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少年国学课程讲读班壬辰秋学期教学手记06

(2012-10-27 23:43:00)
标签:

少年国学

檀作文

雒诵堂

大学

千家诗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2012年10月27日星期六

 

子誉近来身体不是很好,脸有些肿,说话也不太利索。子誉问我上午的课是几点的,从下周开始,她要转到上午的初级班去。美仑一听这消息,恨不得哭了,央求子誉别换班。我说子誉的情况还是换到上午的班好一些。子誉的程度,跟讲读班没有问题。但她需要早睡,上午班更合适一些。子誉还跟我说,去厕所,也有些远,月黑风高的时候,蛮害怕。紫竹茶社内没有厕所,冬天的夜晚,上厕所还真不方便。而且古建房子里没有暖气,只能开空调,或者用电暖气。我也担心冬天会不会太冷。看情况,晚上的课,得考虑搬回首师大上了。或者另找房子。但如果只是晚上的课搬回来的话,下午五点下课,晚上六点上课,只怕太赶。真是让人头疼啊。大家都喜欢在紫竹院上课,但天一冷下来,就不方便。雒诵堂啥时候才能有一个合适的上课点呢?

 

第一节课学《大学》。过堂。小兵、景琦、志诚,都没完全背下来。我说让他们回去继续背,必须一字不落很流利地背出来。疏通完最后一章的后半截。仍旧是每人讲一段。子琳、子彧、美仑三个人的文言阅读能力,非同小可,尤其子琳,一大段《秦誓》,居然也没被难倒。孩子们的难题是“伐冰之家”,我给他们解释“冰”多用于古代祭祀,有宗庙之家方可“伐冰”“藏冰”。讲解“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时,我说这就是北宋王安石及近世长沙相国所行,非君子之道的原因所在。财富只有那么多,国库里多了,百姓腰包里自然就少了。

 

第二节课学《千家诗》,念了五首七律:陆游《秋思》、杜甫《与朱山人》、赵嘏《闻笛》、刘克庄《冬景》、杜甫《冬至》。重点讲了“元龙百尺楼”、桓伊“三弄”笛、“吹葭六管”三个典故。讲“野航恰受两三人”时,我说南方园林,往往吉建一小石舫,题名“恰受”舫,你们万不可附庸风雅,把这匾移到颐和园海晏河清坊啊,颐和园的船太大,能坐好多人,“恰受”,只能坐两三人。吟诗言志阶段,嘉宣吟《与朱山人》、子琳吟《秋思》,剩下的都吟《闻笛》。

 

写诗阶段。有五个人完成作业。有一个写的是诗钟。子彧完稿最快。

附:作业

 

美仑《月下闻笛》(一东):

笛声新透画楼东。月影徘徊闺阁中。响遏行云拂碧落,清辉几许到帘栊。

 

子琳《闻琴》(下平十一尤)

秋风帘外只孤愁。何处泉声静自流。但听夜敲蕉叶雨,可怜摇落故园秋。

 

嘉宣《闻琴》(下平五歌)

深林何处闻长啸,手抚七弦似入魔。碧落遥看红月落,星移青海振凌波。(评:写的是六指琴魔?)

 

子彧《闻笛》(下平八庚)

闻笛寒江畔,清音傍月生。夜凉叹霜冷,叶落伴秋声。

 

小兵诗钟“笛灯四唱”:

江边闻笛梅花落;舟畔孤灯枫叶残。(评:小兵的文力值恢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