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自己紧张有助于放下包袱
(2013-06-28 11:13:10)
标签:
职场心理紧张eap赵励君休闲 |
承认自己紧张有助于放下包袱
(本文已发表2013年6月27日《每日新报》)
小李是一年前来到公司的新人,性格开朗,凡事大大咧咧的,从来不计较,人也很热心,加上他用功努力,同事们都很喜欢他。平日里,小李是一个口才很好、讲话幽默的人,可是,他却有个弱点——害怕与上司打交道。只要看到有上司在,或与上司交谈,就马上“张不开嘴”,用他自己的话说,“连舌头都‘打卷了’。”
有一次,部门经理来找主管,可碰巧主管不在。部门经理看见小李,就顺嘴问了他一句是否知道主管去哪儿了,可小李却愣了半天,然后若有所思地嘟囔着:“嗯,嗯……我哪知道,要不,我给您问问?”小李的反应,反而让经理有些尴尬,以为他不耐烦了,所以连声说“不用”。“其实我的本意是想说‘我不知道主管去哪儿了,如果您着急,我就帮您问一下’,可不知怎么的,就说了那样的话。”小李无奈地说,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他更郁闷。
经理新买块手表,款式非常棒,同事们都夸他很有品位,经理很高兴,小李也认为手表很棒,可就怕自己说错话,一直不敢言语,这时,有同事想给小李一个“台阶”,便说:“经理的眼光就是不一样,对吧小李。”“是啊,是啊,嗯……”小李吭哧半天,挤出一句,“比网上的强多了。”小李话一出口,自己就觉得不对劲了。“我是想夸他来着,可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就这么不会说话,我平时跟同事在一起的时候,从没说错话,分寸掌握得很好,怎么看见上司反而不会说话了呢!”
小李的这个“毛病”,不但使他在日常与上司沟通过程中减分,而且也在工作上形成了阻碍,成为他施展拳脚的“绊脚石”。
有一次,小李带着同事小张一起策划一项活动,方案很有特点。当时老总看过方案后,立即问是谁想出的点子,小李脱口而出“是我”,可当老总想让他做进一步讲解时,小李却支支吾吾,说得哪儿都不对哪儿;老总兴奋、满心期待的眼神,也渐渐变得有些“怀疑”了。无奈,只好请小张替他说。老总临走时,说了一句:“你做的方案,怎么你还不如别人说得清楚呢!”看似一句调侃的话,可小李能听出其中夹杂着“不信任”。本来这套方案的主要策划人是小李,从头至尾无论脑力还是体力,都是小李出力最多,在办公室里也说得头头是道,可到了老总面前,小李却变得说话颠三倒四,吞吞吐吐,这很难不让人怀疑。类似的事情很多,使得小李都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一见到上司我就紧张得不知道怎么说话了,平时的好口才也发挥不出来了,还经常说错话,有时候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好词,”说到自己的毛病,小李就很苦恼,“我知道,就因为这样,我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可是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越想表现好,反而越紧张,越害怕跟上司接触了。”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咨询师回复:
面对重要人物时,出现紧张感,这是人之常情,比如有些人经常把与上司有接触的事情推给别人做;或远远看见上司就绕开、为了错开与其碰面宁愿再等下一部电梯……但过度紧张或是过度不紧张都是“问题”。在职场中,常见的易紧张人群是各类“新人”,如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占比例最大的)、新调入企业的人员、新换部门或岗位的人员等,由于其适应性差,容易产生紧张感。
那么,紧张时,如何自我调整呢?首先是调整认识,就像前面所说,要了解紧张是正常的,同时要相信不会因为一时的紧张造成什么重大后果。这样想,一方面本身就可以减轻部分紧张感,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因为紧张而增加新的紧张,避免“越想越紧张”的负面循环;现实中,很多过度的紧张,其中少部分是由具体事件、场景或对象直接造成的,更多的紧张,则是由于自己的胡思乱想所造成。
其次是尽量多增加体验与历练,在各种场合提高自己与人接触、交往的经验,久而久之,紧张感就会下降;在体验、锻炼的时候,应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见到总公司领导会紧张,那就先和自己部门内的领导多接触,在比较自如之后,再逐渐过渡到接触其他部门领导、分公司领导等;不要为了提升经验就直接跑到总公司领导面前去“锻炼”,避免因跳跃过大不但没有形成历练,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挫折感,影响今后正常的适应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调适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用逃避的方式。一方面逃避本身会使自己失去体验、锻炼的机会,因为经验的增长是靠不断的体验积累的,而逃避的方式永远也提高不了实际应对的能力,另一方面逃避是种类成瘾行为,当通过一次的逃避避免了紧张尴尬,下一次再遇到类似情境时,人的本能还会倾向于逃避,久而久之,逃避将成为面对困难时的习惯性反应;更为有害的是,行动上的逃避惯性还会使人产生乱猜想、多疑多虑、灾难化联想等认知误区,这对职场人士今后的长期发展会造成较严重的阻碍。
在感到紧张时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放松方式,比如深呼吸、比如想象放松等,通常都能达到一定的缓解;假如自己放松效果不大,为避免紧张心理的加剧,可以直接告诉领导“见到您我有点紧张”,领导这时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的随和、幽默等,能够帮助你舒缓紧张;另外,心理运行的规律是越不承认紧张,反而就会越来越紧张。自己承认紧张并公开说出来,等于放下了心理包袱,不再与紧张的情绪做对抗,情绪也就会慢慢地松弛下来了。
(本文已发表2013年6月27日《每日新报•赢周刊》)
前一篇:猜忌 使我身心疲惫
后一篇:得不到重视 只因太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