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塘沽爆炸灾难预后心理干预天津心理咨询 |
塘沽发生爆炸事件后,一大早就有媒体的朋友询问,当地很多人面对灾难有心情波动,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有害怕、惊恐等表现,询问怎样能尽快做一些灾难后的心理干预。
首先,为事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祈福。同时也感激媒体的朋友第一时间想到这些。
关于灾难后心理干预,是这样看待的:
首先,心理干预是带有较强针对性的专门心理技术,针对的是特定人群,并非全体。因此,不建议灾难过后马上就做心理干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灾难过后出现震惊、感伤等心情波动,这些都是人合理的情绪感受。通常经过几天的时间,大多数人的心情波动就会自行缓解,不需要专意的心理介入。
对于大多数人群,这几天里可以相互关心、彼此问候,在一些适合的场合可以把心中的震惊、感伤、后怕等感受,相互之间交流一下,这样有利于舒缓和心情恢复。
少数人群可能早先留存有某些心理印迹,会在突发灾难中再次受到影响,比如表现的不敢详细关注、不敢深入去谈、去想等。对于这部分人群,不敢关注、不敢想也是合理的表现,是内心自我保护机制启动了的体现。
对于这部分人群,应该顺着自己内心的保护,做适当的隔离,暂时不必深入想,少谈论相关消息,特别是一些现场影像、图片资料,少看或不看为好。自己做转移,把关注力放在手边其他事情上,或是找一些能自己分心的事儿。
如果经过几天之后,自己心里的悲伤、恐慌、忧郁情绪没有缓解,或是甚至有加重的表现,就建议找心理专业人员谈谈。
对于少数与灾难直接相关的人群,比如本人在事件中有受伤、受灾,或是有直接亲属出现受灾、伤亡的,这种情况在最初几天,也不要马上就做心理干预。
这批人群在最初的几天里,最需要的是常规性的关心、陪伴,而不是外人的心理介入。不给内心留出喘口气、缓一缓的时间,马上就刻意地“心理介入”,这不但没有什么好效果,反而很可能会加重创伤。
待过一些天之后,再根据实际的情绪感受、心理状况等,再决定下一步怎样心理疏导。
对于当地的幼儿、儿童群体,如果是出现惊恐、害怕等情绪,本身都是正常而合理的情绪表现,不需要马上就做专门干预。只有过了几天之后明确出现创伤症状的少数孩子,才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处理。
在最初的头几天里,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心理抚慰方式,是父母、看护人多关心,多抱,多爱抚,晚上睡觉时可以由大人陪着入睡,给孩子讲一些轻松故事等。
媒体朋友提到的游戏方式也是挺好的,但并不是指专门带有心理干预用意的游戏,就是孩子们平常玩耍的普通游戏就行,目的不是“干预”,而是帮助孩子转移。通过几天时间,绝大多数孩子都能恢复正常。
强调一点,孩子的情绪体验很多是来自对大人的观察和模仿,要想帮孩子顺利度过最初几天的惊恐期,父母、看护人等就不能总是一惊一乍的。
总之,对于绝大多数非直接受灾人群,不需要进行刻意的心理干预,而是等待人类自身拥有的自我疗愈功能启动,自然地使人渐渐恢复,这样对人的远期副作用最小。绝大多数人都具备这样的功能。
对于少数直接受伤、受灾的群体,先救助、先关心、先陪伴,等待几天的心理恢复期之后,再视具体情况考虑后继的心理疏导。
赵励君
2015.8.13
前一篇:心里孤独 因为不会聊天?
后一篇:觉得没有目标 总是在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