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穷又忙 我该如何是好
(2013-09-06 10:40:10)
标签:
忙穷忙职场心理eap赵励君健康 |
又穷又忙 我该如何是好
(本文已发表2013年9月5日《每日新报》)
王强做销售工作已经有3年时间了,可他始终觉得自己刚入职场不久,还是个新人。“我一直感受不到,我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好像我的潜意识里依然停留在刚入职的那段时间。”王强在工作中表现得格外卖力,可每当下班之后,他就有一种莫名的委屈感,经常跟朋友诉苦。“我每天从上班开始就忙个不停,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的,忙得晕头转向。”王强说,为了不让别人小看自己,他整天要装作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其实心里却很乱。每到发薪水的日子,心情更是难以言说。“看着自己少得可怜的工资,真不知道这一个月都忙了些什么。”
“自从毕业走入社会以后,我一直都感到很焦虑,而且对于未来,我也感到非常紧张、非常茫然。”王强说,如今社会竞争压力异常激烈,稍不努力就会被淘汰,“过了30岁就很难找到发展的机会了,我今年已经28岁了,对于我来说,能‘折腾’的时间确实不多了。”说到将来,王强满脸无奈。“销售岗位的基本工资差不多,薪水主要靠业绩,但是像我这样既无丰富经验又无客户基础的人,很难做到出类拔萃的。”为了尽快看到业绩、提高收入,王强每天自愿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即便如此,每月的业绩还是不能让人满意。每当他披星戴月拖着沉重的步子和疲劳的身体往家走时,心中总是泛起一阵阵委屈和疑问:“难道这种整天又忙又穷的状态,就是我今后要过的生活吗?”王强说,到现在为止他没有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顾问回复
1.忙与危机感。具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可以激发人的警觉、保持进取动力与意识,这是好事。但如果危机感过了头,往往就会起到坏作用,比如“通过拼命工作来换取职业提升”就是一种误区。
对于这种误区,首先应想明白,“做得多”并不等于“做得好”。企业关注的是效率、效益,如果只有“忙”没有质量,那就是在受累不讨好,不会得到老板的赏识。因此,与其每天忙到身心疲惫,不如给自己腾出一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体会,领悟,这样不断成长,反而会使自己的职业更加稳定。
2.忙与价值体现。追求价值感,希望被需要、被认可、被接纳,这些都是人的正常需求,但过分追求这些就会造成新问题,比如希望通过“忙”来显示自己有价值,则是一种误区。
忙与价值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忙只是过程,只是通向“有价值”的中间环节,不管这个中间环节多重要,都不会,也不可能替代目的。从感受上说,价值感可以带来幸福感,忙本身只能带来疲惫与紧张。瞎忙、乱忙不但不能带来进步,反而只能帮倒忙。
3.忙与完美主义。过分追求十全十美,只会令自己在每件事情上都花掉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如果将所有事情累积起来,那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做无用功。过于完美就会造成拖延,每件事情都要考虑尽善尽美后才敢起步,这时别人已出发很远,结果不得不通过额外的“忙”来弥补延迟,同时还会不分轻重主次对所有事情一律消耗大量时间。
完美倾向的本质,是过分恐惧失败,这类恐惧可能来自某些深层的负面信念,如果察觉完美倾向过重的话,建议找时间和心理医生聊聊。
4.忙与逃避。有时候让自己保持忙碌是一种下意识的手段,借此躲避一些不愿面对的问题。
一些职场人身后可能存在家庭关系紧张、困惑,也有一些单身职业族情感不顺、婚姻空白,有时会通过迫使自己忙于工作,而不去面对。用忙来回避问题只能让自己暂时绕开,却无法根本解决问题,但是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越来越难以解决。因此,较好的方式应该是调整心态,及时面对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本文已发表2013年9月5日《每日新报•赢周刊》)
前一篇:上司有纷争 我该咋“站队”
后一篇:工作久了为何越发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