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由枿齋吟稿》出版

(2011-04-13 23:18:15)
标签:

转载

分类: 资料
终于见到书了。封面蛮雅致。
原文地址:《由枿齋吟稿》出版作者:伯昏子

[转载]《由枿齋吟稿》出版

[转载]《由枿齋吟稿》出版

當代詩詞家别集叢書總序
當代詩詞家别集叢書编輯凡例
序  一 
序  二 
卷一  金罍集
 亭午
  海 
  皋蘭行
  雜 
  東 
 ……
卷二 萍风集
卷三 日下集
卷四 短章集
卷五 媚痕集

卷六  西陸集

   《莪默絕句集》一百零一首

   華玆華斯詩五首

   普希金詩六首

   萊蒙托夫詩七首

   帕斯捷爾納克詩四首

   勃洛克《啓明集》選三十四首

附錄  《莪默絕句集》譯記

 

-----------------------------

序一

 

余與諸君子論伯昏子詩,嘗作六字評語,一曰“詩言志”,二曰“麗以則”。

太史公曰:“《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讀《由枿齋吟稾》,知伯昏子詩固自《詩》經出矣。《詩》之道,無非風雅比興。風雅專主美刺,比興貴在寄託。李唐一代,得風雅之旨者,有杜子美、白樂天;識比興之趣者,有陳子昂、李太白。此數子者,可謂拔乎俗類,不肯效兒女之態作靡靡之音,亦不以嘔吟一己之哀怨為能事。晚清以降,合美刺寄託於一體者,有龔定庵。今之網絡,專務言志有為之詩者,當推伯昏子。余嘗記伯昏子七絕詩:“客官降趾自皇都,當引春風暖窶廬。小女明年將畢業,能忠宦毞罴覠o?”此乃子美、樂天新樂府之苗裔也。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歌生民之苦,自不能不歸罪於有司。然天威浩蕩,又豈能面折?故吾國自古多微言之詩。晉宋之際陶淵明、民國以還陳寅恪,尤擅此道。伯昏子則當世不可多得之微言詩家矣。余頗喜誦其《春日》詩中“三春因舊朔,萬姓感新朝。君愛眉間色,凝妝仔細描。”四句,謂有風人之致。

志者,士之心也。伯昏子之志,一歌生民之苦,二籲民主自由。伯昏子嘗為《布呂尼之裸照》詩,痛惜時人但識法蘭西之玉體,而不重其國乃民主自由之淵藪。又有詩痛惜亞歷山大一世改制不徹底,未及為俄羅斯引進民主政體。蓋伯昏子卒業於外院,兼治中西之學,嘗遊俄羅斯,尤留意於泰西諸國政體之異同。合中西之學而言之,今之詩壇,恐無人能出其右。余嘗謂近世大儒陳寅老,倡“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實乃西學為體,中學為用。伯昏子亦然。不獨伯昏子,吾儕皆是矣。昔之志士,未必今之仁者。張巡守睢陽,殺美人以饗士,千古美談。然衡以今之倫理,則其果是耶?伯昏子作《睢陽》詩,三致其意,有句曰“黃河故水渾,應記食美人。”今之言志者,大異昔時:古之賢士大夫忠君愛國,願為孝子賢孫;今之知識份子平等博愛,魂系民主自由。今之言志詩,知識份子之詩也。

伯昏子壯歲遊上庠,後以碩士卒業,然恥食官粟,亦其自由意志之體現也。伯昏子性博雅,於四方風俗文物,尤為留意。遊歷所及,多所觸發。《金壘》卷中《堯廟》《裴柏》《閼伯臺》《雲門》諸篇,往往援傷時之感以壯懷古幽思,文化情懷躍然紙上。學也者,學究天人也。學也者,知識也,智慧也,關懷也。如伯昏子者,可謂能合詩人之詩與學人之詩為一體。

