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励君心理顾问
赵励君心理顾问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64
  • 关注人气: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梦想选择双城生活

(2013-04-22 19:24:46)
标签:

双城生活

异地恋

家庭情感

心理

赵励君

育儿



为了梦想选择双城生活
(本文已发表2013年4月21日《今晚报》)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完善和提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关系,开始经常往来于两个城市之间,这样的人群被称为“双城族”,8090后无疑是其中的中坚力量。奔波于“双城”之间,源于他们想通过努力和付出获得更具“性价比”的生活,当然也承受着因“双城”的距离而带来的种种无奈和纠结,“双城族”正在成为当今青年生活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轨道交通催生双城生活

  其实在国外,“双城生活”模式早已出现,如在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纽约周边,往返于异地之间“双城族”并非少数。在本市,以天津为居住中心,辐射北京、廊坊、唐山等地的双城生活模式也越来越普遍。来自交通部门的统计,仅每年往返于京津两地100次以上的“双城族”就将近5万人。

  周六一早,陈敏像往常一样,八点五十分准时拿起电话拨通了老公夏亮的号码,“还是九点零八分到达的C2205次吧?我再有十五分钟就到了,老地方接你!”“对,没错,一会儿见!”在熙熙攘攘的天津站南三出口,陈敏望眼欲穿地看着出站的人群,一眼便瞄到了老公的黑色西装。“为了赶上这班车,早上都没睡醒就直奔北京南站了,宝贝儿挺好的吧?”夏亮一边揉搓着困倦的双眼,一边忙不迭地边走边问,“孩子很好,放心吧!”陈敏边说边扣上安全带,两个人钻进车里朝家飞奔。每次他们都选择这种方式实现精准对接,多一分钟都不想浪费在等待中。

  这对80后夫妻原本在北京工作,结婚后,迫于北京房价太高,他们选择把家安在陈敏的家乡天津,陈敏为此辞去了北京某私企的人力资源主管工作,回到天津进了一家事业单位,而夏亮在北京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总部做技术支持,这是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放弃了再想找到这样重量级的企业和高薪就困难多了,考虑之后,夫妻决定开始这种往返于京津之间的双城生活。“一开始我觉得城际列车很方便,每天回天津一趟也不是不可能,但真正实施起来,才发现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虽然城际列车只有半小时,但花在地铁和进站检票上的时间要多得多,有时晚上还要加班,所以现在只能是一周回天津一次。”夏亮无奈地说,“把她一个人留在天津我确实不太放心,虽然每天都通电话,仍然觉得在她遇到困难时,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她怀孕后,每天更牵肠挂肚了,周六一早睁开眼我就直往家奔。”

  追求性价比认头奔波

  早上六点多出门,坐地铁到天津站,坐半个小时的城际列车到北京,然后换乘地铁到公司,下班也同样如此。很多选择“双城生活”的年轻人都在重复着同一个生活轨迹。

  “我在北京的电商公司上班,起薪就是五千,加上北京的业务量比较大,一个月算上提成可以赚小一万块,刨去上税的部分,剩下的也比在天津同类单位的起薪要高,这么一想,折腾些路途也值了,而且对于我们这些往返京津间的上班族,公司还会给一些交通补贴,很划算!”24岁的谭弘在北京已经工作两年多了,“在北京上班赚钱,在天津生活消费,这样赚多花少的模式对于我这种需要买房的年轻人来说很有利!”如今,谭弘已经靠这种“剪刀差”的积累方式攒出了自己买房的“第一桶金”,加上父母的贴补,足以在天津支付一套位于南开区的商品房的首付。

  除了考虑收入和房价,让“双城族”认头奔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发展空间,哪里的职业发展空间大,工作机会多,上升空间大,哪里就会成为吸引人才的洼地。在北京工作的石家庄女孩萌萌就得益于便捷的双城交通改变了她的职场生涯,从事网络媒体工作的她时常往返于京冀之间,“我家在石家庄,那里找不到太大的媒体平台,但在北京,不仅媒体单位多,而且机会也相对均等,加上高铁时间有保证,往返双城也不是难事,现在我已经凭借自己的能力成功转正了,还经常有去国外出差的机会!”

