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该默默无闻 还是行事高调

(2016-04-07 09:54:18)
标签:

健康

情感

eap

职场心理

天津心理咨询




(本文已发表2016年4月7日《每日新报-职场版》)
http://s11/mw690/001lyZtkty70IC8SHJ8aa&690还是行事高调" TITLE="我该默默无闻 还是行事高调" />

“如果我默默无闻,不言不语,老板就不知道我做了什么事,可如果我做事高调,同事就会觉得我显摆自己,我到底怎么做才对?”最近,小桃一直在为老板批评她的事儿而闹心。
小桃在一家私企做文员,刚到公司时,老板对小桃的印象很好,因为此前,小桃在一家较大型的私企做助理,并且表现相当不错,业绩很好。因此,这家老板有意锻炼小桃,以便将来能让她做自己的助理。初入公司时,小桃勤学好问做得很不错,老板经常表扬她,同事们也会不时地夸奖和鼓励她。有一次,有个老大姐对小桃说:“小桃,老板总夸你,如果好好干,将来前途无量啊。”还有一次,另一位同事对小桃说:“小桃,好好表现,你所做的老板都会看得到。”这本来是同事无意的夸奖,可在小桃听来却颇有深意,竟然为了这些话失眠了。“我不知道同事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在说反话。”小桃说,自己不想因为这些而招致同事的讨厌和排挤。从那时开始,小桃虽然依然在努力,但事事不再拔尖,有什么事情自己也不再像从前那样争取了。小桃的变化让周围人感到很奇怪,慢慢地,大家也不再夸奖她,老板也发现,有时小桃会犯同样的错误,或者做事不再像以前那样尽心、细心,甚至有时一件事说了很多遍也得不到对方的回应。渐渐地,老板开始对小桃的批评多于表扬了。
“虽然我不指望老板表扬我,但我也不想挨批评。我只想好好工作,和大家和睦相处。”小桃之所以有这样的顾虑,是因为上一段工作给她带来了阴影。
原来,在上一家企业时小桃工作非常努力、勤快,主动加班,处处拔尖,无论什么工作她总会多做一些。比如有一次,本该同事整理的资料,小桃却帮着整理了,同事不明白的问题,小桃抢着帮忙解决。小桃的能力和表现被老板看在眼里,不但经常表扬她,给她加薪,而且还处处以她为榜样。就这样,小桃遭到了一些同事的嫉妒和排挤,那些同事看到小桃就冷嘲热讽,说话夹枪带棒,有好几次都把小桃气哭了。小桃在公司里有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窒息感。经过再三考虑,小桃才跳槽到现在这家公司的。“我不想再像上一家公司那样被同事排挤。但我也想升职加薪,被老板器重,得到很好的发展,我该怎么办?”小桃有些难过地说,“是我的原因还是别人的原因呢?”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顾问回复
小桃困惑于“是我的原因还是别人的原因?”当然,肯定不能排除别人的问题,但是造成现在的局面,也肯定有许多小桃自己的原因。

从小桃自己的叙述看,形成今天单位里的窘境,是和之前单位阴影有关。但是从心理角度来看,之前单位的阴影并不是真正的根源,应该说之前、现在单位里遇到的情况,同样都是结果,都是因为某些相同的深层心理根源导致的相同的现实结果。
在前一个公司里,小桃的情况是“工作非常努力、勤快,主动加班,处处拔尖,无论什么工作她总会多做一些”,这些信息,如果从管理角度或道德角度看,应该都是很好甚至是很优秀的表现了。但是如果从心理角度上看,“处处拔尖、非常努力、非常勤快、主动加班、多做一些”的信息,就很可能包含着心理边界不清、过度表现(补偿)、过度追求赞许(价值)等心理问题。
从心理角度说,一个人如果过度追求赞许和认可、过度追求有价值,往往是对内心缺失的补偿。小桃稍微一有机会就努力表现,哪怕客观上会抢了别人的风头、无形中贬低了别人也在所不惜(或者是自己并不觉知)。这样拼命表现不为别的,只为求得一句称赞、一个认可,是求赞许、求认同、求价值和自我评价方面太饥渴、太匮乏了的表现,已经属于一定的心理问题了。这种模式通常是从幼年开始形成,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加固,渐渐成为了性格中的一部分,到了成年,这些表现就会被带入职场和社会中。

在这种惯性模式的不自觉推动下,小桃的表现和做法在单位里肯定会招来各种麻烦,其中最直接的就是会刺激其他同事。因为想要表现自己的这个内心愿望太深刻、太强烈了,就会经常不自觉地去做一些原本并不属于自己范围、并不应该自己去做的事情。用心理视角看:主动去做不该自己做的事、主动去管不属于自己范围的事,这并不是“积极、主动”,而是边界混乱、控制过度等表现,是心理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后来同事们有了反应,说话开始夹枪带棒了,这还真不能全怪同事们“太小人”。小桃之前无意中的“处处拔尖”,已经构成了对同事们隐含的、迂回的贬低和攻击,先开第一枪的是小桃,同事们做的只是反击而已。换句话说,如果小桃今后减小对别人的刺激性,那么受到的反击也就会同步减小。

小桃另一个习惯是对外界传来的信息做解读时,总觉得这背后似乎颇有深意,总是狐疑这是不是在说反话,等等。这种焦虑、担忧、猜测的心理表现,和前面说的过度在意评价的心理匮乏是相符相生的。因为心力太匮乏,对周边所有的负面评价、负面信息小桃都是无力承担的,不管是来自老板的批评,还是来自同事的议论,都会让小桃心惊胆战,痛苦度极高。
这份焦虑、猜疑的难受,使得小桃陷进了两难之中:如果按习惯的旧模式去“进取”,就会刺激到其他人、招来别人反击,自己很痛苦;如果不按照旧模式去“进取”,内心里求赞许、求认同、求价值、自我评价等多种饥渴又得不到满足,自己同样很痛苦,夹在了痛苦中间。

小桃现在主要的困惑表述是:“如果我默默无闻,不言不语,老板就不知道我做了什么,可如果我做事高调,同事就会觉得我是在显摆自己,真不知道怎么做才对。”这个表述看,明显带有思维极端化的特点。
小桃自己列出了“默默无闻、老板不知道”和“做事高调、显摆自己”这两个极端,并在两个极端面前纠结苦恼,不知该按哪一头做才好。其实呢,小桃列出的两个极端都不对、都有问题。小桃不论选择哪一个极端去做,都会继续难受;但是假如不做选择、继续留在两个极端中间纠结,小桃同样也会难受。这团两头堵的难受里,不仅有前面说过的深层心理原因,也和小桃思维模式本身极端化特点有关。
我们说,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不会仅仅有两头的极端,中间一定还会有无数的部分,就像世界上不会只有黑和白两色,黑白之间一定还有无数的灰色。极端化思维的意思,就是自己思维焦点只聚集在两头的极端上,自己的想法从这头跳到那头、再从那头跳到这头,却总把中间的一切可能都视而不见。有极端化思维特点的人,经常会卡在非黑即白、二者又都不想要的两难中,自己把自己纠结死。
具体到小桃,建议静下心来,花些时间仔细想一想:有什么方式可以“既不显摆自己”,同时又不“默默无闻”?可以保证地说,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思维焦点挪开极端,指向中间,就一定可以想到其他很多办法。假如小桃自己在职场、人际方面的经验确实有些不足,那么可以找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聊聊,一起出出主意,看看怎样既不显摆自己、又能让老板知道。

(本文已发表2016年4月7日《每日新报-职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