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课程癸巳春学期教学手记4
(2013-03-23 23:42:15)
标签:
少年国学雒诵堂声律启蒙中庸论语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初级班:
初级班诵读论语的风格完全扭转过来了。这学期以来,我一直强调读书人诵经要雍容和缓,不可太过,否定了初级班原先吼论语的做派。今天再没有一个人拍桌子,亦不作叫喊状。诵了前四篇,差不多费时30分钟。我问孩子们诵读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哪里有气在动。兴烨说腹部气在动。我说这就对了。诵书尽量和缓、尽量悠长,腹部气息就会跟着动。我跟孩子们说,回家诵书,应该站着诵,站姿宜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屈,以不超过脚面为限。尽可能放松,尽可能声音与气息同步。诵读时长不宜太短。另外也提醒孩子们不要在饭后和临睡前诵书,以免影响消化和睡眠。我说诵经是读书人的日课,可以养气。可养中和之气,可养浩然之气。经过几次课的扭转,初级班的诵读风格,基本向讲读班看齐了。我也松了口气。但也有遗憾。祥泰不再来上课了。大概是因为我否定了他的吼论语风格。祥泰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自尊心也强。自己的风格,被老师否定,内心一定很失落。我觉得很对不住他。有些人,我拒绝他来雒诵堂。但祥泰是我眼里的好学生。他不来,我觉得可惜。但我不能就着他。因此,只能接受这一缺憾。我以前只是觉得雒诵堂不适合不喜欢国学的孩子,现在才意识到雒诵堂并不是适合所有喜欢国学的孩子。雒诵堂的风格过于明显。有些孩子或者家庭,会因为风格差异,擦肩而过。这是无可奈何之事。我不可能为谁而改变风格。
《论语·里仁第四》,新讲了五章。初级班里有好些位小学生,年纪高一些的,也没读过几天国学,因此不敢往深里讲,而以文意疏通为主,重点讲古汉语常用字字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喻”,孩子们纠结半天,我说这就是“家喻户晓”的“喻”,是明白、晓得的意思。疏通文意的时候,发现二三年级的方然、兴烨、梦熹几位发言很积极,而且说得大致不差。我原先以为要四五年级以上才可以讲读《论语》。现在看来,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也可以讲读《论语》。
为了留足时间给孩子们写诗牌。《声律启蒙》和《雒诵堂选唐诗》的时间,一再压缩。我跟孩子们解释,初级班的学员定位是八岁以上的学生,性质是讲读班,不能只背,还要会用,因此强调动手能力,要求会写诗会对对联,念过的词汇要会用。《声律启蒙》新教了“七虞”的第三段。孩子们永远对故事最感兴趣。给孩子们讲了苏秦、韩信、左思、李绩的故事,并告诉他们这些故事见于何种史书,让他们有时间自己找来读。《雒诵堂选唐诗》新教卢僎《南楼望》、王维《左掖梨花》二首,跟孩子们强调要学会使用“万里”“伤心”“不是”“故乡”这类的常用词汇。
留了50分钟玩诗牌雅戏。照例分两组,低年级的对对子,高年级的写五绝。几个高年级的女生,用诗牌写诗的水平,几乎赶上晚上讲读班的了。贝儿不到20分钟就成诗了,大家戏称她是东方虬。其他几位也都在规定时间内写完。世嘉和伊如,是第二次完成五绝作品,皆出手不凡。这两个丫头都很有审美情怀。伊如的妈妈说伊如近来自信许多。子誉和珂维,各有风格。看来雒诵堂写诗的队伍超前壮大了。附录诸人诗牌雅戏作业于下:
世嘉:初日融深雪,愁烟映碧池。空山闻两鸟,几树竹枝垂。(按:头两句,水平在子琳子彧之间)
伊如:醉客依舟望,独自梦霜轻。玉露飞花落,江波映日晴。(按:唯美派。)
贝儿:幽亭倚野菊,听笛晚梅消。岸上秋花语,远乡忆静宵。(按:三句佳。)
子誉:小院夭桃绽,雏莺闻细箫。渔翁月下仿,一曲燕飞遥。(按:子誉的优点是意在词先,缺点是用词略生。)
珂维:斜阳寒照径,万里雁随天。一别何时见,秋香复绕船。(按:万里雁随天,此句不减唐人高致。)
讲读班:
