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能吃掉3000万辆产能吗?
(2012-03-15 08:26:53)
标签:
中国市场能吃掉3000万辆产能二手车流通渠道丹东晓程汽车晓程焦点 |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
中国市场能吃掉3000万辆产能吗?
文/丹东晓程
水多成患。只要挖渠引水,川流不息,即可趋利避害,变废为宝。
当中国汽车产能超过3000万辆之时,过剩的产品将带来企业危机。如不及时消化产能,一些企业将难以支撑,很可能一蹶不振,甚至破产倒闭。
企业破产倒闭,是汽车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过低的必然结果。但些许产能过剩就让企业倒闭,毕竟过于残酷。应该给企业自行调整的机会。在产能过剩形成危机之前,最好还是通过消化产能,来缓解危机,避免让危机过早到来,让企业过早倒闭。
化解产能过剩危机的办法是有的。至少在目前,产能超过3000辆规模的时候,还不是不可救药。各个地方的十二五规划如果完成,产能就不止3000万辆了,连4000万辆都挡不住。抑制产能达到4000万辆的办法就是兼并重组。
在目前3000万辆产能危机之下,就该提前避免产能成患。
也象纾解水患一样,挖一条渠,把水引走。
3000多辆汽车产量,只要摆布开来,流动起来,完全可以化解产能过剩带来的风险。
让产品流动起来,形成一个通道。让新车下线之后,迅速流向市场,加快营销速度,加密汽车更新周期,让换车潮一波连着一波。让更多的新车得以最快地消化。
目前堵塞汽车快速流通的一个障碍,就是二手车。它象堵在通道尽头的一个活塞,让通道难以流通,让产品流动停滞,像一滩死水。
首先让二手车活起来、火起来。
美国消费者购买二手车的数量是购买新车的3倍;德国2倍,日本1.5倍。这是发达国家竞争充分的成熟市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1年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数据显示,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为433万辆。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额达到2108.8亿元。基本乘用车(轿车)去年共成交235.48万辆,越野车也成为近年来二手车市场的新宠,去年共交易7.82万辆。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二手车年交易量刚刚达到新车交易数量的四分之一。
如果加速二手车市场流通,增加二手车交易量,只要中国市场上二手车交易量再增加一倍多一点儿,卖掉在用车换新车的消费者将增加1000万。这部分消费者卖掉旧车,再买新车,新车交易会增加1000万辆的流通量。如果二手车交易量达到新车交易量的一倍,换车的消费者就更多了。而购买二手车的往往是首次购车者,不会影响新车购买人群的增加。这部分首次购车者购买二手车之后,会很快转为新车消费者。
但问题是,在中国,二手车交易还停留在初始阶段,发展不快。原因很多。
主要原因是二手车交易市场不成熟,售后无保障。中国二手车销售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规模很小,经营散乱,最大的短板是诚信度太低或者没有诚信。由于诚信缺失,二手车评估不真实,车况不明,售价不公,售后质保不到位;二手车消费者处于经济利益考虑,千方百计隐瞒车辆瑕疵和病患,没有任何一位二手车经销商肯把自己销售的旧车被撞了几次,发动机有哪些损伤一五一十地对客户坦诚相告。只要一条烟、一顿饭,评估人员就会做出违心的评估,旧车车况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市场上很难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二手车。
质量无保证,售后不放心,车辆出手后就没有人再对售出的二手车质量负责任。没有三包,不可退换。
二手车卖来卖去,实际上是在骗来骗去,高故障车也能卖高价。处于行业知识和技术弱势的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
即使4S店开展的同品牌二手车置换,也是以经销商的强势地位为主导,旧车价格压得过低,新车优惠全部取消,说是置换,实际上利益的天平已经明显向经销商倾斜。缺乏诚意,更无公平可言。
如此低水平运行,阻碍了二手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国二手车市场不成熟,不完善,发育迟缓。
而国外二手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就是交易诚信、产品质量、评估水准各方面都有保证,质量三包,可退可换,价格公道,定价有依据,产品档案清晰,车况明晰,质量可靠,价格透明。购买一辆二手车,如同购买一个家用电器一样,轻松如意,没有负担。大多数买不起新车的消费者,完全有能力消费二手车。
只要完善二手车市场,建立二手车交易规则,建立诚信基础,建立二手车档案,建立定价标准,严格评估制度,制定三包等法律法规,依法管理二手车市场,并培育二手车交易平台,帮助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高标准、高起点、大规模经营二手车,成立全国连锁机构,低价、诚信、三包服务,可退可换,中国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量就可以大幅提升。两三年间,二手车交易辆很可能翻番。如果二手车交易量达到与新车销售1:1的比例,新车使用周期就可能缩短,换车潮就会一泼未平一波又起,新车产品就可以快速流动起来。
扩大内需,加速换车,消化产能,化解产能过剩的危机,二手车是货畅其流的一个阀门。只要这个阀门打开,新车市场就如源头活水,汩汩流动,市场将出现勃勃生机。
这只是在产能过剩危机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杜绝产能危机,还是要兼并重组,调整产业结构,压缩产能,提升品质。
(新浪汽车独家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