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年怕井绳” 突然在人前不敢开口了

(2015-09-24 11:09:45)
标签:

不敢当众开口

赤面恐惧

职场心理

eap

天津心理咨询




(本文已发表2015年9月24日《每日新报-职场》)

http://s8/mw690/001lyZtkty6VG4DWDZRb7&690突然在人前不敢开口了" TITLE="“十年怕井绳” 突然在人前不敢开口了" />
  林梅在一家企业的培训部做培训专员,入职一年多,工作努力,人缘很好,因为林梅平时喜欢写些文章,文采非常好,而且口才特别好,从来不怵阵,从入职开始就没有新人那种扭捏,因此部门经理非常看好她,平时遇到需要写作的任务、需要发言的工作,都交给林梅去做,而林梅也特别乐于做这些。大家都以为林梅会很快被提升为主管,可是没想到就在年初的一次会议上,彻底改变了林梅的工作态度。
  那次公司开员工大会,林梅做好了PPT给大家分析培训流程,正讲到重点时,林梅忽然忘记接下来要说什么了,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停了几秒钟之后,台下的员工开始骚动起来,大家交头接耳。“当时我就感觉台下嗡嗡声一片,台下动静越大我越紧张。”林梅说,当时她特别紧张,可越紧张越想不起要说什么,就这样愣愣地在台上站了很长时间,幸好部门经理上台为她解了围。自从那次以后,林梅再也不敢站在台上讲话了,甚至部门开会她都很难开口。
  “我不敢在多于5个人的场合里说话,感觉大家都在看我,我能感到自己口吃、脸红,好像大家都在笑我,虽然我知道别人不会这么做。”每次开会,哪怕是部门例会,轮到林梅发言时,她都是低着头、红着脸,说话声音像蚊子一样,而且用林梅自己的话说,是“带着颤音”,生怕说错一个字,更不要说再让她去演讲。
  林梅的状态不但影响了本岗工作,甚至也影响到她其他方面的生活了。“我的英语很好,之前考下了教师资格证,周末在外边兼职做英语培训,可自从那次员工大会以后,我就辞职了,”林梅难过地说,“因为我根本没有勇气再站在讲台上了。”
  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林梅本以为过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可她没想到,那件事几乎成了她工作中的阴影,只要提到“发言”“讲话”,她不自觉地就想到那次失败的经历,“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我非常羡慕那些能站在台上讲话的人,也总是有点跃跃欲试的意思,可每次真让我站起来,都会浑身冒汗、双手冰凉。”林梅很着急,也很郁闷,“难道我的职业生涯会因此止步,再也得不到提升了吗?”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顾问回复
  从案例叙述看,林梅这次培训中当众忘词的失误以及连带造成的尴尬、羞愧等,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冲击,目前林梅还处在这次心理冲击之后的余波之中。
  如果仅从表面上看,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现象,很难一下子说清是好、是不好。有的人出现“十年怕井绳”的后继反应,是一种有益的、自我保护式的表现,包含有“休养生息”的含义。有的人尽管现象上很相近,但在内心机理上和自我感受上却是过度、异常的,属于较强烈的“心理-生理”循环性的身心综合反应。还有很少数的人,一次的打击对他们自己而言足够是一次剧烈而重大的心理冲击了,后继的“十年怕井绳”表现,则是一种心理创伤性的综合反应。
  具体林梅是属于哪种情况,需要进一步详细了解各项情况和背景信息,以及细致观察后继状况发展之后,才能判断。从林梅目前的叙述中看, “从年初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不自觉就想到”、“说话带着颤音、浑身冒汗、双手冰凉”等这些信息,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建议林梅加以关注。
  可能很多人并不能理解:不就是临时忘词么,下次准备扎实一些也就是了,怎么林梅就会出现这么严重、巨大的打击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背景和心理基础都不同。有的人从幼年、少年到成年都很顺利,一直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磨难的历练,如果猛地经受某些失误,被打击到的程度对本人来说就可能就是巨大的。还有些人,早先曾经有过某些重大的挫折、失误的经历,心里已经有过阴影,后来再遭受挫折时,人所感受到就是新、旧打击的总和,这种共鸣性的总和会让人难以承受的。还有很多人,对某项人、事、物太在意、太看重了,在遇到挫折时,使人感到被打击的不仅仅是失误本身,还包括这些人、事、物背后牵连的意义、重要性、远景、期望等整个一系列。一个失误就把这些全部打破,人受到的影响自然也就严重很多。如果原本就是自我评价就不稳定、焦虑值或敏感值较高的人,受打击后的反应度就更明显些。

  按照惯常理解,林梅现在最需要做的是“鼓足勇气,努力战胜这种恐惧”,这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只要努力,这种“十年怕井绳”的恐惧就能被克服。对于这种惯常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说对,也不能简单地说不对,原因跟前面一样,依然是人与人有不同。
  从管理学或教育学的角度看,努力克服是对的,现实中也确实有许多人是这样做的,最后走出了恐惧。但是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没有详细了解林梅的具体背景情况之前,并不贸然建议林梅马上去“努力克服”。从前面说的几种可能性背景中,有一些如果贸然去“克服”,不但不能让林梅得到改善,反而可能会使这次挫折扩大为心理创伤,或是加重原本已有的心理创伤,假如真的是这样,估计林梅以后就要彻底告别当众讲话了。
  从林梅的具体叙述来看,“觉得大家都在看我、好像都在笑我”这些信息,也透露出许多认知误区。对于人类的害怕而言,往往最害怕的是未知的人或事或物,这时人会自行进行想象补充加工、自行放大恐惧,最后,很多人是被自己加工放大出来的、虚泛的“害怕”而彻底吓到。从这个意义上说,林梅也还有许多认知是需要调整的。
  从林梅的叙述看,现在她可以表达出自己的害怕,这点很好。能够和知心朋友诉说一下自己的害怕,恐惧和焦虑的感受能适当下降、缓解一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林梅自己也可以尝试一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做一些适应性练习,比如先在小规模的场合、在少数熟悉的朋友面前,非正式地当众说说话。当感觉自己能够逐渐适应时,再稍微增加量级,比如增加多一点的人,或是增加个别不太熟悉的人,或是模拟稍正式的场合等,这样一步一步地逐渐增加量级、逐级适应。练习中一旦感到太焦虑或是身体症状太明显,就停下来,跟朋友说一说,歇息缓解一下,以后再练。有些人是可以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逐步练习,使“十年怕井绳”的现象逐渐改善,自我适应度渐渐提高。
  需要强调的是,随着时间进展,如果林梅发现害怕、焦虑等感受是逐步增加的,或是手凉、出汗等身体反应是越来越强,就建议尽早找心理顾问谈谈。

  (本文已发表2015年9月24日《每日新报-职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