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檀作文
檀作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46
  • 关注人气:1,9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甲午春学期教学手记1·初地班

(2014-02-26 17:02:52)
标签:

雒诵堂

檀作文

国学启蒙

论语

声律启蒙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2014年2月22日,周六。

 

估测初地班第一课会超过20人,实际到的并没有这么多。有一位同学这学期另有安排,两位同学本周请假。其中一位请假的原因是出门晚了,怕迟到,因此宁可不来。预约来试听的,我都给家长专门发了短信,强调雒诵堂规矩森严,不但上课要守纪律,还要求每次过堂,如果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或者并不是真正的国学发烧友,最好不要来。有两位准备来试听的,因此没来。有一位家长有事,不愿意第一次课迟到,因此本周不来。去年一年,雒诵堂始终在强调课堂纪律,同学们渐渐习惯,再没有人敢轻易迟到。有些小朋友预感到要迟到,一定会央求家长给我打电话,我说可以来,才敢来上课。我觉得这是雒诵堂极特别也极可贵之处。现在的教育机构,完全不讲师道尊严。若不能存敬畏之心,如何可以学好国学?预约来试听的,颇有几位是前两年曾经来过雒诵堂,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坚持的,有几个小男生,过于活泼活动,我颇担心他们会影响课堂。因此对座位做了专门安排,老学员坐靠近我的六张桌子;来试听的,坐另外两张桌子。并提醒他们记住自己的身份,今天是来试听的,如果表现不好,下节课不许再来雒诵堂。结果没想到几个小男生表现都蛮好,规规矩矩坐在位置上,不吵不闹。大约是因为上了小学的缘故,知道课堂有课堂的规矩。传统儒家讲礼,礼其实并不抽象,并不玄乎,人伦日用,无不是礼。小朋友来上课,知道尊重老师,不大喊大叫,不随便动教室里的东西,即是守礼。相比之下,倒是有位不速之客让我费解。进教室不跟主人打招呼,主人上前询问,说是在网上看见上课的消息,就跑来了。问为什么不事先电话预约,或者网上发消息,说是太忙,没时间。我说既然来了,就找个座位坐下吧,但下不为例。虽然各路访客给雒诵堂增加了许多麻烦,但事先联系,不违礼数的,我都接待。我只是烦不懂礼的人。素昧平生,来参访之前,总得跟主人打声招呼啊。见到主人,总得先介绍自己是谁并说明来意吧。

 

第一节课,针对新生训话。主要讲雒诵堂的风格,严字当头,宁缺毋滥。并告诫新生注意事项:一、进教室、出教室,必须在圣人像前行三鞠躬礼;二,未经允许,不得擅动教室里任何东西;三,凡要用别的同学的东西,必须事先征求主人同意;四,上课必须坐得端端正正。凡有一条做不好,会被雒诵堂劝退。跟试听新生强调,不管你们的父母跟我是何种关系,同事也好,同学也好,老朋友也好,你们能不能来雒诵堂读书,取决于你们自己。试听表现好,我觉得可以你可以做雒诵堂的学生,才能留下来。试听表现不好,我觉得你还不配做雒诵堂的学生,下次课就不能再来。

训话之后,开始讲《论语》。为了照顾来试听的新生,没要求过堂和回讲,直接从《泰伯第八》开讲。照旧是逐章讲,照旧是我先诵一遍,为诸生正音,然后让诸生跟着诵一遍,而后疏通章义。首章:“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世谦译得很准确。“泰伯”,究为何人?“三以天下让”,究为何事?诸生未晓。“民无得而称焉”一句,诸生未能准确直译。于是乎为诸生详述古公亶父到武王灭商一段历史,重点讲述泰伯让位季历,与虞仲避居吴地,被吴人拥戴为王的故事。并告诉大家课后可读《史记·周本纪》与《吴太伯世家》。诸生听历史故事,总是觉得有味。第二章:“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四句,诸生于劳、葸、绞三字费解。令诸生以劳字组词,亦不得要领,我说此即徒劳之劳。恭为貌,礼为实,面上看似恭敬而无恭敬之实,终是徒劳。譬如诸生若只是形式上遵守雒诵堂规矩,但内心上对儒家学问并无敬意,那终究只是徒劳。葸字生僻,告诸生曰此字旧训畏惧貌,就是恐惧、害怕的样子。慎是谨慎,儒家讲事事谨慎,但亦须以礼为节度,譬如来雒诵堂读书,老师强调要有规矩,但不是要大家畏惧得连话都不敢说。葸字字音,朱注“思里反”,今音“xi3”,同洗。若据朱注,则读“si3”,但这个音只有一个常用汉字“死”,意思不好,因此需要避讳,改读“xi3”。绞字,朱注急切,何晏集解训作绞刺也,皆是冒失伤人之意。“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诸生未能了“笃”、“偷”二字字义,又有说“故旧”为物者。告诸生曰,“故旧”即亲朋故旧,指老亲戚老朋友。“笃”即《声律启蒙》讲过的“笃厚”,指情感真挚深厚;“偷”与“笃”恰相反,是薄,情感不深厚之意。

