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少年国学壬辰暑期教学手记9

(2012-07-19 22:51:31)
标签:

少年国学

雒诵堂

檀作文

声律启蒙

大学

吟诵

雒诵堂选唐诗

对联

杂谈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2012719 周四

 

歇了两天没上课。我问谁把《大学》背下来了?子琳、子彧说能背。兰墨、兰砚说能背古本《大学》。于是让子琳、子彧一组,兰墨、兰砚一组。子琳、子彧背得还可以,漏了一段“尧舜率天下以仁”,后来补上了。兰墨、兰砚两个人背得太熟,尤其兰墨,跟放录音似的,让人叹为观止。我跟雒诵堂常规班的孩子说,看见没,背书就得像兰墨、兰砚这样,熟练到随时随地脱开而出,才能融到自己的血脉里头。语嫣妈妈说语嫣这几天《大学》背诵有进步,前几段没啥问题。我跟剩下的六个同学说,明天要把他们分三组过堂。雨宁和美仑一组;小兵和敏宽一组;语嫣和舒凡一组。

 

吟《声律启蒙》的时候,长幼有序,每个人领一段。吟《雒诵堂选唐诗》,将孩子们分成两组,子琳、子彧、雨宁、美仑四个高年级的一组,语嫣、舒凡、小兵、敏宽、兰墨、兰砚六个八岁的一组,每组吟一首诗,交替进行。因为高年级的总说低年级的调门高。分组之后,发现低年级的吟得很用心,她们似乎更在乎荣誉感。

 

《声律启蒙》,新学了“七虞”三段。《雒诵堂选唐诗》,新学了卷二四首含特殊句式的。孩子们说最喜欢温庭筠《碧涧驿晓思》。最后剩10分钟给大家对对子。先出了一个“残梦天涯悲月落”,有人说太悲,又出了一个“满庭山杏子规歇”。跟孩子们说对出一个就可以了,另一个,可以带回家对。没想到10分钟之内,多数孩子对出来了。美仑4分钟交稿,雨宁、子琳5分钟交稿。小兵10分钟之内居然对出了两个。子琳其实也对出了两个,有一个因为我说还可以更好,就没交上来。语嫣和舒凡也都第一次在课堂内完成作业。

附录诸生对联作业如下:

“满庭山杏子规歇”

美仑:“一树海棠翡翠啼。”(评:美仑问用啼好还是用鸣好,我说啼好像好一些吧。)

子琳:“一苑晓烟野渡闲。”(评:子琳句秀。)

从心:“遍地红花喜鹊鸣。”(评:从心更希望我喊她小兵,可是既然对对子都不比子琳、子彧弱到哪里去了,我哪里还好意思喊你小名呢?)

敏宽:“一片紫花鹦鹉鸣。”(评:紫花原作绿竹,我说竹字入声啊。敏宽提笔就改成紫花。可谓才思敏捷。敏宽的七字对基本过关了。)

语嫣:“院里海棠麻雀爱。”(评:语嫣第一次在课堂完成的七字对,最后一个字改成飞就好了。大概语嫣对歇字入声还不够敏感吧。)

舒凡:“满院桃花喜鹊飞。”(评:舒凡和语嫣一样,都是第一次在课堂上完成七字对,满字改成一字就好了。)

 

“残梦天涯悲月落”

雨宁:“琐窗月榭念霜归。”(评:雨宁之才,堪与子琳子彧三足鼎立。)

子彧:“孤灯水畔叹霜凝。”(评:子彧浑成。)

从心:“碧潮海岸喜阳升。”(评:如时间充裕,后三字一定可以对得更好。)

 

语嫣和舒凡,还交了回家对的上次课的对联作业。对得都不错。看来回家都用功了。这两个八岁的丫头是零起点来雒诵堂的,10次课下来,能对七字对,说明雒诵堂声律对联教学卓有成效。

 

有几个孩子课间去洗手间,从茶馆穿过,说笑奔跑,当时茶馆里正有人座谈。为此事,我专门教育了他们。让他们好好想想读过的书,想想《论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想《大学》的“君子有絜矩之道”,告诫他们读国学的人要有君子气象,如果让人觉得缺乏教养,那便是白读圣贤书了。告诫他们任何时候,要多为别人着想,尽可能不给别人添麻烦。以后去洗手间,尽量不要从茶馆穿行,尤其不得妨碍他人。

 

前几天听我讲过声律与诗词写作基础的书法研究生课程班同学,来了好几位捧场,亦令人感动。他们怎么就这么好学呢?

 

敏宽爸妈开车送我们回来。敏宽能对七字对了,爸爸妈妈都很高兴。妈妈说敏宽背《大学》还有些吃力,我说不用着急,慢慢来。又说兰墨、兰砚《大学》背得真好,我说兰墨、兰砚的妈妈是老师,在孩子的国学教育方面投入多。不过在雒诵堂常规班,敏宽和小兵两个人,算是起步最早的,只要能坚持下来,国学功底一定很扎实。

 

敏宽妈妈问这期结束了,暑假是否还开班。我说我要去外地开会,还有一些别的事情要忙,但万老师可以带孩子们读书。十天一期的《声律启蒙》与唐诗吟诵班,效果明显。语嫣、舒凡刚刚熏陶出点儿感觉,如果能多学一期,再巩固一下,会更好。常规班的嘉宣、子誉爱写诗,景琦、梦熹对联不太灵光,他们几个太需要念《声律启蒙》,可惜这期都错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