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上有钱”背后的心理

(2014-01-04 11:07:51)
标签:

健康

情感

eap

职场心理

天津心理咨询



“马上有钱”背后的心理
——摘自电台做节目的部分内容


  距离农历马年还有一段时间,一张“马上有钱”的图片迅速走红,使得“马上体”一夜之间成为热门。
  
  “马上有钱”贴有明显的时代标签。不久前一项针对20个国家的调查显示,71%的受访中国人表示会根据拥有的东西衡量个人成功,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调查国家。
  买房贵结婚贵上学贵看病贵养老贵等等,直接催生普通民众对于金钱的渴望。“马上有钱”迎合了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和心声——翻身成为有钱人。
  我们正处在一个物化的社会,“中国式成功”的标杆越来越唯一化——拥有财富才算是成功。钱成了最现实的理想,不管是不是可悲,这就是目前中国的现实。

  “马上”系列中,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有钱”、“马上有车”、“马上有房”等物质的东西,“马上有快乐”、“马上有平安”则很少。
  因为今天的人们都很现实。
  都很现实其实也正常,先满足初级的、基本的需求,才能顾得上高级的、心情和精神上的感受。

  另一个被大量点赞、转发的是“马上有对象”。
  高点赞率、高转发率,来自心理的共鸣,一种自己心里一直挺焦虑、终于被你说出来了,一种切中心坎的感觉。
  心中有焦虑,这种“马上体”替我表达了焦虑,就是走红的心理机制之一。

  是一种娱乐,一个自发的群体狂欢。
  用娱乐性质的戏谑,迂回表达一直苦求但又一直得不到的无奈,表达愤怒了许久但又没有用处后的疲惫,表达认真了许久却终于发现认真没用后的难得糊涂。
  但同时,最后一点“想有钱”的幻想又没消失,于是这些混在一起,用苦涩味道的笑语,说出黑色的幽默。

  是一种自我放松。
  参与群体狂欢,对个体是有缓解效果的。通过和相同心情、相同境遇的陌生人一起狂欢,个体心中的焦虑、失望、不满等等得到了释放。
  把其他人相似相近的不如意,拿过来作为自己的心理安慰剂,于是群体中的每个人之间都相互疗愈了。
  走红是因为共鸣了焦虑,狂欢也安抚了焦虑。

  各种“马上有”里边,有没有“不劳而获”的心态?
  我不敢说一点都没有,但是我觉得这次“马上”热潮中,主要体现的是焦虑、不安,主要是表达内心渴望和期待。“不劳而获”的成分是很少的。
  从这里面解读出“有不劳而获的心态”,会不会有道德性虚高的成分?

  为何如此重视“马上”?怎么这么迫切?
  迫切来自预期的模糊。
  不确定自己的付出能得到怎样的回报,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于是急切地希望当下改变、即刻发生,装进口袋里才是钱,心里才能踏实。

  生活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太大,都是环境因素,都可以引发焦虑。
  但焦虑是心理感受,外界因素只是诱因,决定心理感受的是内心因素。中国人追求财富的30年,心灵和精神空虚的反差越来越大。这是焦虑的内因。
  近几年已经开始转变。心理成长越来越受关注,这些都是试图降低心灵焦虑的尝试。

  ——摘选自1月2日在天津广播电台做节目时的部分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