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dsg召回不召回受伤都一样晓程汽车焦点评论丹东晓程好消息杨紫璐 |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
DSG 召回不召回 受伤都一样
文/丹东晓程
超长保修是长痛,召回产品是短痛。对大众来说,长短都是痛。
为什么回避召回呢?
第一、在中国,召回是贬义词。是丢人的事儿。只要一召回,媒体集中报道,舆论集中非议,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至少,召回不算什么好事情。于是产品的名声就坏了,品牌品质就受了影响。负面效应一时间肯定很大。树大招风,依着大众的名声,这负面消息将传播得更快、更广。影响销售是必然的。
上面说了,召回是短痛。媒体报的是新闻。过了三天,新闻不新,媒体不再报道,顶多会被作为负面的案例偶尔提及,但风头很快会过去,不会有更多媒体抓住不放。而且,召回是个有诚意负责任的举动,这个举动本身就会赢得客户的欢迎和谅解,对做出诚意举动的厂家,消费者也不愿意盯住不放,得饶人处且饶人,厂家难受的时候会很快过去。
第二、召回的产品是批量故障,所发生的故障足以构成安全隐患才要召回的。如果哪家要摊上召回,在中国,一般人看来,这就是大故障,事情要大,程度要重,这对企业来说,就是个不小的挫折。太负面。很多企业,产品出了问题,能不召回就尽量不召回,大多源自于此。
第三、国家质检的专家都表示了,彻底消除DSG故障还是需要时间的。即使召回,也未必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一次召回问题不解决,影响就更大了。所以,延长质保,负责到底,随时维修 ,还是比较适合的办法。
召回受伤,是品牌之伤,产品之伤,信誉之伤,利润之伤。但消费者会受到及时的较为有效的安抚和慰藉,矛盾会因此而平息。因为这毕竟是最严厉的纠错。但维修集中,事情很快就会结束。虽然一时间影响大、印象深,但很快就会过去。
不召回也受伤,是长期的按下葫芦起来瓢,不断地维修保养,事情没有结束,矛盾没有平息,消费者没有得到理想的解决方式,厂家不断地接受质疑,不断地对并不满足的消费者耐心地解释,不断地付出维修时间,付出零配件资源。事情将拖延很长时间,直至保修期结束。战线长,代价大,非议多。事情迟迟不能了结。长时间的绵绵不绝也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召回的痛是短而重,但会很快结束。不召回的痛是长而平,痛楚是持续的。
长痛短痛都是痛,召不召回都受伤。
这可如何是好?
既然不能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快刀斩乱麻,既然选择了长期解决,那就争取形成分担效应。
1、将矛盾点分摊在漫长的实践过程里,将维修负担分布在厂家和各4S店,分时消化,细水长流,分解矛盾,瓦解消极因素,分化焦点,将怨怒不平化为无形。
2、超长保修的执行效果要超过召回效果,让客户满意,免除后顾之忧,尽量将问题的解决时间压缩到最短,同时让利给顾客,维修全免费,保养给优惠,不断送礼品,时时给安慰,让顾客如沐春风,无可挑剔。
3、设法通过各种方式,展示服务品质和品牌形象,让消费者感受到真诚和责任。
4、通过路演和销售大厅LED影视系统,宣传播放DSG工作原理,宣传其科技含量和光明前景,充分展示厂家的技术实力和攻关信心,让消费者理解,任何新技术的推出都需要周折和反复,而这个阶段已经过去。
大众中国公关处理DSG故障问题和舆论宣传应遵循六大原则:
1、消极事态积极处理。
2、负面影响正面补救。
3、在公关危机中寻找公关机遇。
4、用质量的瑕疵衬托性能的亮点。
5、将消费者对产品局部问题的认知变成对产品整体的认知。
6、将消费者对产品局部的疑虑转变成对产品整体的信任感。
把握了以上原则,就会将消极事态转化为积极事态,化危机为无形。
现在需要打开天窗说亮话,把话摆开,让事实透明,让消费者说话,没什么大不了。
悬念释放,包袱抖开,疑虑消除,悬疑冰释,任何人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通透性来看这一切,而一切只不过是产品的质量瑕疵,不管面积有多大。
通透感可以消除好奇心,通透性可以冰释愤懑之情。坦诚直言,谦逊自责、自寻痛点,可以博得人们的理解,引发人们看待事物的客观性。
危机中有机遇。危机中有转机。
相信大众中国具备处理这一危机的软实力。DSG问题借此获得突破,这一世界顶尖技术将依然闪耀着科学的光辉。
(新浪汽车独家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