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涿鹿

(2013-02-27 20:47:17)
分类: 随笔

涿鹿的文化意义发言提纲

(檀作文)

 

 

1为什么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

涿鹿是黄帝都城所在地。黄帝为华夏第一帝。故涿鹿可以视作华夏文化发源地。

按《史记·五帝本纪》,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乃至于三代(夏、商、周),其统治集团皆与黄帝氏族有关系。五帝与三代,是华夏形成期。

 

2吕诚之:炎黄之间为世运之一大变。

三祖时期距今约五千年。当新石器时代末期。农业文明初期。属邦国时期。是中国文明形成期。

 

3)为什么称三祖?

涿鹿之战是东夷西戎二族的冲突,其结果则带来文化交融。炎、黄为西戎,蚩尤为东夷。交融而为夏。涿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意义至关重大。

 

4)龙与华夏:

闻一多:现在所谓龙便是因原始的龙(一种蛇)图腾兼并了许多旁的图腾,而形成一种综合式的虚构的生物。这综合式的龙图腾团族所包括的单位,大概就是古代所谓“诸夏”,和至少和他们同姓的若干夷狄。

 

5)蚩尤一族文化应得到重视

炎、黄、蚩尤又各有分支,流为后之少数民族。蚩尤一族战败,其文化在诸夏中淹没较多。其巫术传统,或值挖掘。

 

6)最早的传说多与冀州有关,古冀州应得到高度重视

前贤多主张古涿鹿非今涿鹿,以为古涿鹿位置应该稍南一些。但《逸周书·尝麦解》明言杀蚩尤于“中冀”,还是在冀州。

7)史料:

三祖史料《大戴礼记》之《五帝德》《帝系》《史记·五帝本纪》《逸周书·尝麦解》

 

8)相关研究:

蒙文通《古史甄微》(1933),分江汉民族、河济民族和海岱民族。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1943),分苗蛮集团、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傅斯年《夷夏东西说》虽然说的是夏商,但可以上推。王玉哲《中华远古史》,其说传说时期诸部族,本于蒙文通、徐旭生二家。

 

9)原始资料征引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史记·夏本纪》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史记·商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史记·周本纪》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

 

《逸周书·尝麦解》

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10)今人研究征引:

王玉哲:据我国古代传说,大约在四五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曾居住着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黄帝、炎帝等华夏部落居于黄河上游、中游,太皞、少皞等东夷部落居于黄河下游。南方的长江中游则是苗蛮部落的根据地。这些部落之间有时和平共处,有时有不断发生战争。(《中华远古史》)

王玉哲:古代传说中的东夷,居住的地方颇为辽阔,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山东、江苏、安徽以及河南中部以东的广大地区。其中一支可能在商末周初从江苏、安徽逐渐沿长江西上,到达现在的湖北一带。东夷较早与黄、炎系统的部落融合,成为后来的华夏族。

王玉哲:古之三苗所在,大概不出今江苏、安徽的长江流域。与苗蛮部落有密切关系的是祝融氏族。祝融氏族本来属于东夷系统,后来迁到南方的苗蛮地区。虽然他们不属于苗蛮集团,但由于其势力强盛,因而成了南方氏族的主要代表。

王玉哲:炎帝的发祥地大概在今陕西的渭水上游,东可能到山西。关于姬姓氏族的地域,古代大都传说在陕西的东北部和山西的南部。两个氏族一直到后代都有婚姻关系。

 

 

 

闻一多《龙凤》

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与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我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

 

闻一多《伏羲考》

现在所谓龙便是因原始的龙(一种蛇)图腾兼并了许多旁的图腾,而形成一种综合式的虚构的生物。这综合式的龙图腾团族所包括的单位,大概就是古代所谓“诸夏”,和至少和他们同姓的若干夷狄。

 

 

古代几个主要的华夏和夷狄民族,差不多都是龙图腾的团族,龙在我们历史与文化中的意义,真是太重大了。

 

(闻一多论黄帝与龙之关系)

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海外西经》)

轩辕黄龙体。(《史记·天官书》)

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其兽黄龙。(《淮南子·天文篇》)

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虫寅)见。(《史记·封禅书》)

黄帝将亡,则黄龙坠。(《开元占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