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上》与《学》《庸》之关系
(2012-10-10 23:28:25)
标签:
檀作文孟子大学中庸 |
分类: 读书随劄 |
章5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集注:《大学》所谓“自天子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为是故也。
章12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获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於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於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集注:此章述《中庸》孔子之言,见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乃子思所闻于曾子,而孟子所受乎子思者,亦与《大学》相表里,学者宜潜心焉。
按:《中庸》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此二章,乃《孟子》书与《大学》《中庸》及相似者。朱子以为《孟子》承袭《大学》《中庸》。
窃以为未必然。《大学》《中庸》写定年代或晚于《孟子》。
二书言国而不言邦,无乃成书于写定于汉世耶?
《中庸》言“载华岳而不重”,又岂是先秦邹鲁儒者之所言?
且以文体论,《孟子》为语录体,《大学》《中庸》为论说体。孟子时代之前,未见有纯粹论说体也。
若以思想论,则《论语》或成书于曾子门人之手,载曾子之言众矣,要而言之,无外乎自省、守约、忠恕之数端,终不及《大学》之三纲八目之体系。《论语》一书,孔子也罢,曾子也罢,皆未能标举一“善”字。而《大学》标举“止于至善”。孟子言必称性善。是《大学》近孟而远曾也。孟子标举性善,所教以存心复性为本。《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正与孟子学说相合,而为孔子、曾子所未尝到。
窃以为《学》《庸》传孟子之学,而非孟子承袭《学》《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