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檀作文
檀作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46
  • 关注人气:1,9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少年国学2012寒假第六课教学手记

(2012-02-01 23:38:28)
标签:

雒诵堂

檀作文

少年国学

千家诗

论语

诗钟

杂谈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201221星期四

 

节后第一天上课。嘉宣、景琦两个念国际学校的,已经开学了。子琳去美国游学。梦熹、小兵好像还没回来。敏宽家里来了很多客人,爸妈抽不出身接送。子誉要到节后才来。雨宁在上奥数。结果只到了奕周、雨轩、子彧、一如、美仑五个学生。全是高年级的,放在桌子上的桔子没人动。子誉和子琳没来,美仑很失落。三人帮少了两个,她一个人欺负子彧,有些力不从心。子彧说拿到《小学语文·国学》创刊号了,说老师编我和子琳学《幼学琼林》,把我编得太惨了点儿。我说把你编成养狗专业户了吧。子彧说今年初二天晴,可是我不养狗;老师编的是“再”养一只狗,“再”字太可怕了。美仑说为什么初二天晴就养狗啊,我说初二是狗日啊。雨轩说“狗日”怎么听起来像骂人的话,我说应作“犬日”。美仑说老师可不要把我编进去啊,我怕被人炒作被人肉。孩子们都说《小学语文·国学》程度太低,只能给小学一年级学生看。我说那是因为你们的国学程度高于同龄人,你们专门学国学,别人没学过。

 

第一节课学千家诗。开始教五律。夭夭老师新创了一个调。子彧说五绝的调我刚学会,又换新调了啊。美仑说这个调听起来有些悲,而且说最后一句最好学。子彧也说最后一句好学。五律比五绝篇幅长了一倍,且不如五绝易懂,学起来进度明显慢了。依旧是让一个孩子诵读,我来正音。并让孩子们圈入声字、标韵部和平仄。再让孩子们自己疏通文意,遇见典故,我就讲解一下。夭夭老师教新的吟诵调,一句一句地教三遍。三遍下来,孩子们说还是不太会。我说不着急,我们有的是时间。千家诗前几篇五律都是仄起式的,调子是一样的,几天学下来,自然而然就都会了。五律学的是唐玄宗《幸蜀回至剑门》、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二首。孩子们说唐玄宗《幸蜀回至剑门》诗为什么不悲啊,难道他不想念杨贵妃吗?我说这是收复长安之后接他老人家回去啊,好歹得表现得高兴一些才是。孩子们对五丁开山和燕然山勒铭的故事,倒是更有兴趣。嘉宣不在,故事只能由我亲自讲了。子彧问杜审言是什么时候人。我说他可了不起了,因为他孙子有名,他孙子是杜甫。杜甫很以这个祖父自豪,写过一句“吾祖诗冠古”。美仑问他做过官没,有钱还是没钱。大家都笑了。

 

第二节课学《论语》。大家一起合诵《宪问第十四》及《卫灵公第十五》前若干章一遍。新学了八章。这次新学的内容似乎不难,孩子们基本能疏通大意。“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章,孩子们不太明白窃位是什么意思,我说就是尸位素餐,美仑不太清楚什么是尸位素餐。我说窃位,用文雅的话,是尸位素餐,还有句俗语,一说了,你们就懂,但是我不说。子彧和其他几位都笑,美仑一个人紧锁眉头在想。美仑要子彧说,子彧说还是让老师说吧。我说我不能说啊。夭夭老师说就是那个占着位子不什么啊。美仑忽然醒悟,也笑起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章,孩子们不太明白“躬”的确切意思,我说就是亲自、自身啊,雨轩说是事必躬亲之躬。“如之何如之何”章,孩子们读起来觉得好玩。我说整天念叨“如之何”,是因为看到自己的不足,想着怎么去克服自己的不足,所以才说怎么办怎么办啊。这就像我们美仑,总是想怎么才能把诗写好啊,怎么才能把一句诗写好啊。如果她不这样想,我就该念叨怎么才好了。孩子们又问有没有不“如之何”的人,想了一会儿,又都说我们这里没有这样的人,我说三国时候倒是有一个,就是刘备的儿子阿斗。“群居终日”章,我把美仑跟子誉课间聊天编排了一下,说有人上国学课,课间说多休息一会儿吧,结果聊的也不是什么远大理想,尽聊一些你的QQ号多少啊,回头加我好不好啊,这就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难矣哉”三字,朱子似读难为去声,我则以为不如古训,作“难以成事”解。有人解作难以教化,则嫌过实,限于师弟关系。“君子义以为质”章,“孙以出之”,我跟孩子们说要记住这个“孙”是通假字,通“逊”,是谦虚的意思。“出”,则为“出辞气”之出,是说话的意思,话从口出嘛。

