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辛卯秋学期第三课教学手记:
(2011-09-18 00:04:27)
标签:
少年国学檀作文雒诵堂吟诵杂谈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雒诵堂少年国学辛卯秋学期第三课教学手记:
2011年9月17日星期六
下午的诵读班已呈鸡肋之势。敏宽的英语课没调成功,只能晚上来。机器人子鹏想来,但是要上奥数。便只剩下亮仔和小兵两个人了。幸好安童下周才回德国,也赶了过来。亮仔本不安静,遇见安童,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只有小兵好乖。
一下午,复习已学内容之外,《弟子规》念到了第四章,千家诗又新吟了五篇,《论语》念到第三篇。小兵念得很认真,基本会背。亮仔有些坐不住,越到后面越甚。安童基本不开口,就学会了念“不得”俩入声字。
小兵和亮仔念诗,有时候不跟老师走,而是自己念,想念哪首就念哪首,一个人领读,一个人跟着,一遍又一遍地念。我仔细听了一下,翻来覆去就是来雒诵堂学的四五首诗。不管怎样,来一次,能将四五首诗念得烂熟,效果也颇可观。
几个小家伙都愿意呆在雒诵堂。亮仔太闹,妈妈要带他回家,他说:“不!我要念书。”小兵最后念累了,说休息一会儿吧,于是和安童两个人在那里吃鱿鱼片,一直吃到了五点。
晚上屋子里坐满了人。到了十个学生:子琳、子彧、嘉宣、雨轩、景琦、梦熹、敏宽、美仑、子誉和婧阳。婧阳是第一次来,和子誉住一个院子,比子琳大几天,也是初中一年级。子誉和婧阳最先到,她们两个迫不及待地赶走了爸爸、妈妈。子誉最大的特点,是坚决不让她妈妈在一边听课。
首师大木铎读经社一行,也来了五个人,其中三个是我的学生。屋子里的凳子不够,委屈她们几个站着观摩。
第一节课吟《千家诗》,吟了四十首。有五首是新教的。因为有新同学加入,又专门强调了“平长仄短、逢入必断”的吟诵原则。每学一篇新的作品,先找同学诵一遍,我再诵一遍,然后大家齐诵一遍。找同学吟一遍,万老师再吟一遍,大家齐吟一遍。第一个被叫起来示范诵诗的,是子彧。子彧诵诗,最得师法。一边诵诗,一边打手势,比划平仄。第一个示范吟诗的,是子琳。子琳音色甜美,吟诗甚有法度。也是一边吟诗,一边打手势比划平仄。美仑对音乐极敏感,学得最快。子彧、子琳示范之后,她就一个人主动诵诗,并且吟唱。嘉宣、雨轩、景琦、梦熹,也都诵或吟了新学的诗。景琦诵诗,亦有章法。梦熹更喜欢吟。他们两个的手势也用得很好。婧阳新来,也能和子誉一起,跟大家念诵。
第二节课,念《论语》之前,习静十分钟。大家数呼吸,数得越来越慢。课间颇闹,但习静之时,整个屋子鸦雀无声。我不喜欢管教学生,但雒诵堂的气场一向很好。诵了三章《论语》。梦熹领诵《学而第一》《为政第二》。梦熹曾在多家私塾读经,诵读功夫颇好。诵《论语》,尤擅拖腔。子琳领诵《先进第十一》。只讲读了一章: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此章颇不易讲。不易在于古注多有误导。何晏《论语集解》本引“孔曰”,训“不践迹”之“不”为“不但”,是添字解经。朱子《论语集注》本引程子言,乃反面傅粉法。予乃告诸弟子:须知“践迹”乃学习圣贤行事,踩着先贤足迹前进;“入室”乃言得圣贤道学之精髓。“践迹”与“入室”,乃孔子所主张,而“践迹”乃“入室”所必须之前提,“入室”乃“践迹”之目标与效果。孔子之言,乃双重否定。故“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意为:如不效仿前贤立身行事之法,则终究不能把握大道之精髓。子张所问之“善人”,善指本性善,具有先天好品质。但孔子强调本性善良之外,还须努力学习前贤。即便孔子本人,本性即善,但也是“践迹”的。我问大家,孔子“践迹”的对象是谁,异口同声答曰:周公。我又譬喻,就好比说写诗需要灵性,像子彧这样的,很有灵性,但如果不读李白杜甫的诗,不按照先贤所用的格律来写,也不可能在写诗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说到这里,大家纷纷说,明白了。
剩了不到半小时写诗。婧阳、梦熹、敏宽从来没写过,又给他们讲基本规则,主要讲近体绝句是四句,偶数句押韵,押韵必须用平声字。半小时之内,多数人完稿。敏宽和梦熹太小,暂时还不太能写。梦熹倒是很努力,但也和格玥一样,还不大明白写旧体诗的句子。雨轩近几次写诗进步很快,非但不打油,诗意还颇浑成,丝毫不比其他几个同学弱。子誉是刚开始接触写诗,居然也写得不错,语感颇好。美仑语感也好,而且爱写,但是个急性子。美仑对平仄相粘原则记得不是很清楚,以至于老要改动,一个劲地抱怨我,说:老师,你怎么不早点儿说这个规则啊,害得我又要改。我说:第一次我就跟你说得很清楚啊。你怎么不记下来呢?小丫头眼圈都红了。看来我要更温柔一些才行啊。而且从下次课起,无论是吟诗还是写诗,都得要求标平仄。养成习惯了,就不容易出韵出律。
有几个孩子将这次的课堂作业,抄在了纸上,交给我。兹录如下:
子誉《游紫竹院划船》:从亲去坐船。风景美无边。白鸭入湖下,舟横处处莲。
子誉《秋雨》:仲秋悄入京。路人披袄行。细雨飘然到,匆匆回己程。
景琦《含羞草》:嫩叶细丝绿,吹风惊碰羞。须阳须灌溉,才可活三秋。
嘉宣《游敦煌雅丹》:霞照雄奇处,黑乌铺壁峰。怪岩千变状,又见玉楼重
雨轩《秋》:北风拂面过,晨降满林霜。燕去山光好,田家农事忙
子琳《中秋有感》:翻墨无蝉夜,姮娥映素妆。秋来今岁早,桂酒自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