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场女性 有压力就说出来

(2014-09-12 11:39:37)
标签:

健康

情感

eap

职场心理

天津心理咨询



职场女性 有压力就说出来
(本文已发表2014年9月11日《每日新报-赢周刊》)

http://s3/mw690/001lyZtkty6LYNfgyX0a2&690有压力就说出来" TITLE="职场女性 有压力就说出来" />

  身为职场人,面临着家庭、单位所带来的双重压力,很多人都会感到心力交瘁、无处发泄。加上“不想被外人知道”或“害怕别人看不起”的心理,导致很多职场人有苦说不出。
  张丽感到最近事事不顺。“整天烦死我了,孩子不听话,单位各种繁琐的事,我又不能跟别人说,每天一睁眼就是‘一脑门子官司’。”说起自己的现状,张丽一肚子苦水和委屈。
  在同事眼里张丽属于女强人类型,凭着自己的韧劲儿和努力,不到5年时间,就以“自荐”的方式被提拔为行政经理。“我坐上行政经理的位置,导致很多人不满意,所以我不能让他们‘看笑话’。”因此,张丽在公司总是表现得很能干。
  平时,每当同事谈论孩子教育问题时,张丽要么不参与,要么就是夸自己的孩子学习特别好,说孩子根本不用自己担心。可实际上,张丽的孩子最近一直沉溺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路下滑,老师甚至提议让张丽辞职陪读。对于这件事,张丽跟上司说,最近孩子要考试,需要家长跟着一起复习,因此希望上司允许她每天上午晚到公司一些时候。上司表示理解,不过上司建议她,如果工作忙不过来,可以让其他同事帮忙。“我知道上司是好意,可我不想让自己的生活影响到工作。”
  巧的是,最近赶上公司策划搞周年庆典,这下可把张丽忙坏了,每天上班来大事小情都要她打理,日常的各种安排也要有她参与,只要一到公司,张丽就像陀螺一样。在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张丽的情绪很不好,经常发脾气,偶尔还会手忙脚乱。有的时候,竟然一天内出现好几次错误。看到张丽的异常表现,上司找她谈过几次话,张丽都说“没事”。有一次,张丽下班后不想回家,在办公室发愁,有个同事看到了就跟张丽聊天安慰她,同事还说自己的亲戚是老师,如果孩子需要帮助,可以找她。可是张丽的戒备心理很强,在张丽看来,职场中没有可以交心的人,更不要说向别人说出自己的难处。
  “我不想把自己的不如意说给别人听,那样无异于把短处展现给别人,”张丽说,“从我入职开始,我的老师就告诉过我,职场中没有真朋友,不要把看似会说好话的人都看成朋友,当你说出了自己的难处之后,你就会很被动。”张丽有些无奈地说,其实,她也想找同事聊一聊,可是真正面对面时,又不敢说了。犹豫来犹豫去,是否辞职的想法还是打消不了。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顾问回复
  现在很多职业女性纠结于究竟应该怎样平衡事业、婚姻、子女教育这三者?其实,这种把事业、婚姻、子女教育三者并立的提法本身就不妥当。
  不论对男人还是女性,“事业”本身并不是仅仅指狭窄的工作,准确的“事业”二字,应该是涵盖婚姻、家庭、子女、工作等等人生的多方面,婚姻和子女教育本身就包含在人生事业中,是事业的一部分。这样想,可能纠结会减少一些。
  案例中的妈妈为了调和孩子教育问题而打算辞职,这个做法也值得再探讨。我们说,孩子是否出现问题和妈妈是否上班,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家庭和父母最需要给予的是恰当、合格的关爱,而衡量关爱是否恰当,看的是父母陪伴的是质量,而是不是单纯的时间数量。

  对于职场妈妈们,比较推荐的减压办法是向朋友或家人倾诉。
  好的情绪调整不是单纯的发泄,而应该是在宣泄的同时,内在观念得以同时调整。因此,最好的倾诉方式是狭义的倾诉:既找个明白人(如好友、长辈、心理咨询师等)深入谈谈,本身既可以达到宣泄情绪,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宣泄同时得到对方思维的开导,可以使宣泄与深度思维同时进行。
  如果心里有痛苦但不倾诉,人就需要用更多的心理力量去掩盖和压制它,但是越是努力压制、掩盖痛苦,身心力量的消耗负荷就越大,透支就越多,产生心理和生理问题的几率就越大。长期如此,会加强痛苦逆反,同时在压制过程中产生的新痛苦,也会不断渗入进去,结果使得痛苦越压越多。开始时痛苦还可能是偶尔浮现,但随着时间推移,痛苦会发展成为压在心头挥之不去恶魇。
  倾诉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当痛苦来临时,如果有机会向别人倾诉心中的难受,不仅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抚慰和情绪上的舒缓,更可以在对痛苦理解方面获得认知上的参考,会得到如何看待、如何应对这些痛苦的启发,并因此而提高人适应生活、把握生活的能力。
  当然,在烦恼憋闷的时候做些什么调节,不同的人的确有着不同的排序。倾诉,在有的人心中是首选,有的人则永远不会想起。从心理角度说,“倾诉到底有没有用”这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果自己觉得是有效的,那就可以多和朋友说说。
  (本文已发表2014年9月11日《每日新报-赢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