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南京》艺术价值被高估

(2009-04-22 21:52:57)
标签:

南京

陆川

文化

    陆川编导的《南京!南京!》今日公映。看后,确实再次给了我们历史和民族的伤痛。我们的兄弟被日贼屠杀,我们的姐妹被日贼奸淫。看后不产生强烈的民族耻辱感和愤恨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我想,这部片子肯定会象陆川预期的那样,实现票房过亿的目标。

    但“南京”是一部艺术作品,并非纪实片,站在艺术的角度上评判这部电影,我认为其艺术价值被高估。其票房过亿,借助的不是艺术性,而是民族情绪。

     看完陆川的“南京”,有种比较强的失落感,也许有着过高的期待。“南京”虽属重拍的电影,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沉淀,再回首那段历史,肯定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不同以往的艺术感受,但陆川的“南京”并没有带给我们太多的东西。这部片子大约有以下三个艺术缺陷:

    其一,艺术感染力不强。当我们再回首这段民族屈辱历史的时候,我们的心应该随着它剧烈地震动。但陆川的“南京”没有给我们带来这种震动。我也和广大影迷一样,是抱着流泪的准备去看这部片子的,但看完整部片子,我没有过流泪的冲动。看冯小刚的《集结号》流了三次泪。“南京”这样的题材,引不起观众内心强烈震动和流泪的冲动,除了作品艺术感染力不足没有别的解释。

    其二,艺术创作力不强。电影刚刚开头,我们看到陆川没有把镜头放于宏大的屠杀场面,而是着眼于细部。整部片子也确实差不多如此。但这部把镜头放于细部、局面、细节上的电影,却几乎没有让人称道的故事和情节作支撑。象需要一百个女人为难民营做出牺牲时那个妓女第一个站出来的感人故事太少。在这方面,我感觉陆川把镜头沉下来了,却没把心沉下来。其实,南京屠城事件中,那些催人泪下,直指人性深处的故事俯首即拾,稍加艺术加工便非常感人。显然,陆川在故事创作上也不是强项。

    其三,艺术史料性不强。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如果成功的话,它会比历史的本来面目还要真实。就如同《三国演义》,我们感觉它的可信度要超过《三国志》。这是因为作者在创作《三国演义》的时候,把民族的感情,民族的信仰,民族的追求全都投放了进去,作品承载了我们的民族之魂,《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由此变成了民族的真实历史。但与之相比,陆川的“南京”显然缺乏这种诗史性,特别是缺乏以下要素:一是没有给我们几个生动可信的人物,影片中的几个人物都比较模糊;二是没有对那个事件做更合理的解释,一次数十万人的屠城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陆川应该从对日本这个民族身上找原因,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找原因,从人性的深处找原因。陆川却没有找到。三是没有借助更多的真实历史展现艺术真实。片子既然用了黑白色彩去强调历史,为什么不引用真实的历史史料呢?

    陆川是为数不多的优秀年轻导演之一,但与老谋子、冯小刚这些人比起来,终还是嬾了些,主要差的是艺术表现能力和文学修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