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难突破 心态犯的错
(2013-08-09 11:03:12)
标签:
职场心理瓶颈心态eap赵励君健康 |
瓶颈难突破 心态犯的错
(本文已发表2013年8月8日《每日新报》)
林勇是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可毕业后工作了近五年,一直都是在做行政工作。“当初误打误撞进了公司,可我心里一直有个‘结’,始终想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林勇说,做外贸工作,是自己多年来的理想,尤其是近一段时间,林勇的工作有些停滞不前,让他越发郁闷,更让他产生了转行的想法。
“其实,跳槽的机会很多,可都与我的要求相差甚远。”林勇坦言,工作这五年来,他始终没有放弃投简历。尤其是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林勇的工作遇到瓶颈,业绩停滞不前,他把这一切都归咎于“专业不对口”。“所以,我觉得,回归老本行才是我今后的出路。”有了这个想法后,林勇仿佛又回到了毕业前、海投简历的状态,可结果都在薪水方面“夭折”了。“与其他人相比,面试公司给我开出的薪水太低了,甚至低于我现在的工资,而且职位也是接近基层岗位,这让我非常不理解。”林勇说,周围的同学朋友,经过几次跳槽后,身价猛增,可是与这些人相比,自己似乎是在“贬值”。“人往高处走,无论职位还是薪水,至少也应该与现在持平,不可能降低要求吧?”林勇说,在众多面试中,仅与一家公司在各个方面谈得都比较满意,但复试过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这真是让我很痛苦,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谈到此事,林勇就非常头痛,“我知道目前就业情况并不理想,但我一直都非常相信自己。”他总是在用“至少有一家公司与我达成共识”的想法来暗示自己,觉得这是个转行的好兆头。“有些面试官认为我现在的选择与之前的工作完全不搭界,但我已经明确告诉他们,我的工作经历与外贸是有很大联系的,可他们就是不相信。”这让林勇十分恼火,林勇认为,面试公司的HR,就是想把他的薪酬水平压到最低。
看着周围同学的身价不断增长,跳槽的薪酬标准比自己高多了,而且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林勇越发不平衡了:“我为什么要放低自己的标准?难道我真的还要继续呆在这个公司吗?”对此,林勇感到越来越迷茫。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咨询师回复
从林勇整体的叙述来看,这并不单纯是职业规划的问题,更多的倒是“职业心态”的问题。
首先,林勇很不甘心,看着周围同学跳槽的薪酬标准比自己的要求高很多,而且个个过得都比他好,他不甘心降低自己的标准,这都是比较惹的祸。比较是人的本性之一,这无可厚非。但是比什么、如何比、从怎样的角度去比,其结果却大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较得恰当与否,是人类快乐或痛苦的根源之一,如果总跟别人比所得、所享,那么自己可能会一直痛苦下去。因此,若能换个角度、换个内容比较,心情则会豁然开朗。
其次,“总去面试,而且机会也不少,但都是在薪水方面‘夭折’了”、“人往高处走,无论职位还是薪水,至少也应该与现在持平,不可能降低要求吧?”人往高处走是对的,但是“高处”似乎不仅仅是指工资数额,还包括理想、地位、能力、规划、品位、心态等,如果展开考虑一下,只有薪水增加了,并不等于人真的走向了高处。如果一个人的月薪是4000元,他身处环境的普遍薪金为2000元,那么他属于高薪;如果一个人的薪水为5000元,他所处环境的薪酬标准是1万元,那么显然他的薪水并不高。因此,薪水只是衡量人是否处于“高处”的标准之一,而这个标准还要与周围的环境、生活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结合起来参考。
再次,林勇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外贸专业相关,觉得公司的HR故意刁难自己。作为HR,他们眼光独到,经验丰富,阅人无数,一个人是否与他所诉求的岗位相匹配,对方几乎一看便知,HR降低薪金标准,并不只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对于像林勇这样层次、经历的人来说,他们没有更多的能力和经验来支持更高的薪酬,HR们在核算薪酬标准前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相对比较公平。
最后,关于瓶颈。通常来说,遇到瓶颈阻碍时,许多人喜欢选择“突破瓶口”这条路,这当然是信心的体现,代表着进取心与拼搏意志。只是,当瓶口是由外界强势构成时,一味拼搏和进取的结果可能会是暂时的徒劳,头破血流之余,痛苦在所难免,这时候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暂时“舍弃”一些、“放下”一些,当突破“瓶口”后,再寻求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心态,正确的心态能引导自己走向正确的道路,完全不必纠结于眼前,只有心胸豁达、做长远考虑,才能最终突破瓶颈,闯出一片天地。
(本文已发表2013年8月8日《每日新报•赢周刊》)
前一篇:看人脸色做事 受累不讨好
后一篇:上司有纷争 我该咋“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