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丹东晓程
丹东晓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304
  • 关注人气:60,6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马欲与现代合作给国内合资企业的警示

(2012-05-09 08:00:21)
标签:

宝马

现代合作

给国内

合资企业

警示

汽车

晓程

焦点评论

丹东晓程

大鳄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宝马欲与现代合作给国内合资企业的警示

宝马集团是个具有包容性的汽车企业。在尝试与现代集团合作研发发动机之前,与PSA、丰田和戴姆勒都有着合作,现在还在和通用进行着商谈。其广纳新技术的集大成意识既体现了欲将最先进技术收入囊中的跨国公司的气魄和野心,也体现了一种互惠互利共创双赢的包容心态。

但合作方的选择有玄机。

宝马在华建第二工厂之前,就有过很长时间的犹豫。只是奥迪进展神速,又有中方的努力,坚定了宝马的决心。但宝马的合作绝不会局限于一地一国几家工厂。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于中国合作的重视程度并影响着投资决策。舍近求远、绕过中国谋求新的合作,就说明以前的犹疑是动摇的先兆,跟宝马此前传闻与南方企业合作可以互证,也不得不注意到宝马对中国的投资合作有一点点迁就市场、木已成舟的无奈。中国企业这么多,舍之而与现代谋求合作,应该促使国内汽车企业自省。宝马与丰田、通用合作都顺理成章,好象与韩国合作,绕过中国,国内企业有所不甘。事实上,除了地理因素之外,韩国有更多被宝马看好的地方。

1、管理实力是合作的第一砝码

中国企业多,实力也不小。但两种模式,国有私营,各有利弊。国企效率、管理模式的变化提升很难。从企业现代化管理和质量品质掌控方面看,与现代化跨国公司的要求还有距离。现有设备与合作要求相去甚远。私营企业很有活力,但技术水准不高,技术人才不足,设备层次不高,难以适应合作需求。

2、技术实力是合作的第二砝码

宝马看好韩国现代,有些意料之外,其实乃情理之中。

韩国汽车发展快,成本低,吸收消化能力强,管理规范,规则严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韩国的法制化环境氛围对企业规范化运营管理以及企业生产效率、决策效率,都是合资合作的很好资本。而且现代汽车的DVVT发动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最关键的是现代汽车的低成本技术尤其受到宝马青睐。

合作需要双向投资,这是分担成本的常规办法。宝马若与中国投资,中国出资、分担成本都没有问题。但宝马方面需要的不仅仅是成本分担的问题,而是看好了现代的低成本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研发,突破自身瓶颈,形成世界顶尖独创性技术优势,为本土低成本开发积累经验。中国有的,韩国都有,韩国有的,中国没有。现代对与宝马的合作求之不得。宝马在韩国建有工厂,也是近水楼台。借用韩国现代技术,利用中国最大市场,把研发制造成本降到最低,可以在压低产品价格的同时,保有丰厚的利润空间,以提升产品性价比,适应中国市场的低价格产品需求。

未来高档豪华车竞争惨烈。产品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价格竞争。与对手生死厮杀到最后,是盈利能力的削弱。而与现代合作研发发动机技术,利用其低成本技术,改变本集团的思维定势,形成自己的独家优势,可以使宝马集团在未来豪华车阵营中的惨烈竞争中有足够的资本与各类豪杰抗衡。

3、市场是合作的第三砝码

在韩国,笔者注意到,韩国消费者购买的外国品牌中,宝马品牌占有相当的数量。宝马汽车在韩国的市场占有率理所当然地成为宝马选择合作方的一个砝码,尽管这个砝码不是决定性的。低成本宝马在韩国生产,韩国消费者购买积极性会更高,而且可以近距离辐射中国市场,物流费用和中国南方相当,从地理优势上说,相当于在中国南方生产,而且低成本产品同样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中国市场,一箭双雕。未来宝马再把最新研发的低成本发动机融合到中国宝马工厂的产品系列中,就是一石三鸟了。

现代的市场渗透力和网络营销力也让业界刮目相看,甚至瞠目结舌。现代汽车在宝马之乡的德国有很可观的销量;现代汽车产品已经渗透到欧美日法各大汽车强国。在法兰克福机场,抬头一看,不是宝马奔驰的广告,也不是大众奥迪的广告,而是现代汽车的巨幅品牌标志。市场大,营销差,有短板,整体优势就受影响。

中国消费者购买宝马的更多,但可惜的是,中国只有这一个砝码,而韩国有更多的砝码。

合资,没有技术的消化吸收,没有技术和管理的话语权,其装配工厂的角色就不会有根本的变化。提升技术层次,提高管理水准,让国内的现代企业制度上升到新的层次,在技术、管理和创新上掌握话语权,提升新的合作基点,是国内企业需要警醒的问题。

合资合作在世界范围内本是平常举措。宝马和中国的合作在深入。宝马开发中国市场的决心应该不会动摇。传言宝马将推自主品牌汽车,就是宝马与中国深度合作的开始。只是宝马将新的合作伙伴初步锁定在韩国,不得不让业界心中一动,若有所思。

(新浪汽车独家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