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亚迪电动车被撞起火应该怎样看?

(2012-05-31 08:26:10)
标签:

比亚迪

电动车

被撞起火

应该

怎样看

晓程

汽车

焦点评论

丹东晓程

杨紫璐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比亚迪电动车被撞起火应该怎样看?

文/丹东晓程

比亚迪电动车被撞起火,180公里时速击中了一个燃点,舆论几乎达到了沸点,触及了比亚迪的痛点,形成了本周车坛焦点。

这是醉酒飙车犯罪牵出来的一个意外事件。醉酒飙车有罪,凶手应尽快查清,自不必说。单说比亚迪电动车被撞起火应该怎么看。这关乎电动车行业发展进步,关乎汽车生活安全,不能马虎。激情澎湃可以理解,理智科学更有必要。

第一、   真想不隐瞒,信息要透明

在权威部门给出有理有据的科学鉴定之前,任何断语都不是负责任的。妄加猜测、盲目定论,只能淹没事实真相。事件的核心是查清起火原因。究竟是比亚迪存在技术上的先天不足有没有经过高压高温、高速撞击等项必须的试验,还是技术可靠且经过试验,被撞起火完全是外力作用。

真相一旦查清,有义务对公众公开。事关公众安全,公众尤其是比亚迪电动车车主和潜在客户有知情权。

流言止于智者,蜚语止于真相

比亚迪汽车应该实事求是,坦然面对。作为国内有影响、有贡献、有前景的自主品牌企业,应该在此关键时刻表现出冷静平和、虚怀若谷、客观公正、认真负责的大家风范。勇于面对、敢于承担,可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还不会给自己的形象丢分。急于辩解、推脱责任,反而引起公众猜测非议。

目前亟需请国家相关部门或第三方介入调查,还事实一个真相,还比亚迪一个清白。调查部门调查资质公开,调查过程调查方法公开,调查结果科学原理公开(如不致泄密),碰撞试验历史公开,让事实只能是事实。

第二、   舆论不放大,公众不苛责

主流媒体会有客观报道,但网络媒体的公众舆论介入难免将相关事实或者似是而非的事实情绪化放大,形成负面舆论,从整体上否定比亚迪电动车、否定电动车技术、否定电动车的发展方向,使比亚迪枉受伤害,使电动车行业蒙受打击。

各界人士应对这一事件冷静客观看待,重点关注专家的权威结论。如果真是比亚迪的技术原因或者试验不到位、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电动车被撞起火,比亚迪会有相应措施并给公众一个负责的交代。即使如此,也不必苛责。发现问题有助于解决问题。任何新技术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不断改进的空间很大,允许客观事物,宽容偶然的疏忽,才是成熟的科学态度。

美国的阿波罗1号宇宙飞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先后失事,17位科学和社会精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人类航天事业的共同损失。尽管人们倍感痛惜,但这一挫折并没有动摇人类进军宇宙的决心。美国人也没有对科院人员过多的埋怨,而是冷静对待,继续支持航天事业,同时更有很多人报名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对待科学问题,需要科学的态度。

第三、加快研发速度,力求精益求精

比亚迪电动车被撞起火,对电动车行业是个影响和冲击。先期社会舆论已经起到了负面效应。不仅股市反映强烈,人们对电动车的质疑声不断,这使本已非常脆弱的电动车行业和多年难以启动的电动车市场雪上加霜。石油资源终将枯竭,电动车行业需要发展,这是当代汽车发展方向,是国家战略问题。而目前我国电动车研发生产并没有优势,美国、德国、日本都已经走在了前面,而且批量生产的电动车即将进入我国市场,这对亟待成熟的中国电动车业是一种包围性封堵。日本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行销市场多年,其普锐斯新车成本进一步降低,市场竞争力更强,其雷克萨斯、凯美瑞混合动力车先后上市,反响不错,而我国还有没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技术。这些车型将在中国市场先入为主,首先抢占先机,拿到相当的市场份额,对中国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型造成市场普及的最大屏障。

电动车大国四面合围,我国电动车刚刚取得进展。在此关键时期,电动车又遭遇被撞起火后的普遍质疑和不信任。如果任凭对电动车的不信任感继续蔓延和放大,只能让我国电动车行业发展受阻、步伐减速、研发受伤,而其他电动车大国则会乘虚而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我国电动车行业肯定会重蹈传统动力汽车的覆辙,长期跟在人家的后面爬行。

所以,不要因为一次一辆车的偶然事故,在事实真相没有搞清的时候,就对电动车普遍质疑、无端放大电动车的安全问题。

当然,比亚迪汽车有责任无条件配合,将事件完全调查清楚,并彻底解决所产电动车的安全问题,让顾客和潜在顾客以及社会公众放心。

也希望比亚迪汽车和国内从事电动车研发的专家学者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加快速度,在电动车和其它新能源车型的研发上获得关键性突破,为国家争口气,为中国人争口气。


(新浪汽车独家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