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忌 使我身心疲惫
(2013-06-13 10:51:11)
标签:
职场猜忌心理eap赵励君休闲 |
猜忌
使我身心疲惫
(本文已发表2013年6月13日《每日新报》)
“我总是无缘无故去‘猜疑’,不但自己很累,周围的同事朋友也觉得累。”小庄说,她对自己的做法不但很烦恼,而且很厌烦。
小庄在公司做文秘,平时与同事相处得不错,人缘很好;对于自己的工作,小庄也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因此,上司也很喜欢她,可她唯一的缺点就是猜忌心理太重,使得大家都“不敢”跟她太亲近。
有一次,小庄约张芹一起吃午饭,可张芹却婉言拒绝了。午休时间,小庄看到张芹与另一位同事一起购物回来,她的情绪当即变得非常不好,甚至可以用“愤怒”来形容。小庄认为,自己跟张芹十分要好,而对方却因为另一位同事而对自己爽约,随即,小庄开始浮想联翩,猜想张芹肯定是交了新朋友,不再跟自己要好了,结果自己越想越气,甚至想到了“绝交”。当天整整一个下午,小庄都阴沉着脸,张芹与她说话她也不理,还质问张芹“与别人逛街,为什么不告诉她”。“后来想想,自己确实挺不讲道理的,可当时心里就是转不过弯来。”
通常情况下,经理出差预订航班和酒店的任务都是由小庄负责,可是后来有两次,经理却把订机票、酒店的事交给另外一位同事去做,小庄知道后,满脸不高兴。“以前都是我做,即使我不在办公室,经理也会打电话来交代任务,可是最近两次,经理都是让别人去做这件事,是不是他觉得我做得不好,才安排别人做这件事?”在小庄心里,“安排出行”这种事,只有交给“最信任的人”才会放心,可经理连续两次都让别人做,肯定是不再信任自己了。
小庄不敢过问经理的事,只能自己“瞎琢磨”,结果越琢磨越委屈,这件事就像石头一样,压得小庄透不过气来。事后,小庄才明白,原来那两次都是客户安排好的,而这些客户正是那位同事的资源。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猜忌心理特别严重,尤其是对自己亲近的、在乎的人或事,不管多么简单的事情,我总是会多想。可是事后想通了,又觉得自己很可笑、很不讲道理,搞得自己很疲惫、很郁闷。”小庄难过地说,“我怎么样才能克服这个缺点?”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咨询师回复:
猜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人一旦陷进这个误区,必定处处提防,既损害人际关系,也影响身心健康。
喜欢猜疑的人每时每刻都特别留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努力寻找对方每一句话中的“潜台词”,如此一来便无法做到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变得封闭,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差,最终变得郁郁寡欢,在这种烦恼痛苦的心理状态下,身体也就不健康了。
要进行自我调整,应把握以下几点
1.理智思考最重要。每当出现怀疑苗头时,应立即冷静、理智地分析其中原因,通过正确合理的信息、在错误的思维循环形成之前“切断怀疑”。许多猜疑最后揭开了往往都是很可笑的。
2.及时沟通消除疑惑。形成误会的原因往往微不足道,但如果不能立即消除,就会发展为猜疑。此时应该及时与对方坦诚地沟通。如果是误会,便可消除;如果是观点不同,可以换位思考,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如果猜疑属实,那么良好的沟通也可以使事端化解在冲突之前。
3.要善于自我宽慰、培养自信。生活中难免有误会,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妨告诉自己糊涂一些,适当宽慰自己看开些,从而消减自己的烦恼。
如果说理智思考是首要的,那么自信则是关键的基础。应当相信自己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真诚和友情。当自信基础充足时,人就不会时刻担心自己的言行,也不会总是怀疑别人了。
(本文已发表2013年6月13日《每日新报•赢周刊》)
前一篇:关系好就要成为“反面典型”吗
后一篇:承认自己紧张有助于放下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