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少年国学课程壬辰春学期第三课教学手记

(2012-03-03 23:12:18)
标签:

少年国学

雒诵堂

檀作文

千家诗

论语

诗钟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201233星期六

 

明日花朝,后天惊蛰。仲春的帝京依旧寒冷。花开尚早。但感冒已经流行起来。子琳发烧了,不能来上课。子誉也是同样情况。嘉宣也没能来。只到了七个人:奕周、子彧、美仑、景琦、梦熹、敏宽、小兵。

敏宽到得最早。寒假的课没有上,妈妈担心敏宽跟不上进度。妈妈说敏宽第一次来雒诵堂效果最好,学的千字文,回家就会背。后来便不曾这样专心,尤其是落了课,要念的书觉得生,积极性大打折扣。我问敏宽有没有在家坚持念《论语》和《千家诗》,妈妈说写完作业就9点,也没什么时间念。我说每天不用花费太多时间,早晚各能抽15分钟念《论语》和《千家诗》,便好。亦不必贪多,只要跟随雒诵堂的教学进度,每周只念正在学的一篇《论语》及三五首诗即可。夭夭老师建议妈妈多放音频给敏宽听,听得多了,自然就熟了。

美仑进门就问我认识不认识一会侯会叔叔,说是刚买了他的书。我说你应该叫侯爷爷才对,侯爷爷讲课最有意思了。美仑说自己喜欢世界文学名著,买的是讲世界文学的上下册,我说还有讲中国文学的两册呢。

妈妈发烧,爸爸送小兵来的,提了一袋子各种好吃的,跟大家分享,却没有带书。小兵还沉浸在古筝考级的喜悦中,并且对明天下午来做启蒙班的助教充满憧憬。

 

开始学五律平起式。一首李白《送友人》,夭夭老师足足教了半个多小时。女生对音乐敏感,美仑和小兵学得很快,男生只有子彧学得快。梦熹和敏宽标平仄最积极,恨不得把其他篇的也全标上,敏宽吟诗不太投入。于是让大家反复诵、反复吟,足有十遍。对于课后没时念诗的人,只能靠课上多念几遍。奕周诵完之后,刻意让敏宽诵了一遍,诵错两个字,被小兵指出来了。小兵和敏宽是一个年级的,相互之间有竞争,可以刺激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虽然喊着新教的调子没学会,但当我宣布学习下一篇——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时,居然自发地吟了出来。跟孩子们介绍了诗里写到的两位历史人物,顾虎头和慧远。又讲了颈联“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的典故,孩子们显然对故事更感兴趣。我说志公的锡杖比道人的白鹤飞得好快,这群家伙就吵着说是不是就把道人的白鹤打死了。我说高僧乘杯具渡海而来,他们就说会不会杯具了啊?小兵则做出凌空飞渡的动作。

 

第二节课学《论语》。合诵《微子第十八》前七章。新学了《微子第十八》的后四章。“逸民伯夷叔斉”章,孩子们理解起来有些费力,我大概疏通了一下,说孔子将这些高人分成了三等,伯夷叔斉是一等,柳下惠少连是一等,虞仲夷逸是一等。“太师挚适齐”章,也只大概给孩子们疏通了一下。又是“亚饭”“三饭”“四饭”什么的,孩子们颇纠结于到底吃几顿饭,而且乐师到底分几个等级。其实这一问题,历来聚讼。朱子以为此章言鲁哀公时乐官四散,刘宝楠则以为言商纣王之时。朱子以太师挚为鲁乐官太师挚,刘宝楠则以为商末之太师挚。且刘宝楠云四饭乃殷礼。又多以侑食言“亚饭”“三饭”“四饭”者。“君子不施其亲”章,孩子们在“施”“以”“故”的训诂上遇到一些问题,我帮他们疏通。“周有八士”章,相对省事。

 

留了足足一个小时写诗。我说明后天是花朝和惊蛰两个节日,分咏吧。孩子们说太难。景琦跑过来讨分咏的题目。我说昨天下雪了,那就花雪四唱吧。奕周、子彧、美仑写诗。

梦熹、敏宽、小兵对对子。我和夭夭老师一共出了十个对子,夭夭老师让他们三个比赛,第一个对完的有奖励。一有竞争,效率提高许多。梦熹很快就对完了,但夭夭老师指出他字迹不工整。小兵很快也对完了。敏宽20多分钟也对完了。我故意从《千家诗》里找了几个上对,如“白水”“北郭”“海日”“古屋”“云梦泽”等,很快发现孩子们对《千家诗》还是不熟。于是让他们三个又将今天学的两首五律各抄一遍。寒假《千家诗》学得太快,低年级的几个估计能背的篇目很少。以后每次得让他们抄当天学的《千家诗》。

景琦的诗钟完成之后,也抄了今天学的两首五律。

景琦诗钟:“花雪四唱”:五彩礼花辞旧岁,立春飞雪闹新年。

奕周雪花诗:徊惶处处翩。端是惹人怜。莫问归何处,悄然落九天。(下平一先)

子彧雪诗:落水玉尘暗,随江绕白汀。璇花如耐暖,应使见春庭。

美仑咏榕树:深林唯有细帘垂。遥望坚根英武姿。拱手轻言君未老,新条万古永相随。(上平四支)

 

附:夭夭老师新教的五律平起式李白《送友人》音频链接

http://yc.5sing.com/101811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