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恋”更需提前做好各种心理准备
(2012-11-12 12:27:12)
标签:
婚姻情感心理赵励君eap |
“姐弟恋”更需提前做好各种心理准备
(本文已发表2012年11月11日《今晚报》)
最近,某知名婚恋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68.6%的人说自己身边有姐弟恋现象,说明姐弟恋这种情感模式渐渐进入婚恋主流。有人说,8090后看好姐弟恋是因为习惯了别人围着自己转,想找个能依赖的人;也有人说是当今社会压力之下,务实的择偶观驱动人们努力寻找着能担当风雨的另一半。但无论何因,“姐弟恋”的婚姻比传统家庭的维系需要多几倍的超负荷付出,而且“姐弟恋”能否平稳走向婚姻还需要当事人作出冷静、客观的评估。
学弟爱学姐 只因她体贴
过去,大学新生入学流行一句话,叫做“防火防盗防学长”,而如今却变成了“爱国爱家爱学姐”。从家长的温室中走出来的90后到了大学后发现了学姐这座“爱情大棚”,会让他们安全感倍增,而且不用放低身段费心费力地去“追”和“上赶着”。
校园中,经常有男生为追学妹,抱着吉他在宿舍下唱几个小时情歌的。好不容易追到手,还得当撒气桶,处处得让着,因为你是学长,当哥的得懂事。尽管在家是“宝贝”,可要讨学妹欢心就得俯首称臣;而学姐就不同了,她们因你是学弟而处处关心、照顾,像个“便利贴女孩”。,她们大多有恋爱经验,知道如何规避恋爱中的“雷区”,跟她在一起少了女生的任性和公主病,多了体谅和谦让,这就是不少校园男生弃学妹找学姐的原因。“她会告诉我刷过的运动鞋要用纸巾包起来,我生病的时候,她还会煮粥给我吃,偶尔跟哥们儿出去通宵,她也不干涉,总之,不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我吵架。”小赵就在学校恋上了一个大自己三岁的学姐。而学姐小兰认为,和学弟在一起总是浪漫多情又带点小冲动,不像已经被学业压成“掉书袋”或是为前途整天压力山大的学长那样单调无趣,没有大男子主义的“看管”,更像偶像剧一样“罗曼蒂克”。所以在“受虐”和享受之间,校园中的少男少女们更愿意选择前者。
剩女看好潜力男 找回青春味
职场不缺少“剩女”,有人说“剩女”优秀、成熟性感、有女人味,经济独立又个性洒脱,她们之所以单身,是因为对“奔三”的非优秀的大男看不上,而优秀的“奔三”男盯的只是小自己五六岁的妙龄女,所以,刚入职的小男们便成了她们新的选择。
职场剩女追求姐弟恋原因是复杂的,可能是大女想趁自己完全失去“市场”之前见好就收;可能是因为自身有了足够的物质基础,要的就是一份浪漫的感情、一个拿得出手的“拉风”老公,顺便也能让自己的心态跟着他永葆年轻;还可能就是因为错过了找成功男士的机会,而把砝码押在了潜力股上,准备靠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来引领和培养未来的“成功人士”等等。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职场中的姐弟恋中经济地位存在女高男低的现象。今年二十九岁的莫琳是一家网站的部门经理,要强的个性,时尚的打扮,简直成了办公室里的“女王”。在北京,她有自己的公寓,开着三十多万的车,而她的男友是比她小五岁的刚入职的技术处新人小曹,人长得帅气,脾气好,还很听话,不管在单位还是在家,都把莫琳当成领导,收入虽然没法跟莫琳比,但却很会玩,很乐活,周末总是开着莫琳的车带她去自驾游,去野炊,这让莫琳觉得在繁忙的工作之外生活变得很有情趣和青春气息。小曹跟莫琳在一起也觉得没有什么压力,不像那些年轻的女孩会问他是否有房有车之类的问题,也不会因为没及时回复短信而遭遇一场小题大做的吵闹,两个人都很享受这样的感情,并且愿意朝婚姻发展。
走进婚姻 反倒没了信任感
一场恋爱走进婚姻才叫修成正果,而姐弟恋要面临的考验更多,特别是时间将双方“实力差”逐渐缩小后,女方会有强烈的不安感,而这又会转化成一种“看管”心理,夫妻间的信任和理解就会大打折扣。
