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讲读班壬辰秋学期教学手记03
(2012-09-22 23:44:57)
标签:
国学启蒙檀作文雒诵堂杂谈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2012年9月22日星期六
上午的初级班,规模渐趋稳定。梦熹和敏宽,从晚上的讲读班转到了上午的初级班。确定要上初级班的有八九位了。梦熹和敏宽,转到初级班之后,基本可以当助教了。《论语》的白文,他们基本会念。《声律启蒙》和《雒诵堂选唐诗》,他们也基本会吟。有他们两个助教,顿感上课轻松许多。今天《论语》的进度明显比前几次强,一口气讲了好几章。《声律启蒙》又新学了一段。《雒诵堂选唐诗》平起平收式的5首五绝,也全部学完。还训练了几个二字对,感觉也还过得去。上课的同学一旦确定下来,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地上课了。第一节课下来,敏宽说简直比晚上的班还累啊。后两节课,敏宽说好轻松。梦熹估计更轻松。梦熹的爸爸说,感觉这个程度蛮适合梦熹的。《论语》虽然念过,但忘了不少,正需要巩固。梦熹的爸爸说,现在的孩子课业太重,课外班学的内容,最好课上消化。我颇赞同这个意见。让孩子们多念几遍,每次上课有意识地滚动温习前面学过的内容,效果会好很多。但如果每天早晚能抽出一些时间,哪怕是一刻钟,诵读经典,效果会更好。
下午启蒙班,迟到的同学比较多。上课之前,快递送来一个箱子。取出来一看,是一篮子造型极美的水果,下面还有冰片。小朋友们顿时眉花眼笑,说这是水果花。另外还有一盒“咽立爽口含滴丸”。我问快递是谁让送的。快递说不清楚。果篮下面的盒子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尊敬的檀老师、万老师:感谢雒诵堂将祖国的博大国学传承百代、发扬光大。恭贺中秋国庆双节快乐!一个未来学生的家长 敬上。”雒诵堂教书育人,只是做份内之事。被人如此挂念,真是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梦熹和敏宽去了上午的班,子誉不太舒服,今天没来。晚上讲读班,教室显得有些空旷。先让嘉宣领着诵了一遍《大学》,又专门讲了“其家在修身章”,子琳、子彧、雨宁三个人轻松搞定疏通工作。主要是“之其所”的“之”字,和“而辟焉”的“辟”字,有些纠结。
第二节课,念了四首《千家诗》七律:陆游《新竹》、窦叔向《表兄话旧》、程颢《偶成》《游月陂》。重点讲解了陆游《新竹》一诗,让孩子们留心陆游是如何写新竹的。有人提出不太明白诗中“解箨”一词什么意思。我说笋子外面包着一层笋衣,笋子长成竹子时,这蓑衣便会自动碎裂脱落,这就叫“解箨”。“箨”字入声,书上漏标,我让孩子们补标上。程颢《偶成》一诗,因有“变态”一词,孩子念到这里,总是笑。
第三节课写诗。题目是《咏竹》。觉得写诗有难度的,做诗钟,题目“竹天四唱”。结果写诗的几个比较顺利,写诗钟的基本难产。写诗的几个,子琳第一个完稿。嘉宣和美仑也很早就写完初稿,但我觉得都需改动,让他们拿回去改。雨宁和子彧的,照例一次性通过。评点的时候,再三强调要意在笔先,先确定好自己想写什么,然后再动笔,这样写出来才自然浑成。如果是有了一堆美丽的词藻,却不能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就难以会为词藻所累。
附:诗词作业《咏竹》
子琳:疏影离离阶上碧,夜凉摇落子规啼。梦惊枝上三更月,送尽东风独自悲。(评:可谓无一字无来历。结句稍稍嫌平,有些压不住前三句。)
子彧:层枝盈翠韵,疏影映池塘。未见花开色,含青送落阳。(评:如子彧者,方可谓意在笔先。)
雨宁:无奈红衣芳已尽,翠筠斜影傲闲池。潇潇剪水难相望,犹待风休雨霁时。(评:重情。)
嘉宣:青枝绿叶秋光伴,独振寒衣风雨宵。入暮卧听声簌簌,静观万物落潇潇。(评:第二句前四字原作“欲照红衣”,嘉宣将红衣改成寒衣,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改,他说因为是写自己穿的寒衣,我说这样的话,“欲照”二字恐不贴切,于是又改。)
美仑:竹外花飞映碧塘。扶苏云影露为妝。雕栏霜谢闻秋笛,落月青枝独自凉。(评:美仑诗如其名,对于美丽的词藻总是太敏感。)
小兵写了首五绝,其实写得蛮不错,可她说还要回家继续改。志诚的诗钟勉强对了出来,但不太美。毕竟是第一次接触诗钟,其实不用太着急。景琦的诗钟“竹天四唱”写成了“阴阴翠竹秋将到;淡淡阴天夏已辞。”我说你把“到”改成“至”,“阴天”改成“晴天”,“夏”改成“春”,“辞”改成“迟”,看看效果如何。景琦说果然好一些啊。于是改成:“阴阴翠竹秋将至;淡淡晴天春已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