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壬辰暑期教学手记1
(2012-07-09 23:28:24)
标签:
少年国学雒诵堂檀作文声律启蒙雒诵堂选唐诗大学对联吟诵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2012年7月9日
第一次课,到的人总是多一些,共有12个学生,除子琳、子彧、美仑、敏宽、从心五个以外,都是新学员。且以七八岁的孩子居多。广东来的双胞胎姐妹兰墨、兰砚,比从心还小几个月,可是下学期就要上三年级了。凡舒、语嫣也是八岁,二年级。语嫣的表弟5岁半,才上学前班,不太能坐得住。新学员中,年长一些的雨宁、欣宇两位以前体验过雒诵堂课程,程度也好很多。兰墨、兰砚姐妹俩读过《大学》和《声律启蒙》。其他几位估计是零起点。
陪同前来的家长也好多。幸亏是在澄碧山房东厢房上课,有足够的空间让大家坐下。家长在一旁旁听,对了解雒诵堂的教学风格,实有必要。但我始终不赞成家长进入课堂。家长一旦在教学过程中有指令,便会对孩子有干扰。孩子是课堂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引下完成学习过程。课堂上,除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之外,任何其他的指令,都会是负面的。都不利于孩子融入课堂。
一上课,就跟孩子们强调了几件事:一是安全第一,不得到水边玩耍。二是去厕所须结伴而行。三是不得干扰上课秩序。
第一节课读《大学》。因为用的是影印本《宋本大学章句》,繁体竖排,又无标点。我便带孩子们一句一句地念。我念一句,孩子们跟着念一句,同时在书上画一个句读。让孩子们仔细体会语气节奏及依字行腔,注意字音的高低长短。又让孩子们以年齿为许,每个人领诵一遍。诵了《大学》第一章。老学员和兰墨、兰砚姐妹基本会背《大学》。但多诵一遍有一遍的好处。跟孩子们说,诵书的时候,要尽量慢。且让他们把书卷起来念。怎样自在,怎样来。子琳几个学我的样子,倒有几分像。
第二节课学《声律启蒙》。用的是雒诵堂手定本。让孩子们看封面上“雒诵堂 声律启蒙”几个字。给他们解释了“雒诵堂”名字的由来,讲“雒诵”的出处,以及所体现的涵泳精神。又给他们讲《声律启蒙》一书的功用,并强调初学《声律启蒙》,应学韵部、对偶和辞藻。学了《一东》的第一段。我带孩子们诵了一遍,万老师教了三遍吟诵调。结合文本,逐句为例,给孩子们讲解对仗。并强调二字拍的重要性。跟孩子们说二字拍是汉文学在节奏上最重要的特性。二字拍第二字的字音必须讲究。对仗要求关键字(尾字、二字拍第二字)平仄相反,词性相同,词义相关。这几个原则孩子们倒是很清楚。又给新来的几个讲了什么是平仄以及入声字。跟孩子们说二字对只须第二字平仄相反,三字对则宜第二字第三字平仄皆相反。以“紫竹院”“少林寺”为题,让孩子们做了一下三字对的练习。“紫竹院”,有对“黄河湾”“黑龙江”“黄花岗”的,我说开车往南走一公里是“玉渊潭”,可以拿来对“紫竹院”。“少林寺”,有对“朱雀桥”,还有对“雒诵堂”的。讲五字对、七字对时,告诉孩子们要先拆成二字拍、三字拍,再对。讲长对时,讲了一下马蹄格。
第三节课学《雒诵堂选唐诗》。跟孩子们说学习诗词对联,最低要求是背过200首诗,并念过《声律启蒙》。又跟孩子们说诗贵流转,最好的学习范本就是唐人绝句。并跟孩子们说了《雒诵堂选唐诗》与王渔洋《万首唐人绝句选》的关系。学了一篇作品。我带孩子们诵了一遍,万老师教了三遍吟诵调。让孩子们专门念了一下诗中的入声字,又让标韵部和平仄,并告诉他们这是读每一首诗必须做的三件工作。
孩子们吵着要对对子。于是以“夕阳入画”为题,让大家对。只有10分钟时间。几个年纪小的说太难,没对出来。多数同学还是交了作业。作业汇总之后,我把所有的答案念出来,让孩子们自己打分。凡舒对“露水落地”,末一字平仄有误。敏宽对“夜雨晨光”,后二字词性不对。语嫣对“瀑布下流”,稍宽。雨宁对“昏雨流诗”,嫌涩。欣宇对“春雨惊鱼”,美仑对“清月覆池”,子彧对在“夜雨凋花”,从心对“晨露化霜”,子琳对“归棹出莲”“碧落揽云”。孩子们公推子琳对得最好。子琳用词,确实要强一些。但从心对得也颇自然。我说小兵如果读书再多一些,对的就会和我对的一模一样了。我对的是《诗经》的成句,“白露为霜”。夕阳入画,白露为霜。可以为紫竹院秋景之写照。我告诫美仑和子琳,对对联不必贪多,把一个对句打磨好最重要。对联忌生硬,尽可能用成词成句,做到无一字无来历。尤应在对联的意境上下功夫,要充分显示作者的气象与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