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防备太多疑 这是病

标签:
多疑防备职场心理eap天津心理咨询 |
处处防备太多疑 这是病
(本文已发表2014年12月25日《每日新报-赢周刊》)
刘颖是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从进入公司以来一直勤勤恳恳,业绩始终排在公司的前几名,深得老板的器重,去年还被提拔为总公司的高层主管,薪酬待遇比以前增加一倍。刘颖的经历让公司的很多职员都非常羡慕,然而,就在这高职高薪、光鲜外表的背后,刘颖却过得很压抑:升职后总是失眠,不但精神不好,形象也大不如前了,经常丢三落四,脾气也越来越不好。“别看我升职加薪挺风光的,可我就是心里烦,心情不好。”为此,刘颖经常向朋友们诉苦。
原来,在升职后,刘颖总听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杂音”,大家都说她能够升职,完全是靠着巴结老板、故意表现才得到的,这让刘颖十分恼火,再加上她本身性格就有点敏感多疑,这么一来,刘颖的疑心病更重了。只要看到两个同事在窃窃私语,她就会以为是在说自己的坏话;别人无意中看自己一眼,她就会觉得对方不怀好意,看自己笑话,甚至是别有用心。有一次,刘颖看到几个同事在一起小声讨论着什么,然后一阵哄笑,刘颖实在忍不住了,“噌”地一下站起来,冲他们喊道:“有本事大声说出来!”然后摔门出去了。后来她才知道,原来那几个人是在八卦娱乐新闻,并不是说她,从那次开始,大家有些不敢接近刘颖了,而刘颖在部门里也觉得很尴尬。“我总不能跟大家一一解释、道歉,这样的环境很压抑。”随着多疑的加重,刘颖的业绩也开始下滑。
几个月前,公司新进一批高学历员工,刘颖发现老板对那几个新人格外热情,哪怕他们犯了错误,老板也很包容,可到了自己这,似乎处处被忽视、冷落,加之那段时间刘颖的情绪处在低谷,业绩没有长进,这使她心中的不安越发强烈。晚上失眠、头痛,工作时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导致业绩和工作状态更加每况愈下,如此恶性循环让刘颖疲惫不堪,甚至有了辞职的念头。“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去医院看过,一直调整不过来。”刘颖说,现在正值年底,工作量加大,正是拼业绩的时候,她的压力也更大了,“整天透不过气来,我觉得同事和老板看我的眼神都不对了,就像看着一个神经质的人一样,好像都在可怜我。”这样的状态折磨着刘颖,让她不知该如何是好。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顾问回复
首先说,“疑”是个度的概念,在恰当合理的程度内,可以叫做谨慎、缜密等,如果超出了合理程度,就叫做多疑。在日常心理咨询中,像刘颖这样因为多疑而前来咨询的不少见,少数人因多疑导致的难受、不适程度比刘颖更高。不太严重的多疑只算是心理问题之一,如果多疑的程度太严重出现偏执、妄想等,对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就属于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疾病了。
案例中提到,刘颖原本就比较敏感多疑,因为升职造成压力陡然增大,性格中原有的敏感多疑因素被放大,才导致出现现在的状况。对于多疑一族来说,怀疑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习惯,在意旁人的评价,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思维过份详密,一些极其细密、微小的信号都会接收的到,再被放大成猜疑。而认知系统存有的偏差,会对被放大了的信息再度进行错位筛选,助长和扩大多疑,形成错误循环。
多疑的心理大部分是后天形成的,常见的幼年童年阶段养育环境不好,必须谨小慎微才能躲避不必要的痛苦,久之形成敏感。少年青年以及成年阶段,如果遭受严重挫折或痛苦打击,也有可能形成多疑。从心理意义上说,多疑算是一种内心弱小情况下的自我防御和补偿。
多疑会对人的工作、生活、身体等方面造成很大影响,直接后果就是思维量的巨大增加,而且都是在紧张状态下进行思维,这使得体力心力都消耗巨大,从而带来一系列心身反应如失眠、头疼、头昏、注意力无法集中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心因性身体反应。
多疑的人通常也会很孤独,没有可以与之谈心的朋友,这既是因为自己的多疑,造成没有人能符合朋友的标准,所以无朋友。又是因为没有朋友,于是没有人帮助他多角度思考,于是狭窄的负面的解读就越来越多、就更多疑,形成一个互为基础又互为放大的负性循环。
对于多疑的人建议:
首先,努力提醒自己客观、全面、多角度地看待人和事。多疑的人总喜欢带着偏见审视人和事,这样的审视惯性形成后,任何人在眼里都经不起推敲,这就更助长了怀疑之心。要降低这一惯性,要一定要学会客观、整体地看待人和事,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信息就否定全盘,不要因对方一个细微瑕疵就整体判死刑。只有逐渐做到客观、全面地看待人和事,才能逐渐降低多疑的心理惯性。
其次,当场合和对象恰当、适合时,大胆地尝试一下信任对方。对于多疑的人,怀疑已经成为一种心理习惯,对人对事第一反应就是怀疑。要降低这一惯性,就要大胆地尝试着去信任,碰到事时努力说服自己相信一下,相信眼前没什么危险,相信眼前这人没什么恶意。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有可能会慢慢松开多疑的神经,让自己慢慢地学会相信,从而降低自己的多疑心理。强调一下,这种“尝试相信”的练习,一定要在恰当、合适的对象前才可以尝试。
(本文已发表2014年12月25日《每日新报-赢周刊》)
前一篇:一面得过且过 一面焦虑苦恼
后一篇:爱钻牛犄角 跟谁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