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怕上司?是自己吓唬自己

标签:
健康情感eap职场心理天津心理咨询 |
天生就怕上司?是自己吓唬自己
(本文已发表2014年8月14日《每日新报-赢周刊》)
小刘在公司工作已经有5年了,平时为人和善,与同事的关系很融洽,加之工作努力,认真细致,经常受到上司的表扬。但不知道为什么,小刘却觉得与上司相处很“费劲”,自己也不愿意和上司主动交流。“我知道上司挺看重我的,可我就是不想和上司有更多的交集。”在小刘看来,和上司走得远,大不了就是不被注意,可如果走得特别近、说的话太多,言多必失,容易适得其反。
有一次,上司让小刘做一份ppt文件,准备转天开会时用,可正巧当时小刘在与客户通话,没听清上交材料的时间,导致工作被耽搁了。事后,上司问小刘,为什么当时不过来问清楚?而小刘回答:“我怕您太忙。”对于小刘的回答上司很生气:“我忙我的,你怕什么?”当时上司正在气头上,言语比较严厉,小刘有点受不了,从那次起,她更是尽量避免和上司接触了。
久而久之,小刘只要一和上司沟通,就开始脸红、紧张、底气不足,甚至大脑一片空白,有时忘了要说什么。凡是需要与上司沟通的工作,小刘能躲就躲。见小刘这样,上司也就很少和她单独沟通了。同事都认为小刘怕上司,她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几个月前,公司内部竞聘,对小刘来说,这是她这么多年来遇到的第一次晋升机会,因此很想把握住,但就在她申请竞聘的时候,又开始犹豫起来。“升职后肯定会面临更复杂的工作,与上司接触的机会也会多起来,我怕我会不适应。”犹豫再三,小刘还是决定放弃了。“我天生就是怕上司,所以不适合升职,错过了晋升机会也就免去了与上司接触,这对我来说可能也不是坏事。”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顾问回复
通常来说,人往往会对拥有管理权力的人,或是拥有批评、评价、惩罚权力的人产生恐惧,比如上司、老师、警察等。这种惧怕,通常来自于早年对严父的畏惧以及内心里严苛的规则感,很多人成年后每当面对具有权威性标志和信号的人时,会下意识地把对方联想成严厉、不可亲近的人。
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来自父母管教比较严苛的家庭背景,比如从小就是乖孩子,不敢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是曾经表达过但却受到过惩罚打击,于是渐渐就变得小心翼翼。长大后进入工作单位进入职场,当面对与严父一样也拥有“权力、评判、奖惩”等标志信号的领导时,也就会下意识表现得畏首畏尾,无法轻松相处。
早年的经历影响还会造成另一种常见可能,就是特别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过度看重别人特别是重要人物对自己的评价,这背后通常也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当年父母对孩子表扬和赞誉太少、指责和贬评太多,导致孩子对父母给自己的评价过度敏感,为了不被父母发现自己的不足、不被父母贬评和指责,于是会尽量使自己游离开父母监视的视线。带着这种印迹,长大后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也会出现对领导的不适应,害怕面对领导,有意无意地躲着领导等。
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一个人面对权威、领导时,具有一些敬畏感、保持一定的谨慎性,也是正常的社会化表现。但是如果一个人对领导产生有过度的恐惧心理,或是行为上有刻意的回避表现,往往可能就是或轻或重的社交障碍的体现了。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试着自我调整下:
首先正确评估自己、接受自己。既不过高地定位自己,更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是有所能有所不能,找到自己擅长的方面并使之不断发扬,人就会渐渐变得自信、轻松起来,这时再面对领导时也就不再过度担心自己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不再担心会遭到指责、贬评。
其次要尽量锻炼自己与上司交流的能力。许多畏惧面对领导的人,恰恰是因为经历少、经验少而导致自己吓自己的负性循环。其实大多数领导和普通人一样,也希望与下属能有恰当、正常的互动关系。这时尽量自我鼓励一下,抱着平常心面对一下领导,大胆沟通,谈一些生活事情,反而容易与领导建立融洽的关系。通过交流的经历经验增加,能逐渐减轻面对上司时的恐惧,同时也能更多的了解上司、让上司了解你。
(本文已发表2014年8月14日《每日新报-赢周刊》)
前一篇:不升职就撂挑子
后一篇:明明不忙偏要装 压力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