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面不提钱 相亲没诚意

(2012-10-23 12:30:16)
标签:

婚姻

情感

心理

赵励君

eap

 

 

见面不提钱 相亲没诚意
(本文已发表2012年10月21日《今晚报》) 

 

 

  相亲不提“房”“车” 反被当做没诚意
  曾在网上热议的一句择偶观——“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间接反映了一部分人对于高端物质生活的渴求和对平庸生活的鄙夷。但相对而言,在生活中也有一部分人苦苦寻找一份不掺杂任何物质因素的“纯爱”,可是理想需要基于现实的土壤才可以生根发芽,如果这种美好的期盼得不到认可,反倒容易被误解而屡遭碰壁。
  28岁的陈小姐在恋爱问题上更像个小学生,习惯独来独往的她在今年国庆期间才首次参加了相亲活动。陈小姐说自己的择偶标准很简单:人品好、开朗、体贴就足够了。她身边的家人、好友都觉得像她这样单纯,不求男人“薪水高,房车全”的女人完全可以算是剩女中的“极品”,是相亲市场上的“香饽饽”。见面当天,男方主动开车门、开餐厅门等细微的体贴举动让陈小姐幸福不已,她主动询问了对方的兴趣、爱好,两人从电影聊到旅游再到工作,气氛相当融洽,最后,两人还相约去看了一场电影。
  可这次见面后,对方却再也没有跟她联系过。陈小姐百思不得其解,找来闺蜜打探男方的意思,闺蜜如实转述了男方的话,“陈小姐人挺好的,但好像没什么诚意。现在相亲女方哪有不问车、不问房,陈小姐连薪水都没问。她是只想恋爱还是真想结婚啊?我都这岁数了可跟她耗不起”。陈小姐听完闺蜜的转述简直哭笑不得。

 
  怕儿女过穷日子父母逼着摸底细
  不能不说的是,相亲男女在见面时谈及钱的问题是父母的要求。很多父母希望孩子结婚能够找到一个家境好、无经济负担的配偶,一方面是担心孩子未来生活质量下降受委屈,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的生活受到连累,毕竟当今社会儿女婚事已经不仅仅是儿女两人之间的事。
  娜娜现在一提到相亲就特别反感,但也无奈。毕竟眼看快30岁了,却一直未步入婚姻礼堂,自己不仅着急,父母更是着急。但最让她很反感的是,每次相亲,父母都逼着娜娜必须把数十条相当现实问题一次性问清楚,比如,房子买了吗?买哪儿的?贷款还是一次性购房?如果有贷款,婚后还多少?车买了吗?十万的还是二十万的?……娜娜觉得,自己跟相亲的对象本来就不熟,这些问题就算熟人问起来也很尴尬,更别提陌生人了。
  前几次娜娜想硬着头皮问吧!还好,碰见的几个相亲对象还算有涵养,和和气气地把问题都回答了,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好脾气,后来遇到的几个有的立刻变了脸色,还有的直接起身就走。感觉十分没面子的娜娜回家后便大哭大闹,为什么自己像个木偶一样,相亲的聊天内容要受父母操控?
  娜娜妈妈每次都语重心长地告诉娜娜,“父母老了,你年龄也不小了,希望你能找个条件不错的照顾你一辈子,总比找个什么都没有的强吧?相亲本来就是看条件是否合适,当然见面就要聊一些实质性的内容了,扯东扯西没用。”娜娜还是觉得委屈,但父母每次一句“都是为你好”,让娜娜也发不出火来。

                                    (记者  吴瀛)

 