讲读班是雒诵堂水平最高的班,既是要求最严的,也是欢乐最多的。从子琳、子彧、嘉宣追随我读书那一天起,讲读班奠立的就是自由、欢乐的风格,没法改。虽然上课风格轻松自由,但我对他们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可以说,我在他们几个身上寄托了我的希望。希望他们将来能代师传道。他们诵经,错了一个字,我都要指出来。平时诗词作业,凡不雅顺的,会一遍遍地打回去重改。很少批评他们几个,但一旦批评,就很严厉。他们几个也都知耻。本都是热爱国学,而又天分极好的孩子,我作为老师,对自己的定位是方向上引导和方法教育。雒诵堂讲读班坚持了快两年时间,他们几个的进步,有目共睹。我也时常鼓励他们说:全球读国学的孩子,论整体水平,没有人比你们更优秀的。你们的语文成绩都是学校里最好的,将来若参加高考,都会是北京市语文状元的人选。但这不是雒诵堂的理想。雒诵堂的理想是将你们培养成博雅君子,为未来中国留几个读书种子。只要我们坚持读书,便是斯文不坠。小兵、景琦、志诚,几个年龄偏小的,是破例跟讲读班的。原先我总照顾他们年纪小,不提太多要求。后来发现他们身上,是典型的国际学校学生的特点。对国学本身并没有特殊的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不过他们都是好孩子,只要老师提要求,就会努力去完成。但如果老师不提要求,他们就只求蒙混过关。因此,这学期开始对他们三个施压。诗词作业,要求他们必须独立完成。《中庸》和唐诗过堂,将他们与师兄师姐一视同仁。希望一个学期下来,他们能有所进步。
子超来的稍晚。我说等子超来了,再用三国杀抽签决定谁过堂,你们先自己复习。于是子琳、子彧带领大家,将《中庸》前十八章诵了一遍。子超赶到,取了八张三国杀身份牌,让大家抽签,抽到反贼身份的过堂。子彧、志诚不幸中大奖,两个人一起诵了《中庸》前十八章。子彧,和子琳一样,是我最放心的弟子,果不负所望。志诚的《中庸》也比较熟。新讲了《中庸》第十九章,涉及到祭祀和礼仪的地方较多。让孩子们负责自居疏通,凡涉及礼乐制度的,我就做一些讲解。孩子们对祭天祭地祭祖的分别和关心。对昭穆制度对祖庙之制也感兴趣。美仑问为什么天子七庙士只能二庙,我问她,你知道你祖父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美仑说知道。我又问,你知道你曾祖父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美仑说不知道。我说这不就得了,你连家谱祠堂都不修的,怎么给人家贵族比。大家听了都笑。
唐诗阶段。子超主持,用三国杀武将牌抽签,三曹和蔡文姬四大诗人之外,加上七位女武将,九个人抽签。凡是抽到四大诗人武将牌的,就吟一首诗,长幼有序。一共抽了三轮。好像小兵每轮都中奖。我笑着说小兵天生是诗人啊。新学了五首五绝。两首王维的,三首李白的。我提醒孩子们留意李白诗里怎样用地名。古今诗人里,善用地名写诗的,就数李白了,其他人都没这本事。学完之后,又让每个人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吟出来。
留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玩诗牌雅戏。按年龄大小分两组。高年级组,基本半个小时成稿。子彧之外,都被我要求推敲修改。低年级组大约五十分钟成稿。发现新来的子超同学写诗能力超强。他在厚望斋跟过我一年,已经是两三年前的事情了。原本以为他捡起来有些苦难。没想到他最能举重若轻。别人埋头苦思,他若无其事。别人手里只有诗牌,他还拿了三国杀,说就写三国杀吧,我将信将疑。别人写了两三句了,他还没动手。谁晓得他一动手,片刻就写了出来。又是一个意在词先的主,而且也还能注意到遣词造句。他妈妈送他来,据说是因为他语文成绩不好。他自己说数学在班上是最好的,语文是最差的。我好生奇怪。这孩子聪明过人,情商又高,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很好,怎么会语文不好呢?估计是考试模式的问题。
附录诗牌雅戏作业于下:
子超:青烟淡雨阁,芳草傍青池。船送酒诗去,碧波欲向谁。
嘉宣:寒梅江上客,碧水隔云松。青鸟幽关梦,霜痕孤雁峰。
子琳:舟远清溪水,重逢花照颜。轻飞绕碧树,几日过重山。
子彧:天晓凉风起,静思怜落梅。平湖玉波浅,醉里见春回。
美仑:窗外飞红月,亭前碧水流。春花怜露晚,云断夜长愁。
志诚:寒池映翠鸟,碧柳坐吹箫。破晓西风尽,可怜归路遥。
景琦:烟云细草岸,绿水绕游船。得意春犹在,南楼望碧天。
珂维:窗静清杯淡,秋径绿似清。鸟声尚未尽,双蝶过孤亭。
小兵:山村闻笛晚,霜菊送芳香。对燕竹桥过,林园赏夕阳。(按:为什么不是双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