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课程讲读班壬辰秋学期教学手记09
(2012-11-19 20:56:07)
标签:
雒诵堂檀作文少年国学中庸古文观止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2012年11月17日星期六
《中庸》和《古文观止》都是第一讲,是雒诵堂少年国学课程开讲以来最难的一次课。《四书》以《中庸》最深,高度抽象,少年人不易明白。纠结许久,决定《古文观止》从韩愈讲起。讲韩文,第一篇自然是《原道》。《原道》恰恰又是《古文观止》中最难的一篇。真是难为了这几位少年。但这时候讲《原道》,也有好处。刚刚读完《论语》和《大学》,能接《四书》者,啥《原道》而谁属?
《中庸》,讲了第一章。告诉大家“可离”之“离”,朱子读去声。我没想到文字疏通环节,子琳、子彧都卡在“率性”的“率”字上,认为这个“率”是管理的意思。初中生对于古汉语常用字字义,真是太过生疏。我跟孩子们说这个“率”是遵循的意思。“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八个字,孩子们理解起来很费力。我说这八个字,当从下一句“故君子慎其独也”求理解。所谓“隐”“微”,不过是从他者立场。他者未见,所以是隐蔽和细微。他者有时不在场,但我之良知何尝缺席?以良知观照,何来“隐”“微”之事?我又格外强调《中庸》首章之首三句和末一句,是儒家天人合一观最经典的表述。“天命之谓性”,即性自命出,人性出于天命,非后天所为,乃先天所有。循此天命之性而为,方是人事至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反之,不能致中和,太过、太贪,戾气太重,则人怒天怨,天灾人祸频繁,人与物往往横死。譬如今日之世界。又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三句,乃儒家学说最纲领之精神。儒家之为儒家,乃在教化。如何教化?在修道。何者为道?率性为道,悖性为非道。而性由天赋。也就是说先要认识人的本性,要明白天赋人性,人类社会的法则,要遵循人的天赋本性,不可违背。就好比人呼吸离不开氧气,你把人隔离到一个没有氧气的空间,人就活不了,因为这是悖性。孔子罕言性与天道,孟子虽言性善,然亦未言何为人性。只有《中庸》说得如此肯定,正好补原始儒家形而上建设之阙。
韩愈“道济天下之溺,文起八代之衰”,在其有《原道》一篇。《原道》者,辟佛老、明圣道之文也。韩愈于佛,知之少,故所破在“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一句;于老,知之多,故数引《老子》文以驳之。老子书名《道德经》,专言道德二字,此二字亦为儒家所有。故韩子必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之辨析。故开篇为仁、义、道、德下定义,而接以“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两句。自此以下,则双线行文,一线反面驳老者之虚妄,一线正面论儒者之有为。此为文之必然之法也。古文派讲究义理、考据、辞章,而以义理为首。韩愈云文以载道,所谓载道,是替圣人立言。吾人今日学古文,诵《原道》,则是学圣人说话。
《原道》讲了两段。重点向孩子们传达了以上观念。孩子们以年齿为序,每人念一句并疏通文意,有困难的地方,我再讲解。“乐其诞而自小也”之“乐”,我说此字念“yao4”,子琳问为什么?我说此即下文“好怪”之“好”。好(hao4)即“乐”(“yao4”)。
孩子们问我:为什么《古文观止》从韩愈《原道》讲起?我说:《古文观止》有二百多篇,而我们每周只有一个小时念,念到大家高中毕业,也念不完。所以只能选着念。至于为什么从韩愈《原道》讲起,而不是从别的人别的篇目讲起?乃是因为“古文”这个概念就来自韩愈。啥是“古文”?韩愈写的,是标准古文。别人的,要差一点儿。为什么从《原道》讲起?“古文”,最重的是“文以载道”和“义理、考据、辞章”,《原道》乃是最好的标本。虽然《原道》比其他篇目要难一些,但你们好歹也是念完整本《论语》和《大学》的人了,也没啥好怕的。它再难,还难得过《中庸》么?况且我们先学一篇最难的,日后就容易许多。
美仑说《原道》太难了。子琳子彧安慰她,说没《中庸》难呢。我觉得美仑主要是不喜欢《原道》。美仑是唯美派的,喜欢美丽的意象和词汇,喜欢诗,不喜欢说教。美仑说,“我们以后再也不吟诗了?”语气很是沉痛。我说我们先读一段时间《古文观止》,提高一下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学习一下古人是怎样写文章的。等大家年纪再长一些,我再带你们读宋词。
我问大家最后一节课是接着念《古文观止》还是写诗。子彧说“读《古文观止》吧”,美仑说:“不行,要写诗!”我估计大家也读累了,于是写诗。可是离下课只有30分钟。于是让孩子们自选,写诗亦可,诗钟亦可。有五人完稿。
附作业于下:
嘉宣诗,雪:
风吹百草纷纷折,飞雪飘飘挂素枝。冬至暗香疏影见,梅花遥望若胭脂。
子琳,分咏石榴、灯:
绛英枝上流萤焰;银盏江中照独眠。
子彧,分咏灯、石榴:
时观星火浮波碧,倦看稠红照眼明。
美仑,分咏榴花、灯:
绛英经眼繁香尽,银烛流光幽梦残。
志诚,花石四唱:
门外落花香远处,岸边青石立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