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闺蜜翻脸 “近因效应”使然

(2013-12-27 10:01:19)
标签:

健康

情感

eap

职场心理

天津心理咨询




(本文已发表2013年12月26日《每日新报》)
http://s2/mw690/001lyZtkty6FjzvOUznb1&690“近因效应”使然" TITLE="跟闺蜜翻脸 “近因效应”使然" />


  最近,小菊的工作不是很顺利,与同事也有矛盾,所以她心情一直不好,再加上闺蜜对自己不理解,更让她的情绪低到极点。“我真是看错人了,枉我把玲玲当成闺蜜,可是她却一点不理解我。”
  小菊和玲玲是中学同学,并且从那时起两人就是闺蜜。虽然两人没有进入同一所大学,但没想到,在两年前应聘时,却被同一家公司录用了,只不过被分配在了不同的部门,因此,两人从上班起,就成了“闺蜜加战友”。有快乐开心的事,两人一起分享;有伤心难过的事,互相安慰。刚入职不久,小菊因为没明白主管的意图,在报表中少录入一项内容,因此被主管批评一通。事后小菊很难过,玲玲陪了她一整天,不停安慰她,这让小菊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小菊发现,玲玲对自己的态度大不如前,甚至可以说截然相反了。几天前,小菊跟同事吵起来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小菊与同事合作统计年度报表,可同事负责的那部分一直没有做好,小菊好心帮着对方做,但最后数据出现出入,同事话里话外责怪小菊“帮倒忙”,就为这事,两人闹了不愉快。“我好心帮着她,她却怪我,我心里很委屈。”这件事小菊跟玲玲说了,本以为玲玲会安慰她,帮着她一起“历数”同事的不是,可没想到,当小菊跟玲玲诉苦时,玲玲却“嗯”“啊”地敷衍她;当小菊哭着问玲玲是否在听她说话时,玲玲却皱着眉说这件事怪小菊。玲玲告诉小菊,职场中重要的是做好本职工作,别人的事可以提醒,但最好不要插手,而且玲玲直言不讳地告诉小菊:“这件事就是怪你,生气也是因为你没有处理好。”玲玲的话让小菊更加难过。
  “本来和同事吵架了,我的心情就不好,一肚子委屈,想让她安慰我几句,没想到她却这样。”小菊说,“十几年的闺蜜跟我说这些话,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本想在闺蜜那里得到慰藉,可听到的却是对方毫无耐心、毫不同情的指责和批评,这让小菊失望至极。“不知道她为什么变得这么不体贴人,真想和她绝交!”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顾问回复
  人和人在交往过程中,对对方的评价、看法等等都是不断变化着的,往往一件最新发生的事情,会影响长期形成的看法,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近因效应。所谓“近因”,是指最近获得的信息,“近因效应”是说,人在认知、评判外界事物时,越靠近末尾部分的信息造成的影响越大。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往往会掩盖以往形成的评价和看法,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人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喜新厌旧,因此,近因效应经常会产生消极作用,一般来说,越是熟悉的、亲密的人之间越容易出现消极的近因效应。由于是老朋友,曾经的第一印象往往比较久远和模糊了,只要在新近交往中有一次异样或特别,就可能在某些情绪因素、情境因素的发酵、放大之下,使之前形成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一笔勾销。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老朋友就越应注意“保鲜”,每一次交往都不能因为是老朋友就“忘乎所以”。
  同时,每个人都应尽量提醒自己注意,在人际交往中克服“近因效应”可能带给自己的认知偏差。面对朋友的某一次“不好”时,不能因一时一事就否定朋友的全部、整体,而是要从头到尾全面完整地思考对方和自己的关系,同时也要想想对方是否恰好处于什么特殊状态下、有没有自己不知道的原因等等。要知道一贯正确的人是不存在的,人际交往需要历史地、全面地看待一个人,不能以偏概全。
  遇到此类问题可以找张纸,左边写出自从交往以来朋友全部的好,右边写出这次的不好,看看自己对一时一事的评价是不是并不准确,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写着写着,情绪就好转了。
  (本文已发表2013年12月26日《每日新报-赢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