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老公做的越多 他越没有责任心?

(2012-11-16 12:52:10)
标签:

婚姻

情感

心理

赵励君

eap

 

 

为老公做的越多 他越没有责任心?
(本文已发表2012年11月15日《今晚报》)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婚姻观念虽然有一定的依据,但并不代表女人在家里就要事必躬亲。婚恋专家表示,夫妻关系中,如果长期忽视对男人“付出意识”的培养,女人不仅不会换来男人的“感激涕零”,反而会因为长期“溺爱”男人而让他们淡漠家庭责任意识,从而影响婚姻质量。


  为老公做的越多 他越没有责任心?

  倾诉人 陈小姐

  我的丈夫从事销售行业,平日里工作特别忙碌,而我在机关单位上班,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因为心疼丈夫,我每天早上在他起床之前,都会准备一份香甜的早餐给他,周末也不忍心叫丈夫跟我一起做家务,尽量让他睡个好觉,等丈夫起床后,家务活我已经做了一大半,而老公则是打开电脑,开始他所谓的“工作”,偶尔玩一些网络游戏。可是,时间长了,我心里也挺不平衡的,老公从结婚起就没有做过一次家务,哪怕是洗一次碗也没有。他总是说自己有多忙,可我走近他的时候,却发现他有时在玩游戏。让他分担一些活儿,可每次都做错。晒个衣服他连袖子,裤脚管都不拉出来,晒干的衣服根本没法穿,都是皱巴巴的,这些事情我也不想他添乱,跟他交代的那会儿工夫,我自己都做完了。

  老公是我们家里的主心骨,他就像个领导,而我就像他的下属。他吩咐的事情,我会认真完成,他没有吩咐的,我也会完成。我每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就是不想让他操半点心。于是在家里我像个保姆一样:洗衣、做饭、拖地、带孩子,甚至给老公打洗脚水。看着老公每月交给我的工资,我才有一丝安慰。有一次,我因加班回家晚了些,准备赶紧给家里人做饭,就让他去接孩子,他极不情愿地暂停了游戏从电脑前站了起来,过了没多久,他自己一个人回来了,我问他孩子呢?他说没回来吗?我当时就生气了,你没接到孩子自己回来了?他说我没看到孩子啊!又气又急的我关掉煤气,穿上衣服就走了。一路上,我一边担心孩子的安全,一边埋怨老公一点做父亲的责任意识都没有,到了学校,孩子孤零零地站在校门口跟我说,妈妈我从放学一直站到现在。

  回到家,老公质问孩子跑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校门口没看到他,孩子怯生生地说学校有两个门,四年级以上的从北门走,像他们四年级以下的从西门走……老公这才意识到自己等错门了,我这时气还未消,埋怨他为什么没有看到孩子就自己回来,不知道打个电话回来问问。他也没好气地说,你也没告诉我学校两个门啊!那一晚,我们吵了一架,我细数了家里该我做不该我做的所有事情:洗碗、拖地、收拾房屋、以及买煤气水电、换灯泡、接电线……他却说男人在外面挣钱,女人不就应该做这些吗?我越听越来气,他怎么就这么没责任心呢?   (记者:吴瀛)


  专家点评:心理咨询师 赵励君

  女人“过度付出”效果反而不佳

  现实社会中,许多女性在婚后为家庭的付出要比男人多很多,特别是在养育孩子、日常家务等琐碎繁杂的方面,几乎都是女性一方在付出。对于对婚姻、对家庭的付出,很多女人认为是天经地义,或是把付出与爱情等同起来,认为付出越多才越好,于是放弃自己的各种利益、放弃自己的发展与成长,一头扎进家庭奉献。但若干年后,往往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家庭出现不和谐状况。

  付出要不要回报?当然要回报,从心理意义上看,婚后女人一方对家庭的各种付出,其最大的回报本身,就是得到完整、稳定、长久的婚姻,这是最大也是最本质的回报。

  对于有“付出心理”、有抱怨的女性来说,首先可以从认知上调整,理解婚姻本身的稳定和持久就是最大、最本质的回报,就像母亲仅仅是从体验母性出发,就可以心甘情愿对子女付出一样。

  其次,婚后女性不应过度付出,比如把放弃个人权益、放弃个人发展和成长当做付出。我们说,婚姻中的女人可以深情,可以忠贞,但在付出方面决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女人自身就忽视自己的利益、自己就省略自己的权益,男人一方的惰性就会被渐渐培养出来。

  再次,女性一方不要认为:我为他付出了这么多,为他吃了这么多的苦,他总该有良心,总该不辜负我吧?这种认识看似合理,其实只是一种一厢情愿。从心理角度来说,良心仅仅是自我道德约束的表现,但在现实社会环境下,人每天都在接受大量的外界新信息的刺激,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自我道德约束往往是经不起新信息的刺激和考验,也经不起时光岁月的消耗与磨损,毕竟多数女人的老公不是圣人。换言之,女人有权自愿选择要不要过度付出,但不能指望男人也过度回报。

  可以建议婚内女人的是:为家庭、为婚姻全心付出,这是完全应该的,女人不必为“要不要付出”而犹豫。但需要注意的是,“全心付出”不等于“过度付出”,应该是夫妻双方一同为家庭付出。如果双方付出比例失衡,一方的付出比另一方多很多,多出的部分往往并没有等量的必然回报。

  (本文已发表2012年11月15日《今晚报·女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