 

剩了几十分钟给大家写诗。奕周和美仑写诗,子彧、雨轩、一如作诗钟。孩子们自选的分咏体,但纠结于题目,我说分咏最好不要太近,但也不要太挑题目,应该拿到什么写什么,写不出来,就是读书太少。给的题目是分咏雨、鱼,改成分咏鱼、雨也行。结果孩子们都在纷纷翻《诗韵合璧》,要找替代雨、鱼的字,找到了,又说字都不会认,而且不知道什么意思。子彧找到了“玉鱠”,不会念,问我什么意思,我说你这是想吃鱼肉吗,他自己也乐了。我跟他们说雨可以用甘澍、甘霖来替代,而且说如果子琳在,一定知道这么用,子琳的《幼学琼林》念得好,词汇量丰富。我又跟孩子们说,也可以用“润物无声”“沾衣欲湿”来写雨啊。

交上来的作业如下:

子彧“分咏鱼·雨”:伏莲金鲤吹银絮,落水青霖惊碧涟。

雨轩“分咏雨·鱼”:天降甘霖出绿意,河惊金鲤动龙蛇。(我说龙蛇对绿意不工,且龙蛇是从千家诗偷来的,太取巧了。)

一如“分咏雨·鱼”:滴滴落落水来降,晃晃摇摇无影踪。(一如是第一次来上课,我只跟她说了句上联用仄声字收尾,下联用平声字收尾。)

美仑《雨中观鱼》:倚柳独观莲绕鲤,不知天露降何时。怜衣忙入茅檐下,金鲤乐游珠落池。

奕周《雨》:大雨急如豆,细霖缓似针。连珠杂错落,此景待难寻。

 

子彧的爸爸来接子彧,看见有的孩子写了四句,而子彧只写了两句,要子彧再写两句。子彧说不是写得越多越好啊。我们都跟着乐。

 

一如的妈妈说一如觉得跟不上其他同学,好多东西不懂,压力大。我说不要有压力,悠着点,慢慢来。国学是要熏陶的。跟着熏个把学期,就都跟上了。头几次来雒诵堂的孩子,我一般什么都不教,只是让跟着大家一起吟诗和诵读论语。多跟几次,就能找到感觉。然后再教一些常识。一如妈妈又问怎么区分入声字,我说跟我们念就行,自己读的话,可以用六艺馆编的《孝弟三百千千》。子彧说老师又推销这书了。我说可不是吗,还跟丁当妈推荐了呢。我跟一如妈说国学要天天读,每天时间不用多,早晚各抽十到二十分钟就行,念一篇论语,念几篇诗,最好跟我们雒诵堂课程同步,可以稍稍超前,算是预习。我说敏宽妈坚持带敏宽念书,效果很好。一如妈说在家读东周列国志给一如听,我说一如这个年纪,完全可以自己读东周列国志原书。一如妈又说以前带一如念过德道经。

 

前来体验的马女史,也说过带孩子念过德道经。不知道这德道经是啥玩意儿。估计是道德经的某个本子吧。我跟他们说雒诵堂不教道德经,因为时间有限,我们要先带孩子们读儒家基本典籍。

 

马女史的孩子四岁,在华德福幼儿园,她想让孩子们参加雒诵堂的启蒙班。我说已经有好几拨家长在联系启蒙班的事情,但能不能开出来是个问题。一是不好确定到底有几个人真的能来。开班的话,至少得有三五个学生,要不没气氛。二是我们也没有启蒙班的经验,需要探索。马女史建议正式开班之前,先让家长碰个头,大家一起商量一下。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沟通一下,可以知道确切需求。马女史还建议时间尽量定在上午,因为孩子们下午要睡觉,而且上课时间不宜太长,两小时比三小时合适。希望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启蒙班能开起来吧。启蒙班开起来了,雒诵堂的系统国学教育体系才能得以实践。念国学,越早越好。十岁开始学,已经错过黄金时光。国内的孩子,又不得不受限于现行教育体制,得为应试教育拼命,多数只能上周末班。周末班,不坚持学五到十年,不足以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