孟杰跟相恋两年的女友赵玫是标准的姐弟恋,赵玫比他大五岁,当初恋爱时,觉得感情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可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关口,误会越来越多,赵玫变得更爱猜忌,动不动就担心孟杰看上别人,三十二岁的她就想赶紧“落停”,有个稳定的家庭,总是催着孟杰赶紧结婚,而孟杰却因为被“拷问”得久了而感到疲惫,但为了给赵玫一个交代,他还是跟她领了证,只是一直没有办婚宴昭告天下。赵玫的不踏实并没有因为领了证就消失,反而对孟杰看管更严。一次孟杰到外地出差,赵玫一天给他打十几个电话追问“在哪里?在干嘛?”,弄得孟杰很心烦,一赌气把手机关了,打不通的电话让赵玫心里七上八下的,孟杰回家后,俩人冷战了一个月。孟杰只要上网,赵玫就担心他在聊些什么,总要在他身边溜达来溜达去。面对这一天到晚的“盯梢”,孟杰对这段婚姻的前途感到很迷茫,只能是先过着看,为此,他连孩子都不敢要,就是怕哪天实在忍不下去还能留个“回身步”,而越是这样,赵玫的猜疑就越重,两个人矛盾频发。 (本文作者:方旭)
专家点评:心理咨询师 赵励君
首先说“剩女、剩男”这样的叫法不很准确,“单身”并不等于“剩”,实际上很多大龄单身男女都是很优秀的,目前的单身状态是某些客观原因造成,还有些大龄人士更是主动选择的单身生活状态。简单地把大龄未婚概括为“剩下”有些不准确,也有些不尊重。
回到“姐弟恋”话题,作为情感关系的形式之一,从婚姻基本要素上讲“姐弟恋”完全可以发展为幸福、美满、持久的婚姻,这一点没有疑义。对于身处“姐弟恋”中的双方,则需要做好各种心理预期准备,比如面对社会舆论、评价的心理准备,比如面对双方家长、亲属阻力的心理准备。相比于正常恋,姐弟恋更强调、更需要得到家长和亲友的祝福,在纯粹式爱情越来越远离的时代,正常恋的苦命鸳鸯都很难修成正果,姐弟恋的苦命鸳鸯就难上加难了。
最关键的心理准备,还是2人之间,面对各自差异化、差距化的心理准备。
多数姐弟恋中,往往在社会成就、经济收入、日常为人处事能力等方面,女方目前都暂时高于男方。对此,女方务必要提前做好包容、宽谅和接纳这些差异、差距的心理准备。否则有可能会出现恋爱时感情的洋溢能够盖住一切,2人之间觉得什么都没问题、什么都好。或是双方在共同抵抗家长阻力时组成统一战线,这时“罗密欧朱丽叶效应”会促使2个人越发觉得只有对方才能真正理解自己,觉得和他/她恋爱真好。
可是现实里大多数恋爱不会一直停留在纯爱情阶段,随着时日推移,多数姐弟恋也将和正常恋一样,要进入谈婚论嫁的务实阶段。这时婚嫁\买房、装修各项具体事宜、各种找人办事等等,都开始进入两人之间。如果女方对双方差异、差距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和调整,一些看不上、一些不满、抱怨甚至鄙弃会在日常交流中不自觉地、越来越多地流露出来。在这些杂音的影响下,女方心情变差,爱情进展不再流畅。假如这种看不上、不满是持续在较长时间中,男方有可能会在越来越高的焦虑中心生异念,甚至会被逼跑。因此,女方务必要做好心理准备,不用过高的标准衡量男方,而应持以柔性的指标、发展的眼光看待眼下的差异、差距。
男方也要对女方今后岁月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变化,做好相应的心理预期和准备。随着时日推移,可能今后女方在社会位置、成就、经济收入等方面越来越高,双方之间很多差距会越来越大,对于这种可能,自己内心能够真正接受?另一种情形可能性也不小,就是随着时间推移男方在社会成就、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实力不断壮大,甚至“赶超”女方,特别是在中年后,女方原本的经济优势已不再,年龄又处于弱势,男方能接受吗?是否会有“不甘心”的情绪?同时,另一种可能也很现实,就是随着结婚生子和岁月时光,女方因为照顾孩子、照顾家庭,年月的侵袭会体现在容貌、身材上,男方能接受吗?以及女方在日复一日的具体事务操持中,原先恋爱阶段具有的温柔、体贴可能会渐渐不再,逐渐转化为对男方的指挥、指教等,男方能接受吗?等等。这些心理预期和准备越充分,今后双方之间隐含的麻烦越少、可能造成的影响越小。
(本文已节选发表2012年11月11日《今晚报·8090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