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注全译本《颜氏家训》前言
(2011-05-18 00:06:00)
标签:
颜之推颜氏家训檀作文 |
分类: 中国文化典籍讲义 |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
颜之推,字介,据相关史料推算,当生于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1】,卒于隋文帝开皇十年(590)之后不久【2】。其家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自九世祖颜含随晋元帝东渡,世居建康(今南京市)。其父颜勰,曾为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卒于大同五年(539)。颜之推幼年丧父,不辍于学,12岁时值萧绎自讲《庄》、《老》,曾预门徒,然性不喜道家之言,故仍精研其家世传之《礼记》《左传》之学,博览群书,辞采华茂,深为梁湘东王赏识。太清三年(549),颜之推19岁,被任为湘东王国右常侍【3】,加镇西墨曹参军。大宝元年(550)随中抚军将军梁湘东王世子萧方诸出镇郢州,迁中抚军外兵参军,掌管记。大宝二年(551)四月,侯景击破郢州刺史萧方诸军,颜之推亦被囚送建业。大宝三年(552)三月,侯景败死;十一月,梁湘东王萧绎称帝于江陵,改元承圣,史称梁元帝。颜之推回到江陵之后,被梁元帝任命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承圣三年(554)九月,西魏宇文泰命其柱国万纽、于谨率军来寇,十一月俘梁元帝萧绎,十二月杀之。西魏军攻破江陵,大肆杀掠,江陵文物,玉石俱焚;北齐则以礼遣返梁之旧臣谢挺、徐陵,颜之推遂生奔齐之心,于齐天保七年丙子(556),经砥柱之险,具船将妻子奔齐。次年十月,陈霸先称帝。颜之推遂仕于北齐,于文宣帝天保年间为奉朝请,于武成帝河清末年,被举为赵州功曹参军;后主武平四年(573),北齐置文林馆,颜之推待诏文林馆,实掌馆事,除司徒录事参军,后为直散骑常侍、迁黄门侍郎。武平七年(576),北周陷晋阳,北齐后主高纬轻骑还邺,颜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颙进奔陈之策,仍劝募吴士千馀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丞相高阿那肱沮之,后主不能用其策,然命颜之推为平原太守,令守河津。次年,北周灭北齐,颜之推遂入北周,于北周静帝大象年间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北周禅隋,颜之推入隋,曾于开皇二年(582)上书隋文帝正雅乐,后被太子杨勇召为东宫学士,大约卒于开皇十年(590)之后不久。
颜之推的著作,据历代著录,主要有《家训》七卷、《训俗文字略》一卷、《证俗音字略》六卷【4】、《急就章注》一卷、《笔墨法》一卷、《集灵记》二十卷、《冤魂志》三卷【5】、《七悟》一卷、《稽圣赋》一卷等数种,另有《观我生赋》一篇。
颜之推最有影响的著作,自然是《颜氏家训》。《颜氏家训》一书通行本,多题署“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但《颜氏家训·书证》篇写到隋朝开皇二年的事情【6】,《终制》篇又说“今虽混一,家道罄穷”,当在隋文帝平陈以后,另据王利器先生考证,书中多次提到“《广雅》”而不避隋炀帝杨广的名讳,可以断定《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平陈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是颜之推晚年之作。
《颜氏家训》通行本分七卷,共二十篇:
卷第一:《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卷第二:《风操》、《慕贤》;卷第三:《勉学》;卷第四:《文章》、《名实》、《涉务》;卷第五:《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卷第六:《书证》;卷第七:《音辞》,《杂艺》,《终制》。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序志》篇里阐明了自己写这本《家训》的目的,即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系统地整理出来,传给后世子孙,希望可以整顿门风,并对子孙后人有所帮助。《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王三聘《古今事物考》)的美誉。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也说《颜氏家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
颜之推三经世变,身仕四朝,以一介儒生,保持家业不坠,诚然不易。因此他对于立身处世的经验之谈,对于后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是《颜氏家训》受后人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颜氏家训》反复劝人要好好读书,自求上进,并强调为学贵在真知,不可自欺欺人。这在今日社会,仍有教育意义。
