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隐忍"老好人" 情绪爆发被疏远

标签:
忍情绪爆发职场心理eap天津心理咨询 |
魏娟是公司的会计,在公司里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平日里对同事提出的要求很少说“不”,对于其他人说的流言蜚语,甚至有些同事因心情不好而冲她发脾气、甩闲话,她也不搭理、不还嘴,因此在公司工作七八年了,和大多数同事都能够相处融洽。然而,正是因为魏娟这种隐忍的性格,为她今后的工作埋下了很多隐患。
在去年年中做报表的时候,魏娟发现同事上交的账目中有一些小问题,便好心提醒对方,结果对方不但没有领情,反而没好气地说:“先管好你自己吧。”听了同事的话,魏娟压抑很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了,把这么多年对这个同事的看法一股脑儿都说了出来,结果两人大吵一架,引得隔壁办公室的人都来看热闹劝架。
自从那次吵架之后,魏娟感觉一切都变了。不但和那位同事再见面时刻意保持着距离,甚至跟其他同事相处时也很不自然。有一次,魏娟听到洗手间里有人在聊天,并且有说有笑的,可当她进去后,说话声音戛然而止,而且魏娟看到那个曾经和她吵架的同事向另外两个同事使了一下眼色,三个人便出去了。“我知道她们是在说我坏话,要不然为什么我一进去她们就停住不说了。”对此魏娟很烦恼:“再这样下去,大家都会疏远我的。”
从那时起,魏娟变得越来越敏感多疑,只要看到有同事聚在一起,她就会猜测别人是不是在背后议论自己,魏娟再也没有了之前忍气吞声的好脾气,无论是工作还是平时交往,动不动就会发火。有很多次,同事明明是不经意地向她抱怨或者发牢骚,可在魏娟的眼里却把这些看成同事的“挑衅”,所以经常和同事发生争执。“以前我上班感觉很开心,大家相安无事,气氛很好,但自从和同事发生争执后,我每天都感觉很紧张,有时越不想发生争执越会不经意吵起来。”魏娟痛苦地说,“现在上班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折磨。”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顾问回复
从叙述来看,魏娟遇到的是应激性焦虑,起因是上次争吵后没能及时调整好,深层原因则是魏娟长期以来的压抑。在这次争吵前,魏娟表面上和同事们和睦相处,其实对一些同事的做法早就看不惯,但一直“忍着”、“刻意迎合”,嘴上不表达,心里生闷气,这种靠“刻意”和“忍”换来的平静,本身就埋藏着极大的心理隐患。
从心理机制上看,魏娟长期以来对自己情绪的压制着,出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认知误区,进一步导致了“不表达自己看法、刻意迎合”的行为误区。于是,“暗生闷气”也就成了必然的后果。但是呢,一个人不会永远停留在压制情绪的状态,时间一久,会向着两种可能性发展,一种是积蓄已久的负面情绪终于压制不住,爆发了出来,魏娟这次和同事争吵就属于这种情况。另一种方向是转为更深层的心理压抑,而更深层的心理压抑,则是多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重要诱因,稍感庆幸的,是魏娟没有走后一种的路径。
那次争吵给魏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人变得越来越敏感,只要有同事聚在一起,她就会猜测他们是不是在说自己?这样大的变化是由焦虑引发的,或者说是焦虑状态下的反应。人在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状态下,都会出敏感、多疑、猜忌的表现,这些表现不仅影响自己的心情,还会进一步破坏原本已经被破坏的人际关系,形成恶性循环。
雪上加霜的是,焦虑的另一个特点是会随着时间不断扩大焦虑的外延。魏娟也是这样,单位里引发的焦虑一直没有化解,总的焦虑指数太高了,就渐渐扩展到了生活。在家里,魏娟也开始出现猜疑、担心、心情焦躁、动不动发火等情况。这种焦虑情绪不断扩展、泛化的特点,使得魏娟进一步陷入了“外患+内忧”的苦恼中。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认知误区、“刻意迎合、不表达看法”的行为误区,共同导致魏娟没有一条恰当的宣泄渠道。按照深层心理学的理论,压抑是所有神经症状的根源,也就是说,一个人长期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有句耳熟能详的老话叫“小不忍则乱大谋”,那么在职场中,遇到自己心烦的事该不该忍呢?
通常来说,对于老板或顶头上司,公开场合还是要忍,给老板和上司留面子,就算想把事情和老板上司解释清楚,也要另约时间沟通。对于泛泛之交的同事,有分歧时尽量不在人多的场合下爆发、扩大“战火”,暂忍,等双方都平静下来后再试着沟通下,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强。对于私交不好同时个性敏感的同事,则更要能忍则忍,“冷处理”才是稳妥的方式。
但是上面说的“忍”,都是指尽量减少直接冲突,但是“减少直接冲突”并不等于压制、积蓄负面情绪。人活世上,各种环境中都会遇到让自己看不惯的事情,从而产生负面情绪,这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当这些负面情绪出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最推荐的方式是及时找明白人聊聊,通过沟通、倾诉,及时把负面情绪排解出去,不积蓄、不压制,更不压抑。
(本文已发表2015年4月23日《每日新报-职场》)
前一篇:职场炫耀的心理秘密
后一篇:遇事就犯病 关键时刻"掉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