  “周末夫妻”挺无奈

  “双城生活”也是一把双刃剑,当选择了这种新生事物享受着高薪以及高性价比“加分”时,也带来了令人纠结和无奈的种种困扰。

  孙丹和丈夫罗平也是双城族中的一对,罗平因为公司有工业项目在曹妃甸,他作为一名工程师,需要每天盯在施工现场,虽然开车只要一个半小时,但他却只能一周回家一次,赶上工地忙的时候,半个月才能回一次的情况也是有的。孙丹一个人在家,所有的家务和照顾双方老人的重任都落在了自己的肩上,用闺蜜的话说,她这婚结的一点“规模效益”都没有,还不如当初“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生活。一次,孙丹家的水管坏了,水呼呼地往外冒,她怎么堵都堵不住,等修水管的工人赶到的时候,屋子里已经流满了水,孙丹看着被浸泡的地板,只能站在一旁抹眼泪。晚上她给罗平打电话,抑制不住心中的委屈,向他哭诉道:“这个家里有你和没你有什么区别?我需要你的时候你都在哪里?”“这问题咱俩不是都讨论过好多次了吗?你冷静下来想想,还不是为了赚点钱,将来过上更好的生活吗?到时候我天天守着你!”罗平在电话那头安慰着,“哼,到时候还不知道你守着的是不是我呢!整天不在身边,没准儿哪天你就爱上别人了!”孙丹虽然话语带有撒娇的口气,但说的却是她心里一直以来最担心的问题,在她看来,要是两个人有个孩子,彼此之间还能有个“粘合剂”,就算分隔两地,相对来说安全系数也高一些,但他们现在这种“周末夫妻”的状态,自己根本没办法再承受生养一个孩子的重担,而越是没有孩子,她心里就越没底,生怕哪天两个人就因为双城的阻隔而“解体”了,那才叫“赔了老公又折兵”。

  (记者:张桐  晓悟)



  专家点评:用心缩短“双城距离”
  心理咨询师 赵励君

  有婚姻咨询统计表明,越是关系密切的夫妻,双方位置关系越紧密,这里的位置关系指的就是夫妻间的时空距离关系。夫妻长期分居两地,很容易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双城生活导致夫妻之间感情亮红灯前来咨询的年轻人现在越来越多,问题的根源与距离有关,当然也与双方沟通、关心和理解有关。
  对此现象,首先的也是最大的建议,是除了短期、临时原因之外,双方尽量不要选择双城生活、异地恋等。
  从情感心理的角度说,无论客观理由多么充分,长期分处两地都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如果说暂时分处两地还是一种无奈的话,那长期的两地分居应该算是较大的人生遗憾了。解决遗憾的原则很简明,就是越快结束分处两地越好。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尽管双城生活可能会带来物质和发展上的一些好处,但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在家庭生活和情感沟通上产生距离。虽说“距离产生美”,但对于情感、婚姻而言,美更多存在于双方持续不断的亲密接触中产生的心理感受。
  想得到稳定的情感、团聚的生活,或许就要损失一些既得的物质利益,但是挣再多的钱,不都是为了生活幸福吗?一家人能够在一起,才是基本的生活原型,才是通俗意义上的家庭和幸福。有得必有失,只要婚姻在、情感在,即便一些暂时的物质利益损失也是值得的。

  如果必需短期、临时双城,双方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信任。从日常婚姻咨询的情况看,信任危机往往是导致家庭不和睦的重要原因。两个人分居于两地,彼此信任变得尤其重要,两人都不要对对方疑神疑鬼,带有控制欲的“查岗”反而会把对方推得更远,倒不如说些“今天出去累不累?”“工作顺利吗?”这样能够拉近距离的暖心话。

  其次是保持及时的相互沟通、传递体贴。要让对方感觉你就在身边,甚至比在身边时还要体贴,关心对方生活的小细节,对他/她的事情热心一点,经常在电话中说些甜蜜的话,偶尔邮寄些小礼物之类的东西,要让对方觉得你真的非常思念他(她)。在远程交流中多传递良性信息,如果对方出现负面情绪的流露,要多鼓励、多支持,尽量减少唠叨和抱怨。可以多聊聊孩子,这个话题能将双方关系拉得更紧。

  第三,如果夫妻中一方是追随另一方到某地的,结束“双城”时应该尽早找一份适合的工作,恢复社会接触,这一点很重要。追随的一方不要因为“我为了你放弃了这么多,千里迢迢来到你这边”,就坐等对方的报答。这样的想法和认识会使被追随的一方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时日一久,对方会因扛不动这么重的心理负担而焦虑、发火,家庭矛盾的隐患也就出现了。

 (本文已发表2013年4月21日《今晚报•8090后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