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好就要成为“反面典型”吗
(2013-06-06 10:04:48)
标签:
职场人际心理eap赵励君休闲 |
关系好就要成为“反面典型”吗?
(本文已发表2013年6月6日《每日新报》)
刘利在公司做市场拓展专员,工作能力强,人缘也好,因为他与经理就读于同一所大学,说起来算是经理的学弟,因此他们的关系特别好,甚至彼此称兄道弟。即便如此,刘利并没有特别骄傲,仍然踏踏实实,业绩一直不错。然而,让刘利想不通的是,经理从来没有夸过他,反而处处批评他,拿他做反面的典型。
有一次,一个很难应付的客户,居然同意与刘利签合同,这让大家都很吃惊,每个同事都很佩服他。开会时,当刘利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经理后,经理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就合同中的一些价格问题大加批评,这让刘利十分委屈,也非常恼火。可散会后,经理却勾肩搭背、笑嘻嘻地跟他说:“哥们儿你真牛,走,喝酒去!”经理态度的转变,让刘利有些摸不着头脑。
起初刘利觉得,自己是经理的好朋友,经理这样做就是为了要“别人看”,所以也就不计较了,可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刘利就有些忍无可忍了。“几乎每次开会,我都会挨批。我做得并不差啊,我工作好的方面他不说,总是夸大我的错误。”刘利郁闷地说,经理嘴上从来没有夸过他,而是处处“找茬儿”挑错,并把错误无限放大,“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同事也总是拿我取笑。”刘利说,每次开会前,同事都提醒他,让他想想又做了什么“错事”,并让他做好挨批的心理准备;平时,同事也会经常拿这些事来开玩笑。“我知道大家都是善意的调侃,可我也有自尊心,搞成这样,就是因为经理太过分了。”
为此,刘利与经理沟通过几次,可依然没有效果,经理总是说自己这么做是有原因的,还让刘利理解他。“平时跟我称兄道弟,甚至经常说我是他的左膀右臂,可开会时他就没头没脑地数落我,我真的受够了。”刘利生气地说,“我很烦,也越来越讨厌他了!”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咨询师回复:
“烦”是一种“自我施加”的感觉。同样一件事,当人们看待它的角度不同时,得出的结论、看法、感受也会不同。就像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泼了你一身水,你会很生气,感觉受到了侮辱,但如果是过泼水节,那么人们会很高兴。因此,经理经常批评你,所以你感到烦恼,其实,这是你对“经理经常批评你”的看待角度有误。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处理外界事情遇到难题时,宣泄的对象往往不是朝向“外人”,而是朝向自己亲近的人。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试想一下,在众多同事中,经理肯定有亲疏好恶的不同,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阻碍或问题。这时,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同时又不影响大局,他会以亲信举例进行一些说教。这只是上司在工作中运用的一些具体技巧,并不代表他真的是“认为你不好”。相反,之所以选你做例子,是他心里认为你是“自己人”。换句话说,经理是把你当成自己亲近的人,才以你作为举例批评你的。
另外,不要把“虚”的面子看得太重,而应该更关注“实”的。从日常来看,经理和你很要好,那就多找机会与经理私下沟通,让他知道你虽然会有“同事们取笑”的难处,但是为了顾全大局,你依然会在场面上全力配合他的工作。与此同时,利用你的委屈在经理内心强化对你的歉疚感,这样在适当时机,经理肯定会回报给你更实质性的好处。这远比“虚”的面子更划算。
(本文已发表2013年6月6日《每日新报•赢周刊》)
前一篇:工作压力大 感到很“窒息”
后一篇:猜忌 使我身心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