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少年国学课程壬辰春学期第四课教学手记

(2012-03-10 23:26:52)
标签:

少年国学

雒诵堂

檀作文

论语

千家诗

吟诵

对联

杂谈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2012310星期六

 

除了嘉宣,另外九位都来了。雨轩去了南方,嘉宣没有伴了,估计很失落。

 

第一节课学《千家诗》。复习了上次课学过的两首平起式的五律,李白《送友人》和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子琳子誉虽然上次课没来,没学平起式的吟诵调,但也一样能跟着吟。又新教了四首平起式五律:杜审言《送崔融》、孟浩然《题义公禅房》、杜甫《登岳阳楼》、祖咏《江南旅情》。我跟大家说杜审言《送崔融》和军旅有关,军训的时候可以念这首诗,美仑说都已经军训过了。我又说这篇写到北京呢,敏宽说我还以为古北平是说古时候的北太平庄呢。子彧说觉得颈联不甚工,我说笳吹对旌旗,吹字读去声,是名词,指笳一类的管乐器。子彧把旌旗念成锦旗,大家都冲景琦乐。孟浩然《题义公禅房》诗,孩子们很快发现第一句是“平平仄平仄”特殊句式,第二句是三平尾。我跟孩子们解释盛唐初期,格律还不太讲究,越到后来越严格。杜甫《登岳阳楼》诗,孩子们说第一句是“仄平仄平仄”呢,我说这也是特殊句式,王力《诗词格律》只说“平平仄平仄”是特殊句式,不够严格。子彧说老师已经是第五次讲这个了。孩子们对浮字注音“fou”,觉得奇怪,我说韵部是十一尤嘛,何怪之有呢?前三首诗,大家很快就报出了韵部,还指出子彧善用八庚韵,奕周和子琳喜用十二侵韵。祖咏《江南旅情》诗,报韵部的时候,子琳子彧都卡住了,说没用过这个韵。景琦说下平二萧。大家查《诗词格律》,果然是二萧,都对景琦刮目相看。景琦说我查过啊。

 

第二节课念《论语》。先让梦熹领诵了一遍《微子第十八》。新学《子张第十九》九章,正好每人读一章。孩子们很快发现这章里没有孔子的话,只有孔子弟子的话,我说不但没有孔子的话,也没有先进弟子中最富盛名的颜回和子路的话,孩子们说这篇是不是都在孔子死后记得啊,颜回和子路不是比孔子死得早么?我说是啊。孩子们对子张蛮感兴趣,我说子张是孔门贤弟子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孩子们问难道比曾子还小吗?我说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还有一个少孔子五十三岁的公孙龙子,则不太可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章,我说“致命”就是可以把命豁出去,与《宪问第十四》“见危授命”同。“子张曰执德不弘”章,“焉能为有,焉能为无”两句,孩子们不太懂,我说这是当时俗语,相当于“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也就是说要你何用呢。“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章,孩子们热烈讨论子夏子张谁说得有理。我说这个嘛,你们讨论的,前人也都讨论过了。包咸说友交当从子夏,泛交当从子张。有人说初学者当从子夏,学成者当从子张。朱子说小节可从子张,大非当从子夏。孩子们又问如果是孔子,会怎么样。我说孔子不是说过两句么?——“我则异于事,无可无不可”;“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子彧说那就是说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了。孩子们又问子张、子夏都是孔子的学生,为什么意见相差这么大。我说一是因为气质不同,二是因为孔子所教亦不同。孔子因材施教,那子夏大约是低调容忍的人,孔子怕他受坏人影响,所以教他无友不如己者;子张则过于高调张扬,孔子怕他标格过高,故教他尊贤容众。孩子们又纷纷说到现实,敏宽说我这样的,应该听子夏说的吧,以子琳姐姐子彧哥哥为榜样;大一些的孩子们又说像对亮仔那样的,即使他钻桌子底下,我们也应该容纳他。子彧说亮仔论语念得很好呢。我说只怕亮仔论语比你们所有的人都念得熟呢。孩子们说那我们要学习亮仔啊。“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章,我说“泥”是比喻性用法,好比陷进泥坑,寸步难行。孩子们在议论什么是“小道”,我说譬如植物大战僵尸,小兵说麦麦喜欢玩,但都是我帮他过关,敏宽说我弟很厉害。我说这就是“小道”啊,玩得好,说明很聪明嘛,所以是“必有可观”。梦熹说我就不玩植物大战僵尸,我说那梦熹是君子哦。话音未落,梦熹说我玩愤怒的小鸟啊。我说愤怒的小鸟也是小道。玩一玩未尝不可,但只知道玩游戏,耽误了学习,问题可就大了,所以是“致远恐泥”嘛。“子夏曰日知其所亡”章,我说这就好比大家来雒诵堂学国学,每天都会学到新知识,一个月下来,会学很多,不要忘了最近都学了什么本事哦,譬如最近学的是五律平起式的吟诵调。子夏说所谓好学,就是学新的,不能忘了旧的。“子夏曰博学而笃志”章,孩子们不懂何谓“切问而近思”,我说“切”和“近”,都是就自身来思考,譬如刚才讨论交友之道时,敏宽说像我这样的后进小师弟,是不是要听子夏的,只跟优秀的榜样学习,这就是“切问而近思”啊。我又说,子夏说“好学”,说“仁在其中”,这分明是圣人口吻。一部《论语》,喜言好学喜言仁者,唯孔子。我又给孩子们讲了子夏晚年教于西河,时人拟之于孔子的故事。还说到子夏晚年丧子,过于伤心,哭坏了眼睛,被曾子骂的事情。孩子们说曾子咋这么坏呢?我说曾子是在批评子夏不懂节制啊。我跟孩子们说孔门弟子中,子夏和曾子是最重要的传人,子夏传的是文献,曾子传的是大道。“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章,我说“文”字读去声,有个成语“文过饰非”,是记住了哦。小兵读的这章,因为短,她好开心。“子夏曰君子有三变”章,敏宽读的。他自己的拼音本忘了带,用妈妈的杨伯峻本,居然也能读,还把杨伯峻的译文念给大家听。临下课,大家齐诵了今天学的九章。

