夺志”,专门讲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什么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呢?须知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我们首先做好自己,再去影响身边的人,社会便多多少少有所改变。未必只有进入权力顶端的人才能对世界产生影响。历史上的儒家孔孟程朱,实际都是以传道的身份影响了世界。我跟孩子们说且看老师背后的对联:“先师有遗训,万世开太平。”“万世开太平”,出自北宋大儒张载四句教。开万世之太平,需要解决人心人性的问题。我们努力修身,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并引导身边的人做堂堂正正的君子。堂堂正正的君子多了,社会也就堂堂正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使暂时不足以燎原,但至少是暗夜里的一点光亮。只要我们不失君子之志,这个社会将来终究还有希望。我不晓得孩子们是否理解我的匹夫之志,但我做教育的目的在此:传承与教化。做教育,需要有长远的眼光。眼光不要局限在一年两年,而要将眼光放到五十年一百年以上。若我有生之年,能影响到我的学生,哪怕只有一两个人,能让他感受到儒家传统的匹夫之志,以传承与教化为使命,则我致力于雒诵堂教育不无意义。“衣敝缊袍”章,跟孩子们强调此处“衣”作动词用,读去声,是穿衣的意思。“敝”,是破旧的意思。“缊袍”,是布衣,不是皮草。带初级班的同学读《论语》,除了亲近圣贤之外,还有一个熟悉古文常用字字义的目的。
第二节课学《声律启蒙》。教了下平四豪的第三段和下平五歌的第一段。我先诵一遍,给大家正音。然后让大家自己说哪个字不会念,再针对性正音。不再像上学期那样安排课上诵读多遍,而是诵一遍吟一遍。然后,就让大家问不懂的地方。孩子们问的主要是难字难词,而且多是典故。凡是孩子们问到的典故,我都仔细解释其出处及用法。有人问“主逸对臣劳”,我说这是中国的政治哲学,《老子》讲无为而治,《论语》讲“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千字文》里讲“垂拱平章”,都是强调做最高领导的不能瞎折腾。董事长不能把总经理的活给抢了。其实做老师也这样哦。雒诵堂上课,主要是大家要多读多想,若是上课变成全是我讲你们听,那就完了。有人问“饮酒岂知欹醉帽,观棋不觉烂樵柯。”又专门讲了“欹醉帽”“烂樵柯”的典故。“欹醉帽”,讲了独孤信猎归侧帽和孟嘉龙山落帽的典故。告诉大家这是魏晋南北朝风流人物扮酷的表现。好比现在买一雷锋帽,反过来戴,显得很潮很有个性。但儒家的传统不是这样,儒家强调正衣冠。又给大家讲了一遍子路正冠赴死的故事。跟大家说诗人性情要分场合。私生活,自己呆在这里,穿得随意一点儿,无妨,那是自己的事情。在公众场合,还是要穿着得体。我在雒诵堂上课,从不穿短袖,一般穿长衫。诸生来雒诵堂上课,也决不可穿背心和吊带,否则,会被逐出雒诵堂。
第三节课,孩子们要求玩飞花令。我答应了。但是跟孩子们强调行飞花令是为了鼓励大家背诗。飞花令是雒诵堂雅集固定节目,但不是课堂教学环节。如果大家坚持要玩飞花令,就应该好好做准备,将雒诵堂推荐的《千家诗》及《唐人万首绝句选》好好翻一遍,将里面和“花”有关的诗挑出来,并认真背诵。雒诵堂的诗令,并不仅仅限于飞花令,还会行春花秋月令及闭月羞花令等等。飞花令和雒诵堂诗词教学的诗钟项目关系密切。同学们自己总结的1花、2花、3花等,和诗钟的一唱、二唱、三唱,是差不多的概念。闭月羞花令,其实就是诗钟的分咏月、花。飞花令进行一小时,只决出五强。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没有参加比赛,而是要求做裁判。有好几位新同学,先旁观一下,其实也未尝不可。四个四年级的女生:星月、彤彤、雅琳、佳灿,极强悍,她们合伙,居然依次点杀了三个初一的男生:世谦、艺霖、笑龙。大约初一的孩子没有小四的孩子时间充裕吧,而且女生记性估计更好一些。男生只有二年级的曾布进了五强。彤彤学声律启蒙和诗词的能力超强,不在从心、星月之下。以前,我总是担心子琳子彧将来离开,雒诵堂的优秀学员会青黄不接。而今看来,应无问题。子琳子彧五六年级才开始跟我读书,从心星月彤彤四年级的基础比子琳子彧初入门时却是好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