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操纵子女婚恋增添焦虑
(2012-08-22 10:47:36)
标签:
婚姻情感心理赵励君eap健康 |
父母操纵子女婚恋增添焦虑
孩子婚姻空白,父母的焦虑日渐增高、催促愈发频繁。同时,多数子女随着年龄增长,看到身边脱光者越来越多,自己内心也开始有焦虑。父母的催促,增加了子女的焦虑,双方的焦虑相互刺激,心情都是越来越差。
家长催促甚至操纵孩子相亲、结婚,体现着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控制”是中国家长的集体潜意识。孩子对父母控制的反感由来已久,小时候无力反抗,现在长大了、工作了,对父母控制的反抗也开始有形、有力。孩子的反抗恰好刺激到父母“失控”的焦虑,双方的冲突加剧各自的焦虑和坏心情。
在“感情观/婚姻观”上,两代人有不同的地方,父母更关注物质和现实条件,子女更看重心灵感觉。双方在观念、观点上的缺乏沟通与交流融合,并因为“焦虑增加”、“控制与反控制”等原因,使双方在各自观念上越发坚持——情绪化坚持、为坚持而坚持,结果是越发难以协调。
“相互刺激焦虑”、“控制与反控制”、“观念不一致”等交叉、混杂、交战,结果是或者子女不堪父母压力而敷衍了事、草率结婚,或者子女逆反加剧、更加不理会父母的提议,或者把对父母的反感转移到相亲对方的身上,导致相亲难成,等等,双方矛盾越来越激化。
另外,很多8090后情感空白,常归咎工作忙、社交圈窄,其实往往这只是表面原因。社交能力和经验不足,才是情感空白的主要原因。这种不足,恰恰是父母早年替孩子包办一切、不给孩子社交机会只是一味埋头学习导致的。现在父母再继续操纵甚至包办孩子的相亲、婚恋等,只会让子女的不足延续。
父母包办,不如给孩子机会。婚姻终究是子女自己的事儿,无论父母陪多久,人生的路终究要靠孩子自己走,在选择自己的另一半上,他们应该握有最大的选择权。作为子女,不要只自己内心着急,还要多跟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自己是在做着努力,减轻父母的焦虑感。
从心理上各自提前铺垫,父母接受“失控”,孩子降低情绪化反叛。无论父母是否愿意,孩子迟早要独立面对世界,父母正视这一点,能降低控制欲和“失去孩子”的焦虑感。子女也应明了,不能以草率结婚作为摆脱父母的方式,也不应以不婚不恋作为报复父母的手段,这些方式背后的人生代价都太高。
子女尊重现实,父母尊重爱情。过分看重物质或是过分追求“感觉”都有一定偏颇,中和一下正好,8090后不妨把追求的重点从狭义的“爱情”扩大到更宽、更长远的“幸福”。父母则应认识到,子女婚姻是否长远、能否幸福,最重要的因素是双方的感情,单靠外在物质条件并不能构成子女婚姻的保险箱。
沟通上双方交流提前,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妥协。两代人在对婚姻、对爱情的理解有不同这完全正常,对各自看重的想法双方一定在平日里提前交流。这个提前是在父母推荐相亲对象之前、或是在孩子自己领回恋人之前,一定不要等到节骨眼上再争吵、再试图说服对方,那样只会激化各自情绪化的坚持。
(本文已节选发表2012年8月19日《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