 

最后一节课,没写诗。因为子彧一进屋,就说今天去玉渊潭了,冰都化了。我跟他说我今天坐车路过玉渊潭,看见一潭碧水,感觉古人的诗句真是写得好。子彧问是哪一句。我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于是用“一池春水风吹皱”为题,要孩子们对下句,不问年龄,都做这个作业。

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不到十分钟,子彧就对出来的,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纷纷提交作业。而且每个人对得都还可以。我原本担心三个低年级的搞不定,没想到也没啥问题。三个低年级的,梦熹最早交作业,也就十分钟刚过,对的是“二月春风似剪刀”,我说作为对联不工,但意境不错,而且能从学过的诗里取材,蛮不错。敏宽在本子写的也是“二月春风似剪刀”,我说你是听到梦熹对的才这样吧,敏宽说我自己想到的啊。我说不行,再对一个。敏宽说二月开什么花啊,我说农历二月百花开呢,敏宽说那就桃花吧,可是都二月了,桃花还没开啊,于是他就说“二月桃花怨未开”。“怨”字不会写,我说你自己查书啊。看来敏宽《千家诗》还真没白念啊。小兵用分解法对七字对,分成二二三3个短的对,完整写出来,居然是“两岸碧烟雨打残”,几乎比师兄师姐对得还要好。其他几位师兄师姐对得是:

奕周:“千瓣残花雨润红”;

子琳:“万苑晓烟雨织寒”;

子彧:“两岸秋花雨浸寒”;“满树秋霜月映寒”

美仑:“两岸秋枫雨润红”;

子誉:“两岸樱花雨伴开”

景琦:“三面杜鹃水泛柔”。

“两岸”版有些多,好像是因为谁先说了句“两岸晓烟杨柳绿”的缘故。从孩子们的作业来看,对格律平仄都很敏感,对对仗也掌握得很好,且能注意意境,差别只在是否浑成。我总担心几个年级小的跟不上班,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看到他们很短的时间内能对出合格的对子,我彻底放心了。完全达到我预期的效果了。几个低年级的,能坚持学两三年,多背诵些诗词名篇,吟诗作对,绝无问题。

 

发现夭夭老师的贴画奖励很有效。小兵一进门就说我在家念了五遍《微子第十八》,要领五个小贴画。敏宽、梦熹一下子眼睛都亮了,都说要小贴画。夭夭老师说,贴画只奖给表现好的人。回家念论语和千家诗的,才能有贴画。对对子对得好的,有贴画。抄千家诗,每抄一首,也有一个贴画。以前让抄学过的千家诗,都喊我好累啊,今天再不喊了。梦熹一口气抄完了四首,领了四个贴画。敏宽抄得慢,下课了,还没抄好,居然跟妈妈说要抄完四首再走。我们赶紧说回家抄,下次来,也一样可以领贴画。敏宽写字一丝不苟,横平竖直,结体大气,甚是难得,只是有些磨蹭,估计在家写作业也是这样。

小兵自从做了助教,读书格外卖力。以前总是喊我不要读论语。今天一起诵《微子第十八》的时候,声音最亮。学《子张第十九》的时候,也念得好认真。我估计是贴画奖励起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做助教有成就感,下了决心要给小麦们做榜样。我和夭夭老师跟敏宽妈说,如果敏宽周日下午有时间,也可以过来跟小兵一起做助教。

 

把学习计划本发到了每个人的手上。让他们自己记录国学学习情况,下次课根据一周表现来领贴画。几个低年级的,很是欢喜。高年级的纠结于能不能记别的,我说跟学习有关的都记,只要别忘了记录国学学习情况就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