但《颜氏家训》一书所体现出的颜之推的人生哲学,也有明哲保身、老于世故的缺点。颜之推为人确有乡愿一面,《颜氏家训·勉学》篇将以嵇康为代表的魏晋名士全盘否定,《文章》篇又将以屈原、司马迁为代表的古今文人数落个遍,《省事》篇竟然质疑向君王进谏。这都是颜之推明哲保身庸人哲学的表现。颜之推不敢走极致,与名士、文人的价值取向迥异。这是他不能成为一流文学家的原因所在。
虽然颜之推的人生哲学中有许多庸人思想,但《颜氏家训》一书还是有相当的文化价值。诚如王利器先生指出:
“此书涉及范围,比较广泛。那时,河北、江南,风俗各别,豪门庶族,好尚不同。颜氏对佛教之流行,玄风之复扇,鲜卑语之传播,俗文字之兴盛,都作了较为翔实的记录。”
王利器先生高度肯定了《颜氏家训》一书的历史文献价值,指出该书对研究南北诸史、《汉书》、《经典释文》、《文心雕龙》等专门学问,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专门指出《颜氏家训·音辞》一篇,“尤为治音韵学者多当措意。”
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之第六章《黄河流域各族大融化时期——北朝》之第三节《北朝的文化》,也高度评价颜之推的学术成就和《颜氏家训》的学术价值,说:“他是当时南北两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知识,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颜氏家训》二十篇就是这些见解的记录。《颜氏家训》的佳处在于立论平实。平而不流于凡庸,实而多异于世俗,在南方浮华北方粗疏的气氛中,《颜氏家训》保持平实的作风,自成一家言,所以被看作处世的良轨,广泛地流传在士人群中。”
颜之推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颜氏家训》涉及范围也极广泛,可补正史之不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南北朝社会的生活画卷。研读《颜氏家训》一书,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南北朝社会生活史的了解。
《颜氏家训》里还有一些很有趣的知识,譬如《归心》篇本是论证佛理的,里头却有一段讲到对宇宙星球的认识,反映了1500多年前中国古人的天文学知识水平,是既有趣又难得的资料。
我们的这个《颜氏家训》读本是普及本,注释和译文力求简明晓畅。底本采用王利器先生的《颜氏家训集解》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第1版)。注释和译文,广泛参考前哲时贤相关著作,而断以己意。写作过程中,友人尤君若帮我做了大量工作,特致谢忱。
檀作文
2011年夏于京西雒诵堂
【注】
【1】颜之推生年推算根据有二:(一)《颜氏家训·序致》云“年始九岁,便丁荼蓼”,《梁书·文学传》记载颜之推之父颜勰“大同五年卒,时年四十二。”颜之推的父亲颜勰死于大同五年(539),这一年颜之推九岁,据此上推,则生于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二)《颜氏家训·终制》云“吾年十九,值梁家丧乱;其间与白刃为伍者,亦常数辈。”“与白刃为伍”当指大宝二年(551)四月,侯景击破郢州刺史萧方诸军,颜之推时在萧方诸军幕,为侯景军所擒,几死一事。《北齐书·文苑·颜之推传》:“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景平,还江陵。”“梁家丧乱”,则当指太清三年(549)三月侯景破台城、五月梁武帝萧衍死一事。太清三年(549),颜之推十九岁,据此上推,则生于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
【2】《颜氏家训·终制》云:“古人云:‘五十不为夭。’吾已六十馀,故心坦然,不以残年为念。” 《终制》是临终交代丧事之文,当作于颜之推卒前不久。既已考订颜之推生于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据此,则可推定其死于隋文帝开皇十年(590)之后不久。
【3】《北齐书·文苑·颜之推传》:“绎以为其国左常侍。”该传所附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时年十九,释褐湘东国右常侍,以军功加镇西墨曹参军。”今据《观我生赋》自注,定颜之推始十湘东国右常侍。
【4】《隋书·经籍志》著录颜之推有“《证俗音字略》六卷”,《宋史·艺文志》著录“颜之推《证俗音字》四卷”,当是一书,而卷帙不同。
【5】《隋书·经籍志》著录“《冤魂志》三卷,颜之推撰”,《宋史·艺文志》著录“颜之推《还冤志》三卷”,当是一书,而书名不同。
【6】《观我生赋》未见历代志书单独著录,附于《北齐书·文苑·颜之推传》卷中。
【7】《颜氏家训·书证》:“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