  专家解读:感情与物质兼顾的婚姻才成熟
  心理咨询师赵励君
  相亲不谈钱,被视为没诚意——这个不能说是普遍现象,只是一部分男性的观点,背后的心理原因是对“只谈爱情”的鄙视。对于这部分男士来说,“只谈爱情”会是不成熟、不过日子的意思。
  但从多数女性来说,感情还是第一位的,是需要有一定心灵上的好感后,才可以进一步走向谈婚论嫁的。这一点上,对于很多女性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对一些男性来说就是幼稚,这是两性之间的认知区别。
  男人看女人,最本质的是看重美貌(包含美貌背后隐含着的健康)。这2点,都是影响男性基因繁殖是否成功、是否通过繁殖使基因越来越好,是男人(雄性)关注的。同样,女人愿意嫁给成功者,这背后也包含对繁殖和养育的稳定性、成功率、优质率的考虑。
  相对来说,男人不如女人看重感情,男人更看重的是资源(物质、权力、能力等),是通过资源来获取、建立和稳定婚姻。相比之下女人更看重感情,需要通过感情因素来加强自己在婚姻中的安全感、稳定感。

 
  婚姻的坚强纽带是两情相悦,但是现代社会也承认物质条件会影响婚姻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婚姻确实存在物质利益上的交换和分享,并且这种交换和分享还会扩展到双方亲属。既然社会承认并尊重个人财富,那么婚姻的一方利用自己积累的财富,在双方各得其所之中实现婚姻的稳定,也是应该承认和尊重的。
  婚姻本身是社会组成的一种形式,肯定要遵循社会学基础。今天的社会,对物质的追求、对金钱的渴望是全社会性的,那么,婚姻中重视钱、重视物质,也是合理的,至少是可以理解的。
  恰当尊重现实,恰当务实,本身没有问题。但过分看重物质,或是过分追求“感觉”,会有一定偏颇。

 
  婚姻观是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舆论取向等,在婚姻问题上的体现。以前的中国,物质方面大家都差不多,于是情感因素的比份就显得大了。现在最大的不同,就是个人之间物质的差别增大的,商品社会又承认了物质,于是物质因素就堂而皇之的挤掉了一定的感情成分。
  近三十年,很多人的人生观(成功标准)单一化,追求钱变得越来越明确。价值观也是,物质成功成为很多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社会舆论取向也是一样,大家对“嫁一个富人”和“嫁一个不富的人”,舆论评价是不同的。以上三点相互之间共同影响,形成了今天多数人的婚姻观——对物质成分的重视,以及物质成分高于情感的成分。这一点,和以前区别巨大。
  从婚姻本质上看,是双方优势资源的结合,资源中包括经济条件。 “婚姻被物质操控”这是有问题,问题在于绝对化,只讲了物质,没考虑其它。如果,双方不仅仅想恋爱,而且是希望通过恋爱走向婚姻,既有感情也有物质,这就是比较成熟的婚姻。
  但是反过来说,作为大龄男女如果仅仅想恋爱、不想结婚,相对来说也有不成熟的成分。“怎么结婚的基本条件你都不考虑呢?”,这样的疑问,对男、女都适用,都会在对方完全不谈物质、只谈心灵精神时,出现这样的疑问。
  过分看重物质,或是过分追求“感觉”,都有一定偏颇,中和一下才好。

 
  幸福的婚姻多起于爱情,但婚姻不会停滞在爱情。婚姻的本质不是爱情,而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物质。
  从心理和社会意义上看,一段婚姻应包括三个层面:双方在物质利益上的分享、双在性生活与后代繁衍上的共享、双方在精神与感情上的融合。最理想的婚姻状态当然是三个层面同时完美具备,但假如只从持久性来说,“情感的融合”应该是最能与时间抗争、最可以耐久的因素了。
  恋爱是可以去物质化的,只要有感情,其它什么都可以不要,因此自然可以不谈钱。但婚姻是双方优势资源的结合,资源中自然包括经济条件,作为大男大女,如果仅仅是想恋爱,相对来说有不成熟的成分。如果完全不讲感情,只看着物质结婚,这个也是问题。如果,双方不仅仅想恋爱,而且是希望通过恋爱走向婚姻,既有感情也有物质,这就是比较成熟的婚姻。
  不鄙视爱情,也不过度偏爱爱情。同样,不鄙视物质,也不过度偏爱物质,这样的婚姻更靠谱些。
  (本文已节选发表2012年10月21日《今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