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励君心理顾问
赵励君心理顾问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63
  • 关注人气: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家”太黏糊的烦恼

(2012-10-28 21:32:07)
标签:

婚姻

关系

心理

赵励君

eap

 

 

“亲家”太黏糊的烦恼
(本文已发表2012年10月28日《今晚报》)

 

  俗话说,亲戚远来香,但随着8090后纷纷进入婚嫁年龄,他们双方父母的关系与70后或60后的“亲家”关系相比发生了本质变化。为儿女婚事“准亲家”煲电话粥,成家后两家父母常聚会,有了孩子后“4+2+1”家庭一起远游的和谐场景背后却磨擦频发,当代“亲家”来往过密虽有时尚印记,但也是8090后父母习惯性替代、8090后婚后独立性差的因素使然,拿捏不好其中的度,可能会事与愿违,好事办砸。

 

  为促成儿子婚事 当妈的做起“亲家公关”

  现在很多父母在儿女的婚恋问题上运筹帷幄,甚至不甘坐在后台指挥,索性跑到前台当起了发言人。代儿哄女朋友让“未来儿媳妇”欢心,逢年过节送礼“拉近”对方,细节上无微不至之余,更把买房、买车、婚嫁时间这样的大事也揽入怀中。不仅如此,很多8090后父母索性绕过儿女打起了“亲家牌”。然而,一些目的性很强的亲家间“套磁”有可能帮倒忙。

  李楠和莎莎是大学四年的恋人,毕业后各自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自然开始讨论婚嫁问题。李楠家在承德,为了能让儿子在天津及早安顿下来,李楠妈妈主张两个人尽早把结婚证领了,当父母的也就踏实了,更重要是,莎莎的家境和在本市的社会关系让李楠妈妈更想快刀斩乱麻。莎莎家觉得刚毕业就谈婚论嫁太过草率,怎么也得给双方家长一个接触时间,所以在登记时间上一直拖着。眼瞅着自己计划不能顺利实施,李楠妈打起了亲家主意,开始了和莎莎妈的“亲家公关”。“我给老姐姐请安了……”,一封短信让莎莎妈妈很惊讶,看到是来自于还未谋面的“亲家”问候,出于面子,莎莎妈抄起了电话和李楠妈寒暄了起来。就这样,两位亲家成了“煲电话”的好姐妹,直到一件事情发生,让莎莎妈产生了反感。那天莎莎下班回来,身上挎着一个新的名牌包,询问后才得知是李楠妈海外代购后邮寄到莎莎单位的,让莎莎在单位赚足了面子,同事都羡慕她遇上了个极好的“准婆婆”。后来,李楠妈隔三差五都会给莎莎送个“惊喜”,小首饰、化妆品,甚至还往卡里直接打零用钱,让莎莎有了未来婆婆简直是个年长“闺蜜”的感觉,胳膊肘自然开始往外拐,回家游说起自己亲妈,“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我们倒是挺合得来的!嫁进他们家我一点儿都不担心!”看着女儿被李楠妈妈“俘获”,莎莎妈妈顿觉这位“亲家”的“手腕”非同一般,看着自己被孤立了,女儿也心甘情愿,也就不好太坚决反对登记了,但是在她心里对亲家这种为达目的颇费心机的做法十分反感,戒备心也提高了,在女儿的聘礼、婚礼的规格上都要“把住”,家境殷实的她看重的并不是钱,而是不想让女儿被这心眼多的未来婆婆给算计了。

 

  亲家想亲如一家 无奈总事与愿违

  亲家间勤走动,多交流感情,初衷都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蹚道儿”,让孩子婚后的生活更舒心、省心,很多家有适婚年龄儿女的家长们觉得自己出马把两家的关系搞好了,哪怕今后小夫妻间有点儿小矛盾、小摩擦有他们的“面子”撑着也不会有大碍,但事实上,素不相识的两家人在向这个美好愿望前进的过程中,由于利益的羁绊,难免事与愿违。

