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少年国学课程辛卯秋学期第二课教学手记

(2011-09-11 00:26:12)
标签:

少年国学

檀作文

雒诵堂

吟诵

杂谈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2011910 星期六

 

新学期第二次课。专门分出了一个诵读班,安排在下午。但这个决策可能是悲剧。敏宽这个点上英语课,他妈妈说要去调课,但不知道结果如何。下午就来了三个小朋友:亮仔、安童和小兵。安童刚开始有些怯,啃了块小面包之后,放松许多。亮仔看见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就兴奋。这两个小屁孩很快结成同盟,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完全无视我的存在。教小小孩真是头疼啊。我对小朋友总是凶不起来。可是他们完全不听指令,也真让人头疼。幸亏小兵同学很乖。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我让她读书她也不肯读。但很快就好了。只要我们吟诗,她就跟着吟。而且自己主动念《弟子规》和《论语》。小兵有时候喜欢跟妈妈顶嘴,但做事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小兵妈妈在儿童教育方面甚有方法。课上,还帮我们激发亮仔和安童的兴趣。

三节课,吟了五首《千家诗》五绝,念了两章《弟子规》,念了三篇《论语》。子琳、梦熹这几个善于领读的弟子不在,完全靠我和夭夭老师带这读,真是费力啊。而且小孩子的程度不一,放在一起教,太不容易。我们对怎样教不会拼音、认字不多、完全没背过书的小朋友,还真是缺少经验。

这几个年纪小的,还真让我头疼。让他们跟子琳子彧一起学,担心他们跟不上。单独开班,人又少,如果调皮的多,课堂又会很乱。看看情况吧。试验两三周,真正不行,就还是合到讲读班去。不合适的,也只好放弃了。

 

下午诵读班太受罪。晚上讲读班让人心情愉快。

梦熹回济南老家,请假一次。其他几个,都来了。又来了一位新同学。是个五年级的女生,叫子誉,名字和子彧念起来一模一样。因了这个名字的缘故,和雒诵堂先进弟子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她妈妈起初有些担心,怕其他同学都相熟,就她生分,又因为她没有读经的基础,会不会跟不上大家。事实证明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孩子们总是很快打成一片。谈到歌唱队的时候,她的声音盖过了所有人。念《论语》,也能跟得上大家。第一次吟《千家诗》,可能有点儿不习惯。但最后一节课诗词写作,也写得像模像样,完全不像零起点的。美仑是第二次来,但和大家像是认识很久一样,给我带了一盒月饼,是京剧脸谱的。看见人到的差不多了,就催促我把月饼拿来给大家吃。并且说,因为听我们吟诗,很像唱京剧,所以给我们选了京剧脸谱月饼。

第一节课吟《千家诗》,吟了四十余首。给新来的两个同学讲“平长仄短,逢入必断”,并给她们示范怎么诵读。子誉不好意思读,美仑很积极地尝试。美仑、子誉都是合唱团的,音乐基础好。美仑还给每篇诗写上E大调之类的标记。乐感好的小朋友,学吟诵总是更快一些的。

第二课讲读《论语》,每人念一章,大家一起串讲,念了《先进》篇十章左右。大家在一起七嘴八舌的,好不热闹。几个“先进”弟子对《论语》的人物及背景都很熟悉,疏通文意,基本没问题。美仑和子誉,也能跟得上。

留了三十分钟给孩子们写诗。景琦、美仑、子誉,没有写过。把他们三个召集到一块儿,讲了三分钟七绝的规则,只教了“偶数句入韵”,及“平仄相间”原则。没想到他们写得都挺快。美仑居然第一个写完。个别地方不协,经我提示,改了几处。又给她讲了“平仄相对”“平仄相粘”两个原则。这丫头学东西真快。子誉的处女作,也不错。景琦一开始就用了入声字押韵,但是句子的语感很好,暑假的《千家诗》真是没有白念。子琳、子誉、嘉宣、雨轩,更是按时完稿。兹录作业如下:

 

子彧【秋雨即景】

参差黄叶落, 雨过晚风寒。日暮波光淡,芙蓉花又阑。

 

嘉宣【游张掖丹霞】:辛卯仲秋,余从双亲,携数人,游西张掖,至丹霞,见山石嶙峋,大红大紫。遂作五绝一首,盛赞其状。 玉霞绽掖中,橙赤映银空。绿碧铺云岭,五光若艳虹。

 

雨轩课堂作业【秋雨】:清晨秋雨过,甘露落随风。万物滋生长,鸿蒙万丈虹。

 

 

附:田应壮兄夜访雒诵堂。史杰鹏兄贤伉俪、王田苗兄、刘涛兄夜访雒诵堂。因了上课的缘故,未及多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