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合资自主理想最终走向完全自主晓程汽车焦点评论丹东晓程杨紫璐 |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
合资自主理想的最终走向:完全自主
文/丹东晓程
虽然合资自主目前诟病多、赞美少,但箭已上弦,方向是正确的,虽非嫡出,也应借此东风,让合资自主从偶然走向必然,从被动到主动,彻底改变技术不先进、产品不系统、工艺不精致的状况。
怎样改变呢?
第一是形成竞争态势。
目前,广汽本田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东风日产启辰、东风本田思铭都已先后上市。北汽、一汽和华晨等企业也将逐步推出合资自主车型。目前已经上市的车型中,除了宝骏之外,其它合资自主产品销量很不理想。原因是这些产品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研发生产上存在着不求走量但求走运、不求长远单纯敷衍、不求正向研发只求逆向研发、不必冒险只求产品上线的心理,既不冒很大风险、不必花费更多研发资源投入就可以出台新产品,满足规定要求。
弊端既已暴露,就应政策层面就应认真应对。如果各企业言不由衷,出于无奈去应付合资自主,显然合资自主将来只能是有始无终、自消自灭,届时以市场换技术将正式宣告失败。
合资自主的第一阶段,应该认真考核总结。真心诚意做合资自主的企业应该充分肯定,同时对合资自主的产品体系建设、品牌建设、研发机构建设进行考核,作为硬件配套实施,改变只要产品不问出处的要求。
同时制造竞争氛围,让合资自主产品形成市场竞争,让热销车型形成带动效应,让市场表现成为检验合资自主产品成败的重要条件。
第二是提高产品档次。
鼓励高档车型合资自主。
宝马、奥迪、沃尔沃合资自主应该加速推出,改变合资自主产品的层级局限,创造合资自主中级车到中高级车相互呼应的新格局,激发合资自主研发的主动性,形成新的竞争态势。
第三是增加中方独立研发比重。
合资自主到了后期,应该增加中方独立研发比重,增加中方技术人员的参与数量。这也是检验合资自主成功与否、是面子工程还是真诚合作的重要尺度。
合资自主是合资双方资金技术设备和营销相结合。合资自主是双方技术上近距离接触沟通交流合作的具体体现。双方应开辟更多的技术交流空间,增强双方人员、技术、资金等各方面参与度和融合度,在水乳交融中,推出纯粹的合资自主产品,同时,让中方学习和掌握成熟的技术,从而独立研发推出新技术,让双方互利共赢。这应该是合资自主的初衷,但最后应该成为合资自主达到的目的。
第四是正向研发与逆向研发相结合。
既有逆向研发,又有正向研发,尽快从逆向研发走向正向研发,让合资自主产品从正规平台上走下来,自成体系,嵌入正向开发的双方合资产品链条,给它一个名分,给它相应地位,让这样的产品成为长远作用于市场和企业的产品,合作双赢中,双方各取所需,外方获得利润和市场,中方获得技术和经验,各得其所。
第五是完全自主。
这个自主是中方独享其名,双方共享其成。合资自主到了最后阶段,在原有合资自主产品和技术平台基础上,某款产品完全由中方独立研发,中方承担市场风险,利润和知识产权双方共有。
这样,外方技术支持多一点、产品基础提供多一点,而中方风险承担多一点、研发费用多一点、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多一点,外方获得利润,中方得到技术,真正做到各取所需,合作双赢。这是后合资自主时代的理想境界。如此,才不枉言“以市场换技术”。
目前,是合资自主的初始阶段。希望合资自主能有长远规划,可行路径,把合资自主当成事业,越做越好。
(新浪汽车独家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