  华先生两口子最近特别忙,跑房产中介,跑建材城,同事问他:“你家又要买房装修啊?”“嗨,不是我们家,是给我们亲家倒腾房子!”“哎呦,你可太周到了!”同事有点儿吃惊地问,“嗨,不都是为了儿子嘛,现在亲家带着小孙女,我们不得在别的方面多找补一下嘛,别叫人说出话来。”不仅仅是选房、装修,他们还帮亲家垫了首付,新房入住后,华先生两口子赶上歇班日子就往亲家去看孙女,有一回,华太太看孩子姥姥摸完抹布的手没洗就去抱孩子,心里挺不乐意的,在以前,她不好意思当面说,可如今自己在房子上出钱了,就有了“话语权”,“亲家,现在小孩都娇气,你得多注意,抱孩子前一定得把手洗干净!” 孩子姥姥听了,觉得脸上挂不住,“我平时挺注意的,今儿这一着急给忘了,带孩子要太讲究了,免疫力就得变低,更容易生病。”华太太听了没再接茬,可心里老大不痛快,回家路上一直跟华先生抱怨,觉得亲家顶撞自己,白给他们出钱出力了。“十一”期间,儿女出于好心,带着两边老人和孩子一起去厦门旅游,本想沟通感情,却点着了新“火”。华先生两口子喜欢鼓浪屿的文化氛围,想要在岛上多住几天,可亲家却觉不出鼓浪屿有什么好,认为岛上的住宿太贵,想住在市区,两家老人不好意思直接矫情,心里都窝着火。晚上吃饭时,做闺女的习惯了第一筷子把最大个儿的虾夹给老妈,华太太看见了,表面上一团和气,晚上回到房间就开始抱怨,“你看她,根本没把咱俩当回事!”翻来覆去嘚啵了快一个小时,又翻出来房子的事儿,一旁的华先生听得不耐烦,说:“谁让你当时充好人,大包大揽的,这会儿不上算了吧!”“那我不是觉得让他们念着咱的好,大家往亲里处,他们就不能为难咱儿子,有嘛事儿也能多听听咱的意见吗,谁想到这家人这么不上台面!”回天津后,两家人在机场就不欢而散了。 (记者:晓悟)

 

  专家解读:心理咨询师 赵励君

  双方父母越过孩子,替孩子谈婚论嫁甚至替孩子谈恋爱,是父母侵犯子女心理边界的表现。这背后,有父母控制惯性过强的原因,也有父母自身分离焦虑过高的原因,从心理角度看,这些都是问题。

  中国父母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客观上侵犯子女的心理边界,使得原本很清晰的、应该由子女自己完成的事情,变得模糊、变得说不清该由谁完成。双方父母在孩子还未开始交往时就走得很近,制定一些指令要求子女去完成,这很类似封建时期的包办婚姻。孩子们刚开始相恋,家长就蹿到前台做“公关”,替代子女本应该完成的事情,表层看是在帮孩子,性质却是“越界”。从远期讲,对子女未来的情感、婚姻、生活幸福,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对亲家过分示好、献殷勤,让对方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其实是在谋求控制,背后的心理意义是制造对方的感激和内疚,最终达到控制对方、保护本方利益的目的。从本质讲,自私是人的正常属性,正常的人际关系中各方都应恰当自私、恰当照顾好本方的利益,这才是合情合理的。

  一份好的关系中,既要恰当地顾及对方的利益、又不能过度放弃本方的利益,既要恰当保护本方利益,又不能太自私而侵犯到对方利益。假如表面上对另一方过分、过度地好,深层上却是为了迂回地达到本方的自私,久之会引起对方的警惕和不舒服,进而影响关系。

 

  作为儿女亲家,如果双方家庭在文化、观念、地域、社会背景等方面都非常相近,这当然很好,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现实里多数亲家家庭之间在上述各方面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的。因此说,亲家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

  除非亲家之间以前就是很熟悉的朋友,普通亲家之间还是建议不要走得太近、不要走得太密切。双方交往的前期可能会因客气而忽略差异,但交往多了久了,细节上的异同和矛盾就会逐渐暴露出来,很多父母之间的小分歧会传到孩子身上,在小家庭里扩大发酵,引发不和谐。

  亲家间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距离产生面子”,走在客气、客套、面子的层面,而不让带有冲突的因素有机会浮出表面。

  (本文已节选发表2012年10月28日《今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