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癸巳秋学期教学手记6·初地班

(2013-10-26 22:41:06)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2013年10月26日周六

 

初地班一下子来了好几个试听的。估计是因为家长耳闻北京市中高考语文加分的缘故。我特意跟新来的同学和家长说,不管你们来的初衷是什么,雒诵堂只会坚持一贯的作风,决不迎合应试教育。诸君前来试听,根据课堂表现,雒诵堂会决定是否给以试读一学期的机会。诸君亦应根据试听体验,自行判断是否适合来雒诵堂读书。雒诵堂不会因为任何人的要求而改变风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论语》及《声律启蒙》回讲,效果都很好。尤其《声律启蒙》,孩子们能回讲半小时。来试听的小朋友看了新月的笔记,惊呼:“天啊!你怎么记这么多!”

 

《论语》新教《述而第七》前三章,逐字逐句疏通。“子曰述而不作”章,孩子们不明白是什么是述什么是作,我说我带你们读《论语》,我讲的多是朱子的意见,宣传的是古人的思想,这叫述,述是继承的意思。如果我自己出一本书,专门讲自己的思想,而且确实有很多创新,便是作。孔子继承和宣扬的是周公所制定的礼乐。周公是作,孔子只能算述。诸君切勿轻看述,中国文化的传统是以述为作。希望诸君能牢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八字。此八字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同等重要。孩子们的兴趣落在了老彭上。因为我提到郑注以老彭为老聃、彭祖,彭祖乃古代传说著名的寿星。世谦说书上讲彭祖活了820岁,阎王把他请走了。我说这个传说只怕很晚,因为阎王在中国文化里出现很晚。“子曰默而识之”章,我说此章“何有于我哉”有二说,我从旧注不从朱子,此章似有承上章之意。“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亦可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注脚。我跟孩子们说,诸君当以“学而不厌”自勉,我当以“诲人不倦”自责。“子曰德之不修”章,我说此即忧道不忧贫之注脚。“学之不讲”,讲学者,讲求学问,探求学问精神意蕴之谓也。

跟孩子们强调,从下次课开始,《论语》分章过堂,每次就过堂上节课学的三四章。一篇学完之后,再整篇过堂。

 

《声律启蒙》回讲占用时间太长。新教“十三元”第一段,正音而后,抽签反复吟诵,未及讲解字义。十三个同学抽签,每个同学至少吟十三遍。好些同学,课上就背熟了。新月尤是烂熟。我专门跟新来的家长解释,雒诵堂抽签反复诵读法,目的便是要孩子们课上基本背熟新教的内容。课后每天只需复习一下即可。

 

因为有新来的同学,又专门强调了一下雒诵堂的传统。强调进了雒诵堂教室,就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个读书人,一举一动要符合读书人的礼仪规范。但是课间仍然有人打闹,将瓜子泼在阳台上。我问是谁做的,居然无人承认。课上专门就此事批评若干同学,让他们牢牢记住这里是儒家学堂,不是猪圈。要想被人尊重,必须尊重自己。课程结束,发现阳台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估计是某位家长听者有心。

 

伊如放学临走之前,很兴奋地告诉我她写作文得了全年级第一名。这孩子以前怕写作文,来雒诵堂读了一年半,居然成了写作文的好手。我和她说我只教你读《论语》和《声律启蒙》,你作文写得好,是你自己开窍了,不是我的功劳。关键是要信自己。

 

新来的家长大概第一次体验这样的课堂,大抵兴奋又焦虑。表述的意见无非是怎么才找到雒诵堂,以前的时间都白白浪费了。还有便是恨不得孩子能参加雒诵堂所有的课程。我说大可不必,孩子们周末太辛苦,就不要再给孩子们添负担了。家长们又担心中途插班,落下的课程怎么才能补上。我说此事更是急不得,雒诵堂可能会有假期班,利用寒暑假补上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