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场炫耀的心理秘密

(2015-04-10 11:50:22)
标签:

炫耀

比较

职场心理

eap

天津心理咨询




(本文已发表2015年4月9日《每日新报-职场》)

 
  “我不知道怎么得罪同事了,现在大家都不喜欢搭理我,看见我走过去跟他们说话,他们就走开了。”看到同事现在对自己的态度,李梅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疏远她。
  两年前,李梅应聘到广告公司做设计,刚入职时,李梅努力工作,为人随和,跟同事的关系处得非常好。然而,李梅有个毛病,就是喜欢在同事面前炫耀自己的一切,并且有意无意地将她所炫耀的事情夸大。
  有一次,一个客户给老板打电话,在电话里,客户夸赞了李梅的设计,老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梅,表扬她“工作完成得不错”,并说客户指定让她做下一个设计。在和老板谈完话后,李梅面带笑容地来到办公室,跟大家“分享”这个好消息。“客户特意打电话来跟老板说,我做得特别好,还说我费心了,其实对这个方案我并没有太走心思,只是根据灵感一下子就做出来了。”“客户指定我做他们的‘特约设计师’,老板说,这是公司的大客户呢。”“想法新颖才能被别人认可。”李梅在每个同事的面前,把老板对自己的夸奖再添油加醋地说出来,正巧有的同事前两天刚被老板狠批过,可李梅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还有一次,李梅在一家高级商场买了一件高档连衣裙。转天就迫不及待地将裙子穿到了公司。那天李梅破天荒地第一个来到办公室,只要看见有其他同事进屋,她就走到同事面前,借着打招呼的机会跟对方说:“XX早啊,看我这条裙子怎么样,不错吧。”然后不管别人给出怎样的回答,她都自顾自地说,“这是我昨天刚从XX买的,这是人家刚刚到店的新款正品连衣裙,很贵的,要好几千呢。”结果当天她跟别人说起的所有话题都围绕着她的裙子,有些爱网购的女同事谈到网购衣服时,她也会插一句“网购不如商场的质量好,我的裙子别看贵,可穿上特别衬托我的身材和气质。”丝毫不顾她的话会不会让别人下不来台。
  一开始,大家还都是附和着夸她几句,可慢慢地,对李梅炫耀的行为开始反感,也没有人再和她搭话。私下里同事对李梅的评价是“爱显摆,好像自己有多了不起一样,什么都比别人好,老是在别人面前炫耀,一点也不考虑别人的心情。”这些评价李梅都不知道,甚至到后来,当李梅笑容满面地走来要跟大家说话时,同事们都找借口离开,这让李梅感到很尴尬。
  “我觉得大家都讨厌我,有时候我想跟他们聊天,可是他们都不理我,哪怕午休时办公室只剩我和另一个同事,当我要和人家说话时,人家却听也不听,站起来就走。”对此李梅感到很烦恼,可她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别人为什么会不喜欢她。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顾问回复
  李小姐的行为来自炫耀心理,炫耀的内在动机是比较和补偿。比较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属性,当开始接触环境、接触群体之后比较就会产生。补偿是在比较之后出现不足感、欠缺感时的心理反应,也是一种心理本能。
  可以说,比较、补偿和追求超越这些本身都是挺好的心理本能,但是这个过程中如果某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就会形成心理学所说的“过度补偿”,这就是一种带有病态心理了反应了。

  在群体中,炫耀行为通常带有对外宣告的性质和含义,宣告的内容是“我比你好”,或是“我并不比你差”。前者是通过炫耀,直接获得直线型的心理满足,后者是通过炫耀,缓解内心里不如别人的焦虑,迂回地获得曲线形的心理满足。
  有人说,人越炫耀什么,就说明他缺少什么,这话是有道理的,这就是前面说的补偿心理。换句话说,习惯性地爱炫耀的人可能是过度看重外界评价的人,或者可能是内在有某种不足的人,所以才会通过习惯性炫耀使自己内心的不足感得到替代性的满足。
  经常对外炫耀,有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制造别人对自己的讨厌。别人的讨厌主要是因为你的炫耀在强化别人比你差、不如你,而现今社会中内心虚弱的人很多,本质上彼此的内心痛点是一样的。你总用这样的痛点刺激别人,对方肯定会不舒服,肯定会讨厌、反击,就像案例中李小姐的同事们一样。

  炫耀的外在原因中,通常会涉及社会整体评价指标、评价趋向等。在一些环境里,社会位置的排序是要通过一些外在指标来完成,如果不炫耀它们,自己可能就会被群体排斥,就会被群体边缘化。所以在炫耀的人群里,有一些也是出于无奈的。
  从内心机制上说,经常炫耀也会让自己上套,越勒越紧。比如开始我炫耀有100元就可以让自己心理满足,但渐渐的,心理上会对自己有100元会产生熟悉适应,就不会再有满足,就需要炫耀我有200元才能满足。再过段时间,就需要继续增加砝码,否则自己的内心满足感就会刺激不起来,或是内心的焦虑感就安抚不下去。
  同步的是,在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刺激度需要不断增加的同时,对外人的刺激也是同步增加的,因此,炫耀是一个双重的同步增长的的恶性循环。

  从理想的状态说,一个不炫耀的人通常是内在比较充足、人格比较稳定、内心自我力量比较强的人。但是,并不提倡所有人都已理想化为标准,都向着理想化去靠拢。
  对于现实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保持恰当的社会比较性,和环境取得大致一致,这会更加现实、可行一些。特别是你身边的微环境的整体氛围就是习惯比较、习惯互炫,那么暂时先不要管这种比较、评价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庸俗,先让自己保持比较的平均性,先保证自己不被边缘化。
  重要的是,在保持自己的社会比较性、保证不被边缘化的同时,注意不要让自己的炫耀里攻击意味太强。目前社会群体焦虑值已经很高,再加重刺激,你就会成为靶子,别人会把全部的不舒服都反击到你身上。同时提醒自己控制好炫耀的度,不要让炫耀进入自发层层加码、最后自己累死自己的负性循环。

  (本文已发表2015年4月9日《每日新报-职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