三江兄嘗謂伯昏子用字之寬,允推第一。讀《由枿齋吟稾》,知此語不虛。然伯昏子詩佳處,又豈在用字之寬?衡以詩法,惟“麗以則”三字庶幾當之。何謂之則?謂有所本也;謂有規矩也;謂有分寸也。伯昏子諸體兼工,時人多以法度許其近體,然余獨愛其古風。觀其手訂稿,近年以來,古體固多於近體矣。其古體多擬《詩》經之作,用字又一本乎《詩》經。殆非近年治《詩》經有所得之故哉?同輩中人,擅古風者,有岳陽碰壁齋主,遼西王君震宇。碰壁雄渾,震宇流宕。碰壁自《騷》出,震宇實梅村體耳。伯昏子古風,則另辟蹊徑,獨得力於《詩》三百矣。雄渾流宕或有不及,然固以雅正勝,自是一家路數。伯昏子嘗與胡馬君草成宣言,反對《聲韻改革》。二君之所倡,文化傳承矣。伯昏子有句曰“詩乃千古事,言何必盛唐。”伯昏子之所本,固不在唐宋,而在《詩》《騷》。伯昏子本乎《詩》,不獨言志,亦在典則。於《騷》,則棄其悱惻哀怨,但師香草美人。《金壘》卷中《玉人》一篇,即以香草美人而為《詩》經體耳。伯昏子又好以近體詩結句法而為《詩》經體,《金壘》卷中《擬<小雅·祈父>》篇《呂梁》篇最是典型。伯昏子詩佳處,在有法度。然法須活,不可死。伯昏子之古風,可謂活法為詩矣。

今伯昏子兄董理舊作,得數百篇,分為六卷,都成一秩。命予作序,余不敢辭。草成此篇,是以為序。

紅羊劫後,詩道陵遲。端賴賢士大夫濟天下之溺,起數紀之衰。此余所厚望於伯昏子兄與諸君子也。

 

庚寅花朝東至檀作文序於春明齋

 

 

序二

 

予聞世謂詩道颯衰,細若遊絲,國學崩毀,已輪甲子,時移世易,其奈何矣。然吾國文脈,相延典籍,詩墨赫奕,豈廢旦夕?黔首可愚,其能久乎?雖受替陵,終能傳承,薪火相乘,必將復興。一至網路時代,言路頓開蒙昧,三五有識之輩,雅聚酬和唱對,意自昂而慷慨,稟群生於大塊。夫詩人所以行吟,不為遇於當今。若水火於生活,詩故發其由枿。

予友眭謙,古潤州人也,久寓京師,操陶朱之業,奔波歐亞,遊歷南北。雖商旅倥傯,不忘登臨憑弔,不絕奧旨之唱。己卯歲初,其偶過網上詩壇,始流連其間。自謂飽食而敖遊,契合列子寓言,故網號伯昏子。其為謙也,常懷盈川青苔之德,自命其居曰苔水軒,更以名其詩集,懸諸網路,遂詩名漸顯。

庚辰孟春,予訪詩友於網中,讀苔水軒詩鈔,至詠懷俄京諸律,喟然歎曰:“此今之劉夢得矣!”遂約為同志,覓網結社,共謴团d國學。時網上諸君,多以清詩號召,似非此不足以言詩。伯昏子獨能師法唐人,學兼中西,循律弄典,推陳出新,其嘗曰:“詩,小技也,然時有大義存焉。”故其詩能興觀群怨,見微知著,淡懷厚味,溫良敦厚,渾融高遠,可以明古今,曉興亡,勘名利,悟死生。雖無以振家邦,亦足堪致風氣。

後數年,同儕詩友多倦怠,詩社多凋敝,而伯昏子孜孜不倦,厚積薄發,感時艱而游江海,歌古調以諫廟堂。復埋首西學,潛心西詩中譯,深得信達雅三味。其詩旣多,乃重編訂,次為六卷。因感《尚書》盤庚之訓,以為詩道存續,或能在網,天其永我命於茲新邑也,必致力於其間矣。是以號其新廬曰由枿齋,因命是集。

伯昏子知予嗜其詩,知其志,因囑予為詩集序。予惶惶然,以為大哉斯詩,非吾能論。然彼旣命我傾杯,我姑酌彼金罍。

山陽靳暉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