 

第二节课,《声律启蒙》。学霸星月主动提醒我要考试,我说好。彤彤一口气背了四段,我说可以了,这样下去,时间不够啊。星月背的时候,有两句卡壳了。佳灿则背串行了。其他人没敢主动要求背书,大概是心里没底。星月、彤彤、佳灿,三个小女娃都上三年级,都是去年转到初地班的,也是初地班最用功的三个。彤彤说寒假专门去了一趟曲阜,参加孔庙背《论语》活动,轻松过关。佳灿据说也去了曲阜,本来准备去背书,但被安排接待,没有机会去背。这三个小女娃,我蛮满意。雒诵堂开设蒙天班和初地班,皆非出于我之初衷。蒙天班坚持一年半,被我果断解散。初地班已经是第四个学期了,最初的学生,还剩两位,其余十几个,都是后加入的,算是自动大换血。

《声律启蒙》,初地班已学完上平十五声部分,这学期开始读下平十五声。给大家发了雒诵堂DIY的新课本,并告诸生《声律启蒙》善本难得,我手头有清刻本数种,皆存在种种问题,出韵多达七八处,凡出韵处,雒诵堂皆一一为之订正,如已学上平十五声部分,十一真“冉冉一溪冰”,“冰”字出韵,雒诵堂改为“春”字;十二文“虎也真百兽尊”,“尊”字出韵,雒诵堂改为“君”字。凡此种种,学诗之人,不可不知。

新教“下平一先”第一段。照例是我先诵读一遍,为诸生注音。而后诸生主动问没听清的音。正音之后,以年齿为序,抽签吟诵。来试听的新生,不参加抽签,但可以跟着读。抽签吟毕,已经是11点20分。休息10分钟,开始第三节课。

 

第三节课,是讲解《声律启蒙》“下平一先”第一段。依旧是让诸生发问。彤彤问“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诸生作答。泊宁说是蔷薇把露水染香了。我说理解甚好。又有人问“练横树杪”,我说是不晓得“练”和“杪”什么意思吧?“练”是白绢。传世名画,有《捣练子》;谢脁有句诗——“澄江静如练”,也是说江水如绢一样白。当然,现在,江水污七八黑的。我们到了江边,也写不出这样的好句子了。“杪”,就是树梢。我家乡方言,至今说树杪。诸生听了,顿时说懂了,是说炊烟像绢一样白。我说对哦,如果是霾,恐怕就无此诗意了。彤彤又问“玉井九秋莲”,我说我们一个字一个字的来,莲字不用说吧,秋字也不用说,“九秋”是因为秋天三个月,一共九十天,所以称“九天”;“井”嘛,就是吃水用的井,古代没有自来水,要用水井,富贵人家院子里的井,一般用汉白玉砌成井栏,所以说“玉井”。世谦问“郏鄏鼎”,被我批评了,我说你上学期《声律启蒙》怎么念的?怎么过堂和回讲的?上学期我可是给你们讲过的。于是诸生一起背“郏鄏对邯郸”,说郏鄏是地名,在今洛阳一带,曾为周之都城。又有人问“武城弦”,我说这是论语里子游的典故啊。于是诸生又背《雍也第六》“子游为武城宰”一章。我说不是这一章啊!是《阳货第十七》“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章。初地班诸生,《论语》才读到《学而第七》,因此不知此章。倒是公亮同学知道。我说《论语》要整本背诵,公亮说我都背《孟子》了!公亮以前来雒诵堂,因为坐不住,每次都被劝退。这次表现很好。背书多,理解能力强。虽然比初地班平均年龄小不少,但对《论语》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似乎高出平均水平不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